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文学存在方式”,与以往的研究取向不同,本文无意建构一个超语境的、真理性的文学存在方式理论模式,而是把它看成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具体存在。从传播学、传媒理论视角观之,印刷革命以来现代传媒已经给东西方社会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并形成了文学存在的新语境。这样“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就构成了本文讨论的问题域和研究主题。具体的研究是沿着下面的思路进行的。 引言从今天流行的“文学终结”说和对文学理论研究的本质主义诘难谈起,阐明文学仍是目前东西方社会的一种现实性存在的观点,指出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存在是由理论话语具有高抽象度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而包括文学存在方式研究在内的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必置于本质主义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的阴影之下,总之当下文学存在方式研究具有内在的合法性。 第一章“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基本问题”。20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发现事物的存在方式较之于存在本质是更根本的、更接近事物本体的问题,于是西方哲学、人文学术发生了由研究事物的存在本质向研究事物的存在方式的转向。开展文学存在方式研究适应了这种人文学术发展的大趋势,也为文学本体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文学存在不属于思辨哲学所研究的“存在”(Being)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具体的文学存在现象,或人类社会中的对象性存在。文学存在方式标明文学是如何存在的,文学是以何种状态、结构、面貌整体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即它指的是文学这一具体存在的状态、结构、面貌;它表明的是文学这一存在的整体;它是关于文学存在的直观形式。具体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 文学存在的事实性与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合法性第一章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基本问题一、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意义二、文学存在方式的内涵约定及其传媒构成要素三、从“文学本体论”到文学存在方式研究四、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历史踪迹第一节 西方文论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研究一、从古希腊到20世纪初:“世界—作家—作品”范式二、从现象学到接受美学:“作家─作品─读者”范式三、艾布拉姆斯:“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范式四、文学社会学:“世界─作家─作品─中介者─读者”范式五、东德马克思主义:“世界─作家─作品─收件人─读者”范式第二节 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研究第三节 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第三章 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的现代传媒语境第一节 现代传媒技术革命与现代传媒时代一、关于现代传媒时代二、机械印刷的力量三、电子传媒的兴起及其社会后果四、网络传播与新的交往模式第二节 现代传媒影响下的文学场一、关于文学场二、古代社会权力场中的传媒与文学三、现代机械印刷与自主性文学场四、电子传媒与当代文学场的裂变第四章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存在方式研究第一节 进行文学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文学存在方式一、文学活动:特殊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二、文学信息的性质与结构三、文学信息的历史发生四、文学信息的现实生成五、文学信息的传播与接受第二节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动态存在方式一、现实世界与信息世界: 者面对的两个世界二、从手稿到作品:媒体的选择三、“传媒参与创作”第三节 现代传媒语境中的文学静态存在方式一、文学作品:文学信息的物化形态二、文学作品的“传媒文本”性质三、文学作品传媒要素的审美价值结论参考书目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文学存在方式论文; 现代传媒论文; 文学信息论文; 传媒文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