二氧化锰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二氧化锰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二氧化锰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一系列不同晶型和形貌的二氧化锰材料;针对其中的层状二氧化锰可插层和可剥离的性质,采用长链烷基铵插层二氧化锰材料为前体,制备聚合物与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及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板剥离技术,制备二氧化锰纳米片,并以其为构建模块,分别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和电泳沉积法制备了二氧化锰无机—无机和有机—无机复合薄膜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X光电子能谱(XPS)、热重-质谱联用(TG-MS)、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合成产物、反应机理以及材料的组成结构与电化学及光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锰纳米材料,包括α、β、Na[2×4]一维隧道型二氧化锰,δ型层状二氧化锰,无定型二氧化锰。对于KMnO4-MnSO4反应体系,通过调变水热处理时间或起始反应物的浓度,实现了具有不同晶型和形貌的二氧化锰的可控合成。在160℃水热反应处理8h,可以得到α-MnO2纳米线;继续延长反应时间至72 h,可以得到具有棱柱状形貌的β-MnO2微晶。在水热反应过程中,α-MnO2纳米线由于取向堆积自发形成大的团束,随后发生晶型转变,形成β-MnO2微晶。KMnO4-MnSO4反应体系在160℃水热处理30min后,可以得到一种无定型介孔二氧化锰纳米材料。比表面积高达196 m2·g-1,最可几孔径分布为3.7 nm。在1 mol·L-1的Na2SO4水溶液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比电容可达323 F·g-1,且倍率特性好,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3000次后,比电容的保持率为96%。对于H2O2-Mn(NO3)2-NaOH反应体系,通过调变水热处理温度,分别可以得到不同晶型二氧化锰产物。在120℃水热反应处理16h,可以得到Na-birnessite型层状二氧化锰;在200℃水热反应处理16h,可以得到Na[2×4]一维隧道型二氧化锰,且产物具有特殊的纳米带状形貌。提高水热处理温度,有利于形成隧道型二氧化锰。采用剥离重组法,即将十八烷基三甲基铵插层二氧化锰在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中超声剥离,再与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和聚苯胺)复合,制备了导电聚合物插层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比单个组分更加优越的电化学性能,这是由于将导电聚合物与二氧化锰材料复合,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率;同时,导电聚合物可以将二氧化锰层板撑开,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空隙率,有利于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聚苯胺插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为330 F·g-1,而单纯的层状二氧化锰和聚苯胺的比电容分别为208 F·g-1和187 F·g-1。此外,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循环性能比单个组分也明显得到改善。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插层二氧化锰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混合制备了LLDPE/MnO2纳米复合材料。熔融处理10 min可以得到LLDPE插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延长熔融处理时间至30 min,可以得到完全剥离型的LLDPE/MnO2纳米复合材料。LLDPE/MnO2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屏蔽性能和热稳定性,这可能与剥离MnO2纳米片在LLDPE本体中分子级别的分散以及纳米片材料的二维尺寸效应有关。采用静电组装技术,分别制备了水滑石纳米片/二氧化锰纳米片无机多层复合薄膜和聚乙烯亚胺/二氧化锰纳米片有机—无机多层复合薄膜(PEI/MnO2)n。UV-vis光谱显示薄膜的增长十分均匀。我们考察了(PEI/MnO2)n复合薄膜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随着(PEI/MnO2)n层数的增加,薄膜的比电容线性增加。(PEI/MnO2)10薄膜电极的比电容为288 F·g-1,循环1000次后,比电容保持率为90%。采用超声处理的方法,成功实现了四甲基铵插层二氧化锰在乙腈有机溶剂中剥离;采用电泳沉积法,以含有剥离二氧化锰纳米片的乙腈溶剂为电解液,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上制备了(00l)取向的层状二氧化锰薄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二氧化锰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 1.1.1 隧道状二氧化锰结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1.1.2 层状二氧化锰结晶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 1.2 合成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 1.2.1 二价锰离子氧化法
  • 1.2.2 高锰酸钾还原法
  • 1.2.3 二氧化锰前体水热转化
  • 1.3 层状二氧化锰插层组装研究进展
  • 1.3.1 离子交换法
  • 1.3.2 电化学沉积法
  • 1.3.3 有机胺柱撑两步插层法
  • 1.3.4 剥离重组法
  • 1.4 超级电容器概述
  • 1.4.1 超级电容器储能机理
