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乙烯(ethylene,ETH)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分析乙烯(ETH)对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光合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利用SSH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从麦冬中克隆与植物衰老相关的基因,为培育绿期长的草坪草新品种奠定基础。通过测定麦冬的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知麦冬的光饱和点在为5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0μmol·m-2·s-1,CO2的饱和点为1200μmol·m-2·s-1,CO2补偿点为20μmol·m-2·s-1。乙烯可明显抑制麦冬的净光合速率,使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乙烯利各浓度间、处理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麦冬净光合速率迅速地降低。在乙烯利不同浓度和时间的胁迫下,Fo、Fv/Fm、Fv’/Fm’、ΦPSⅡ、qP、ETR等荧光参数逐渐下降,NPQ逐渐升高,说明乙烯利在植物体内不断分解释放出乙烯,对光系统Ⅱ结构及光系统Ⅱ的光合电子传递链有较大的影响。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明乙烯对麦冬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SSH方法,以0.5g/L乙烯利处理6h的麦冬一年生叶片的cDNA为Tester,对照为Driver,构建了一个含有576个克隆的差减cDNA文库,差异片段大小在100~1500bp之间。通过斑点杂交,从576个克隆中筛选出259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分析,最终得到237条EST序列,经BLASTx分析,发现有16条EST序列在GenBank中没有找同源序列,可能代表新基因;74条EST序列在数据库中检索到同源性序列,但其功能尚不清楚;147条序列在GenBank中能找到与其它物种已知基因部分区域的同源序列,同源性为25~100%。在建立全长cDNA文库的基础上,根据获得的EST序列设计引物,从全长cDNA文库中筛选出叶绿素结合蛋白(CAB)基因和一个编码未知蛋白(UNP)基因,经测序分析:CAB基因的全长序列为1055bp,其编码区为18~1812之间,编码区为795bp,5’UTR为1~17bp,包含17个bp;3’UTR为813~11055bp,包含243bp。同源性比较结果为:麦冬CAB基因与二球悬铃木((Platanus xacerifolia)、水稻(Oryza sativa)、烟草(Nicotiana tabacum)等植物有86%~73%的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其与龙舌兰(Agave tequilana)CAB基因亲缘关系较近,与烟草CAB基因最远。其编码的蛋白质由264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kDa,理论等电点pI为5.29,Asp+Glu为26个,Arg+Lys为21个,分子组成为C1272H1943N327O367S10。CAB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的最大值为2.222、最小值为-1.844。三维结构具有3个α螺旋结构。UNP基因全长序列为916bp,其编码区为55-762之间,编码区为708bp,5’UTR为1~54bp,包含54bp;3’UTR为763-~916bp,包含154bp。BLAST分析:与非冗余核苷酸数据库(nr)、STS、GSS、HTGS比对,未发现相似性高的同源序列;与EST数据库比对,发现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花芽cDNA文库中的四条EST序列同源性为73%;随后又将这一序列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nr)比对分析,其与葡萄(Vitis vinifera)、黑杨(Populus trichocarpa)等植物有37~54%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麦冬UNP编码蛋白与葡萄、黑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等UNP编码蛋白亲缘关系较近,和其他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其编码的蛋白质由23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7kDa,理论等电点pI为6.47,Asp+Glu为37个,Arg+Lys为36个,原子组成为C1188H1871N333O361S13。UNP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最大值为1.511、最小值为-3.267。以pCAMBIA1303为基础,引入BamHⅠ和KpnⅠ的酶切位点,构建了pCAMBIA1303-CAB(+)、pCAMBIA1303-CAB(-)、pCAMBIA1303-UNP(+)、pCAMNIA1303-UNP(-)等四种植物表达载体,并导入到土壤农杆菌LBA4404中。以pET-30a(+)为基础,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AB和pET-30-UNP,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不同浓度IPTG分别诱导0、1、2、3、4和5h后,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为:在IPTG的诱导下,外源基因CAB与UNP都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CAB基因表达的蛋白的电泳条带在28kDa左右,UNP基因表达的蛋白的电泳条带在27kDa左右,理论推测结果相一致。在一定的IPTG浓度和诱导时间的范围内,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延长,CAB与UNP基因表达的蛋白量增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缩略词1 综述1.1 乙烯的研究进展1.1.1 乙烯的生物合成1.1.1.1 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1.1.1.2 乙烯生物合成的关键酶1.1.2 乙烯的信号转导1.1.2.1 乙烯反应突变体1.1.2.2 乙烯受体蛋白1.1.2.3 乙烯的信号转导1.1.3 乙烯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1.3.1 改变生长习性1.1.3.2 促进果实成熟1.1.3.3 促进叶片衰老和器官脱落1.1.3.4 诱导不定根的发生和植株分蘖1.1.3.5 促进次生物质的合成与排出1.1.3.6 增加黄瓜雌花1.2 麦冬的研究进展1.2.1 遗传多样性研究1.2.2 核型分析1.2.3 耐盐性研究1.2.4 耐荫性研究1.3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的常见方法1.3.1 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1.3.2 代表性差异分析法(RDA)1.3.3 基因芯片1.3.4 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1.3.4.1 