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暗的左手》中金利·艾的自性化 ——一种荣格式解读

论《黑暗的左手》中金利·艾的自性化 ——一种荣格式解读

论文摘要

厄休拉·勒古恩是科幻小说领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黑暗的左手》出版于1969年,以其富有挑战性的思想、主题和构思等同时获得了两项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小说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角度呈多样化,尽管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一定可深入研究的空间。不容忽视的是,荣格的理论对勒古恩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然而从这一角度针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基于这一研究现状,本文试图从荣格的自性化理论来分析《黑暗的左手》中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及成熟历程,以探索人类深层的集体无意识领域,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心理世界,拓展并深化人类自己及生命的体验。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包括对厄休拉·勒古恩及其作品《黑暗的左手》的介绍及研究现状和论文的大致介绍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与论文相关的自性化进程理论及这一过程中相关的四个原型概念。同时简要介绍了科幻小说及它与荣格理论的融合,以及荣格思想对勒古恩创作的重要影响。第三部分集中围绕小说主人公金利·艾的自性化进程进行分析。这部分主要从作品的具体内容出发,分析了金利·艾自性化进程中的四个阶段,即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自我,以及最终对自我这一和谐状态的实现。第四部分为结论,金利·艾自我的最终实现,不仅反映出其内在无意识的完美整合,同时也将荣格的自性化理论更为具体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1.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 1.3 The Latest Fin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 1.4 Thesis Statement
  • Chapter 2 Theoretical Foundation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G Jung and the Theory of Psyche
  • 2.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cience Fiction
  • 2.3 The Unity of Science Fiction and Carl Jung
  • 2.4 Carl Jung’s Impact on Le Guin
  • 2.5 The Four Stages of Individuation
  • 2.5.1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Personality
  • 2.5.2 Four Archetypes of Jung’s Individuation
  • 2.6 Comments on Jung’s Individuation
  • Chapter 3 Analysis of the Four Stages of Genly Ai’s Individuation
  • 3.1 The Persona
  • 3.1.1 The Cause of the Persona in Genly Ai
  • 3.1.2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Community and Individual’s Persona
  • 3.1.3 Being Conscious of the Persona
  • 3.2 The Shadow
  • 3.2.1 Genly Ai and Argaven’s Encounter with the Shadow
  • 3.2.2 Being Conscious of the Shadow
  • 3.2.3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Shadow
  • 3.3 The Anima
  • 3.3.1 Genly Ai’s Encounter with the Anima
  • 3.3.2 Genly Ai’s Refusal of the Anima Manifested on Estraven
  • 3.3.3 Being Conscious of the Anima
  • 3.4 The Self
  • 3.4.1 Arriving at the Self
  • 3.4.2 New Relationships Based on Humanness
  • Chapter 4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神内核、社会自性与和谐质性社会的建设[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五行框架下的自性化探究[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3].设计中白与空的物自性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 2017(16)
    • [4].尘听,幻化成一朵觉悟的拂云——品读皇泯的《听觉》[J]. 散文诗 2017(15)
    • [5].让自性显露钻石般的光辉[J]. 北方牧业 2013(04)
    • [6].基于个案分析的旅游摄影心理及自性化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6(06)
    • [7].和谐观的文化自性与当代价值探讨[J]. 党政干部论坛 2016(08)
    • [8].点亮自性之光——印度大师的心灵智慧[J]. 健身科学 2009(05)
    • [9].民俗翻译中语言自性和语言他性的矛盾及其解决——以河源客家民俗翻译为例[J]. 黑河学刊 2014(11)
    • [10].自性而显——老子思想境界刍析[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1].禅宗自由观之终极解密[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2].史蒂文斯诗中的“物自性”[J]. 华文文学 2011(03)
    • [13].自性见的破除与空的终极落实[J]. 法音 2014(03)
    • [14].“独自性”能否超越“自由”:施蒂纳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独自性》部分解读[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02)
    • [15].自性而化——老子“无为而治”刍析[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6].走向自性的乡愁——当代首饰中的千禧复古未来主义[J]. 艺术与设计 2019(05)
    • [17].点亮自性之光——印度大师的心灵智慧[J]. 健身科学 2009(07)
    • [18].《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自性化[J]. 英语广场 2016(08)
    • [19].王媛媛 自性本觉 随心顺意[J]. 时尚北京 2018(04)
    • [20].“相”内之“像”[J]. 数码摄影 2013(11)
    • [21].知识自性论分析间对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失身”的反思[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2].松尾芭蕉《古池》俳句中“自性自度”内涵解析[J]. 韶关学院学报 2019(07)
    • [23].以香引香,成就自性以爱众生[J]. 中国集体经济 2016(26)
    • [24].“自性”之语——女艺术家崔岫闻答问录[J]. 艺术.生活 2011(04)
    • [25].自性研究缺失 相对主义偏执——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的盲点与偏失[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07)
    • [26].现代公民社会道德论说:从“自性”到“他性”[J]. 求索 2009(02)
    • [27].文明的人性整全性逻辑与文化实践的价值自主性品格——“文化自性”养成的根据、限度及其意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8].自性化理论在文本分析中的运用——以劳伦斯《菊花的清香》、《母女二人》为例[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9].论“空”及其实践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30].企业管理者的人格成长——“自性化”与“自我实现”[J]. 新经济 2017(12)

    标签:;  ;  ;  ;  ;  

    论《黑暗的左手》中金利·艾的自性化 ——一种荣格式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