  • 1.4.2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发展现状
  • 1.5 二氧化锰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 1.5.1 二氧化锰粉末电极材料
  • 1.5.2 二氧化锰薄膜电极材料
  • 1.5.3 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改进
  • 1.6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表征方法
  •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 2.3.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 2.3.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2.3.4 X光电子能谱分析
  • 2.3.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 2.3.6 C、H、N元素分析
  • 2.3.7 低温氮气吸—脱附测试
  • 2.3.8 热重—差热分析及热重—质谱联用
  • 2.3.9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 2.3.10 透射电镜分析
  • 2.3.11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2.3.12 电化学性能测试
  • 2纳米线及其自组装形成β-MnO2微晶'>第三章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水热合成α-MnO2纳米线及其自组装形成β-MnO2微晶
  • 3.1 引言
  • 3.2 合成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XRD表征
  • 3.3.2 FESEM和HRTEM表征
  • 3.3.3 TG-MS表征
  • 2微晶的机理研究'>3.3.4 形成β-MnO2微晶的机理研究
  • 3.3.5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无定型介孔二氧化锰水热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4.1 引言
  • 4.2 合成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XRD表征
  • 4.3.2 XPS表征
  • 4.3.3 FESEM表征
  • 2吸—脱附表征'>4.3.4 低温N2吸—脱附表征
  • 4.3.5 循环伏安测试
  • 4.3.6 恒流充放电测试
  • 4.3.7 循环性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2纳米带'>第五章 二氧化锰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水热一步合成Na[2×4]一维隧道型MnO2纳米带
  • 5.1 引言
  • 5.2 合成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XRD表征
  • 5.3.2 FESEM表征
  • 5.3.3 TEM表征
  • 5.3.4 TG-MS表征
  • 2电催化性能的研究'>5.3.5 对O2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聚合物与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聚苯胺插层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6.1 引言
  • 6.2 合成方法
  • 6.2.1 层状二氧化锰前体的制备
  • 6.2.2 十八烷基三甲基铵离子插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
  • 6.2.3 聚苯胺的合成
  • 6.2.4 聚苯胺插层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XRD表征
  • 6.3.2 FESEM表征
  • 6.3.3 FTIR分析
  • 6.3.4 XPS表征
  • 6.3.5 室温电导率
  • 6.3.6 热失重曲线
  • 6.3.7 电化学性能测试
  • 6.3.8 循环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聚合物与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聚吡咯插层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7.1 引言
  • 7.2 合成方法
  • 7.2.1 聚吡咯的合成
  • 7.2.2 聚吡咯插层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XRD表征
  • 7.3.2 聚吡咯插层二氧化锰的插层机理研究
  • 7.3.3 FTIR分析
  • 7.3.4 FESEM表征
  • 7.3.5 热失重曲线
  • 7.3.6 循环伏安测试
  • 7.3.7 交流阻抗测试
  • 7.3.8 恒流充放电测试
  • 7.3.9 循环性能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聚合物与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熔融共混制备聚乙烯与剥离二氧化锰纳米片复合材料
  • 8.1 引言
  • 8.2 合成方法
  • 8.2.1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铵离子插层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
  • 8.2.2 聚乙烯与二氧化锰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8.3 结果与讨论
  • 8.3.1 XRD表征
  • 8.3.2 TEM表征
  • 8.3.3 FTIR分析
  • 8.3.4 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 8.3.5 复合材料的紫外屏蔽机理研究
  • 8.3.6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研究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的薄膜材料——层层自组装二氧化锰纳米片/水滑石纳米片复合薄膜
