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山西运城044000)
【摘要】目的:选取皮肤病作为研究课题,探讨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以温经汤为代表的温经散寒法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经方温经散寒法对以荨麻疹为代表的皮肤病治疗有效;(2)西药与经方温经散寒法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相当,均可作为治疗选择;(3)较单纯的西药,经方温经散寒法方案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经方温经散寒法;皮肤病;荨麻疹;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7-0043-02
皮肤病概念宽泛,凡与皮肤相关的疾病均可归为皮肤病范畴,正因为如此,皮肤病在临床极为多见,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目前对于皮肤病主要采用西药对症治疗,不过远期疗效不甚理想。中医关于皮肤病的研究、阐述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经方温经散寒法以温热、辛散药物为主,发挥其温阳通脉、散寒通络的作用,专用于证型为六经伤寒症的皮肤病[2]。本研究聚焦的慢性荨麻疹是颇具代表性的皮肤病,取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较传统的西药经方温经散寒对于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来自于我院皮肤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排除入组前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及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病例。70例病例,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1~62岁,平均(32.1+2.5)岁;中医体质分型:气滞寒凝型11例,血虚寒凝型12例,血瘀寒凝型1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2~60岁,平均(31.1+2.2)岁;中医体质分型:气滞寒凝型12例,血虚寒凝型10例,血瘀寒凝型13例。两组年龄、性别、中医体质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临床皮肤病学》的相关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mg,2次/d;匹多莫得分散片(北京朗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8g/次,1次/d。两药均连续使用4周,用药结束后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估用药安全性。
1.3.2研究组11例气滞寒凝型患者,选用天台乌药散加减治疗,组方:台乌药15g,广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皂角刺各6g,延胡索、泽兰各12g,威灵仙15g,桂枝10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12例血虚寒凝型患者,选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温经通脉,组方:当归12g,桂枝10g,芍药15g,细辛3g,通草、石菖蒲、炙甘草各6g,乌药、益智仁、大枣各10g,茯苓15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12例血瘀寒凝型患者,选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组方:小茴香、赤芍、蒲黄、炒灵脂、台乌药各10g,威灵仙、冬葵子、当归各15g,延胡索12g,川穹6g,肉桂3g。水煎服,每日1剂,随证加减。
1.4评价标准
1.4.1中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瘙痒评分+风团数目大小评分。如表1。
1.4.2总体疗效评定标准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90%以上;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未见改善,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指数<3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总体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88.6%,2组总体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3,P>0.05)。见表2。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随访期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其中头痛1例,嗜睡1例,腹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2,P<0.05)。
3.讨论
3.1中医关于慢性荨麻疹的阐述
慢性荨麻疹属皮肤科常见疾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由于至今仍缺乏足够的理论和临床支撑,目前仍不明确。近年来,西医层面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与免疫或免疫介导等因素有关,也有认为与化学地质组胺释放有一定的关系[3]。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多样化是造成病症最终表现多样化的主要因素,因为不同的体质左右着发病的趋向,进而对某种病邪易感性或耐受性造形成影响。清章虚谷认为,“邪气因人而化”,“病之阴阳,因人而变”,揭示疾病变化与个体体质的直接关系。大量研究认为,中医体质与慢性荨麻疹发病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如气虚、阴虚体质,占据了荨麻疹绝对的中医体质[4]。从对应角度上说,决定中医体质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情志等个体因素,也有地理环境、饮食环境等外界因素,由此对应到荨麻疹发病因素,离不开性格、饮食、睡眠等因素。
3.2经方温经散寒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
正如上文所言,慢性荨麻疹患者皆为气虚、阴虚体质,归结即是血虚感寒证。经方约而多验,用药专而效宏。所谓的温经散寒法,实质就是以温热、辛散药物为主起温阳通脉、散寒通络作用,是经方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虽然皮肤病病名不同,病因病理各异,但具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在遵循病理基础上辨证论治。本研究分别针对气滞寒凝型、血虚寒凝型和血瘀寒凝型用药,对应药方为天台乌药散、当归四逆汤和少腹逐瘀汤。从本组结果来看,总体疗效达到91.4%,比较满意。值得注意的是,血虚寒凝是慢性荨麻疹患者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病症,《伤寒论》指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治疗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温经通络,方中当归辛甘性温,养血活血;芍药益阴和营,通血痹;桂枝温经散寒,通阳行痹;通草通利血脉;大枣、炙甘草益气养营,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共奏养血散寒,温经通脉之功。本组资料显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说明温经散寒法能实现与传统西药治疗荨麻疹同等的效果,不过,在预防并发症发生方面经方温经散寒法更具有优势,提示皮肤病患者在明确病症病型后,可选择经方温经散寒法进行持续治疗,以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冬梅,龚瑾.龚瑾运用温经散寒法治疗妇科病举隅[J].河南中医,2014,34(7):1369.
[2]郝爱利.散寒温经汤联合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6):45-46.
[3]程平瑞,高巨,阮绪广等.温阳散寒法对瑞芬太尼全麻患者皮肤神经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20-821.
[4]曾革凤,刘晓华,闵国斌.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应用温经散寒法辨治妇科疾病举隅[J].光明中医,2015,31(9):1973-1974,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