SSH的基本原理1.3.4.2 SSH技术的主要过程1.3.4.3 SSH技术的特点1.3.4.4 SSH在动植物上的应用1.4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1.4.1 目的与意义1.4.2 研究内容1.4.3 技术路线2 乙烯对麦冬光合作用的影响2.1 材料与方法2.1.1 材料与试剂2.1.2 实验方法2.1.2.1 麦冬光响应曲线的测定2响应曲线的测定'>2.1.2.2 麦冬CO2响应曲线的测定2.1.2.3 乙烯对麦冬光合速率影响的测定2.1.2.4 乙烯对麦冬荧光特性影响的测定2.2 结果与分析2.2.1 麦冬的光响应曲线2响应曲线'>2.2.2 麦冬的CO2响应曲线2.2.3 乙烯对麦冬光合速率的影响2.2.4 乙烯对麦冬各荧光参数影响的测定2.2.4.1 乙烯对麦冬最小初始荧光Fo的影响2.2.4.2 乙烯对麦冬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的影响2.2.4.3 乙烯对麦冬Fv'/Fm'的影响2.2.4.4 乙烯对光系统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的影响2.2.4.5 乙烯对麦冬光化学猝灭系数的影响2.2.4.6 乙烯对麦冬NPQ的影响2.2.4.7 乙烯对麦冬ETR的影响2.3 结论与讨论2.3.1 植物激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3.2 生理节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2.3.3 生长发育3 麦冬乙烯诱导表达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3.1 材料与方法3.1.1 实验材料3.1.1.1 植物材料3.1.1.2 材料培养与处理3.1.1.3 实验试剂及测序3.1.2 实验方法3.1.2.1 总RNA的提取和纯化3.1.2.2 Poly(A)RNA的分离3.1.2.3 抑制差减杂交3.1.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3.1.2.5 正向差减cDNA的克隆3.1.2.6 差异筛选cDNA文库3.1.2.7 阳性克隆的测序和序列分析3.2 结果与分析3.2.1 麦冬RNA的提取及纯化3.2.2 麦冬mRNA的分离3.2.3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3.2.3.1 酶切与接头连接效率分析3.2.3.2 差减效率分析3.2.3.3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3.2.4 差异筛选差减cDNA文库3.2.4.1 探针的标记效率3.2.4.2 斑点杂交3.2.5 阳性克隆的测序与序列分析3.2.5.1 阳性克隆的测序3.2.5.2 EST序列分析3.3 结论与讨论3.3.1 植物总RNA的提取与纯化3.3.1.1 防止RNA酶的污染3.3.1.2 提取方法与试剂的选择3.3.1.3 多糖与杂蛋白的去除3.3.1.4 RNA沉淀剂的选择3.3.2 mRNA的分离3.3.3 差减cDNA文库的建立3.3.4 探针的标记3.3.5 SSH的应用4 叶绿素结合蛋白基因与未知蛋白基因的克隆4.1 材料与方法4.1.1 实验材料4.1.1.1 植物材料4.1.1.2 材料培养与处理4.1.1.3 实验试剂4.1.2 实验方法4.1.2.1 麦冬总RNA的提取与纯化+RNA的分离'>4.1.2.2 Poly(A)+RNA的分离4.1.2.3 cDNA文库的构建4.1.2.4 CAB与UNP基因的获得4.1.2.5 CAB与UNP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4.2 结果与分析4.2.1 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4.2.2 CAB基因与UNP基因全长序列的获得4.2.3 CAB基因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4.2.3.1 CAB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分析4.2.3.2 CAB基因BLAST分析4.2.3.3 CAB基因系统发育分析4.2.3.4 CAB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4.2.3.5 CAB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分析4.2.3.6 CAB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预测4.2.4 UNP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4.2.4.1 UN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分析4.2.4.2 UNP基因BLAST分析4.2.4.3 UN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4.2.4.4 UNP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4.2.4.5 UNP基因编码蛋白的疏水性分析4.3 讨论5 表达载体构建与原核表达5.1 材料与方法5.1.1 材料5.1.1.1 限制性内切酶与常用生化试剂5.1.1.2 菌种和质粒5.1.2 方法5.1.2.1 正义、反义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5.1.2.2 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LBA44045.1.2.3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5.1.2.4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5.1.2.5 SDS-PAGE所需试剂的配制5.1.2.6 SDS-PAGE电泳5.2 结果与分析5.2.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5.2.1.1 酶切位点的引入5.2.1.2 正、反义载体的构建5.2.1.3 正、反义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5.2.2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5.2.3 SDS-PAGE电泳5.3 结论与讨论6 结论与展望6.1 乙烯对麦光合作用的影响2响应曲线'>6.1.1 麦冬的光响应曲线与CO2响应曲线6.1.2 乙烯对麦冬光合速率的影响6.1.3 乙烯对麦冬各荧光参数影响6.2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6.2.1 麦冬总RNA的提取与mRNA的分离6.2.2 差减cDNA文库的构建6.2.3 差异筛选差减cDNA文库6.3 叶绿素A/B结合蛋白(CAB)基因的获得6.3.1 CAB基因的核甘酸序列分析6.3.2 CAB基因编码蛋白的分析及预测6.4 UNP基因的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6.4.1 UNP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分析6.4.2 UNP基因编码蛋白的分析6.5 表达载体构建与原核表达分析6.5.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6.5.2 原核表达6.6 展望参考文献附录Ⅰ附录Ⅱ附录Ⅲ个人简介导师简介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光合作用论文; 基因论文; 原核表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