  • 9.1 引言
  • 9.2 制备方法
  • 2纳米片的制备'>9.2.1 MnO2纳米片的制备
  • 9.2.2 Mg-Al LDHs纳米片的制备
  • 9.2.3 薄膜的制备
  • 9.3 结果与讨论
  • 9.3.1 纳米片的AFM表征
  • 9.3.2 UV-vis吸收光谱
  • 9.3.3 复合薄膜的FESEM表征
  • 9.3.4 复合薄膜的XPS表征
  • 9.4 小结
  • 第十章 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的薄膜材料——层层自组装二氧化锰纳米片/聚乙烯亚胺复合薄膜
  • 10.1 引言
  • 10.2 制备方法
  • 10.3 结果与讨论
  • 10.3.1 UV-vis吸收光谱
  • 10.3.2 复合薄膜的XPS表征
  • 10.3.3 复合薄膜的FESEM表征
  • 10.3.4 不同层数的复合薄膜循环伏安测试
  • 10.3.5 不同扫描速度下复合薄膜的循环伏安测试
  • 10.3.6 复合薄膜恒流充放电测试
  • 10.3.7 复合薄膜的循环性能测试
  • 10.3.8 复合薄膜电化学性能与其结构的关系
  • 10.4 小结
  • 第十一章 基于二氧化锰纳米片的薄膜材料——电泳沉积制备层状二氧化锰薄膜
  • 11.1 引言
  • 11.2 制备方法
  • 11.3 结果与讨论
  • 11.3.1 UV-vis吸收光谱
  • 11.3.2 层状二氧化锰薄膜的XRD表征
  • 11.3.3 FTIR分析
  • 11.3.4 层状二氧化锰薄膜的FESEM表征
  • 11.4 小结
  • 第十二章 结论及展望
  • 12.1 结论
  • 12.2 主要创新点
  • 12.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影响初探[J]. 化学教学 2015(01)
    • [2].“二氧化锰”先生[J]. 高中生之友 2017(Z4)
    • [3].二氧化锰/石墨烯复合物电容性能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7)
    • [4].新型二氧化锰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高载量性能研究[J]. 中国锰业 2016(05)
    • [5].化学二氧化锰制备及进展评述[J]. 中国锰业 2014(02)
    • [6].不同氧化锰矿物与砷的交互作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0)
    • [7].介孔氧化锰对甲醛的低温催化氧化[J]. 应用化工 2017(05)
    • [8].腐植酸对二氧化锰降解环境雌激素的影响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2(08)
    • [9].活性二氧化锰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6)
    • [10].二氧化锰体系中环丙沙星的氧化转化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1(Z1)
    • [11].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甲醛研究[J]. 印染助剂 2016(08)
    • [12].砖粒负载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取氧气[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2(11)
    • [13].锰矿中二氧化锰的快速测定[J]. 中国锰业 2013(03)
    • [14].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2(11)
    • [15].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江水中微量金属铅[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16].新型电池正极材料化学二氧化锰的重质化[J].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9(01)
    • [17].活性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脱色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09(11)
    • [18].水合二氧化锰混凝去除腐殖酸的效能研究[J]. 化学与粘合 2008(02)
    • [19].华南氧化锰矿晚新生代大规模成矿[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03)
    • [20].高含铁南非氧化锰矿浸出除钾钠试验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1)
    • [21].氧化锰矿石还原焙烧过程中铁还原率评价方法研究[J]. 湿法冶金 2017(05)
    • [22].二氧化锰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01)
    • [23].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进展[J]. 无机盐工业 2011(03)
    • [24].化学二氧化锰研究进展[J]. 商洛学院学报 2008(02)
    • [25].多孔二氧化锰/鱼鳞衍生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26].二氧化锰/棉纤维柔性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17)
    • [27].葡萄糖在氧化锰矿浸出过程中的分解动力学[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6(06)
    • [28].二氧化锰浸出方铅矿工艺条件的正交法优化[J]. 矿冶工程 2012(03)
    • [29].镍掺杂介孔二氧化锰的制备及放电性能[J]. 中国锰业 2009(04)
    • [30].二氧化锰微粒的制备与应用[J]. 化工管理 2019(32)

    标签:;  ;  ;  ;  ;  ;  ;  ;  

    二氧化锰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