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的得与失 ——从毛泽东诗词的四个英译本比较研究看汉诗英译

诗歌翻译的得与失 ——从毛泽东诗词的四个英译本比较研究看汉诗英译

论文摘要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形式,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多独有的特点。由于各种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诗歌翻译在传达文学情感和信息方面确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有关诗歌翻译的讨论是一直围绕其可译与不可译性进行展开的。换句话说,诗歌是否可译,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是否可译一直是译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反对诗歌可译的人便从两种文化、语言与诗歌形式特征的差异入手,认为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部分”;支持诗歌可译的人便从语言、文化与诗歌的共性,以及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出发,强调“能用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也能相对准确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到目前为止,译界对此没有达成令人满意的一致看法。弗罗斯特说“诗歌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部分”,断定了诗歌的不可译性;巴斯内特主张“诗歌是翻译中得到的部分”,指明了诗歌的可译之处。那么,诗歌究竟在翻译中失去什么,得到什么?究竟诗歌的哪些部分不可译?诗性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诗歌翻译要强调创造性?什么地方需要创造?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一个实证研究,主要选取了在中国诗歌史上占居重要地位的毛泽东诗词的四个权威英译本(①官方版本,外文出版社,1976;②辜正坤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③许渊冲译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④Willis Barnstone译本,Harper & Row, 1972)(必要时还选取了赵甄陶的英译本作为参考补充)为材料,以诗歌整体的“诗性”与“诗效”的“忠实”为翻译标准,通过对这四个权威译本在文字、文化等方面传递得失的比较分析,对不同译本译者在翻译毛泽东诗词内容、思想、意象、音韵和形式时处理技巧的比较分析,对他们采取创造性翻译对象的比较分析,发现在翻译过程中,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及节奏较为容易传递,诗歌的音乐形式与汉语特有的修辞形式和意象的文化蕴含在翻译中最容易“失去”。各译本在诗歌意象与内容的传递上大多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段,在诗歌的文体、音乐性以及文化意象的传递上大多采取了变通或再创造的补偿手段。同时还讨论了译入与译出者各自的优势问题。本文的对比研究表明:①诗歌翻译的得失不是绝对的,诗歌的可译度是相对的;②在诗歌翻译中,要使原诗的诗性得以最大程度的保存,其翻译策略非再创造不可;③诗歌的音乐性(包括韵律、节奏)、诗歌的文体风格以及原文字、文化所特有的要素在翻译中最容易“失去”,译者应集中在这方面进行补偿创造;④相对中国译者而言,西方译者在译文表达方面确实占一些优势,但诗歌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这是西方译者的弱项。理解错误,译文意思必然曲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译者更适合译中国古典诗歌。翻译就是在失去与得到之间的平衡。通过这个对比研究,本文旨在能探索出更加理想、更加完美地再现原诗风貌的表达方式与翻译方法,并能对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研究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Poetry and Its Translation
  • 2.1.1 The Definition of Poetry
  • 2.1.2 The Function of Poetry
  • 2.1.3 Poetry Translation
  • 2.2 Criteria of Poetry Translation
  • 2.2.1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n General
  • 2.2.2 Criteria of Poetry Translation
  • 2.2.3 The Related Criteria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 2.3 Major Poetry Translation Schools
  • Chapter Three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Translation
  • 3.1 Poetry’s Untranslatability
  • 3.1.1 A Theoretic Analysis
  • 3.1.2 Elements of Untranslatability
  • 3.2 Poetry’s Translatability
  • 3.2.1 Translatability in General
  • 3.2.2 Translatability of Poetry
  • 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Versions of Mao Zedong’s Poems
  • 4.1.R eproduction of Culture Elements in English Versions
  • 4.1.1 Metrical Form
  • 4.1.2 Tune Names
  • 4.1.3 Proper Nouns
  • 4.2.R eproduction of Original Images in English Versions
  • 4.2.1 Grand and Imposing Images
  • 4.2.2 Allusion Images
  • 4.3.R eproduction of Original Sound in English Versions
  • 4.3.1 Rhythm and End Rhyme
  • 4.3.2 Reduplication
  • 4.3.3 Alliteration and Onomatopoeia
  • Chapter Five Findings of the Study
  • 5.1 Losses in Poetry Translation
  • 5.1.1 Loss of Musicality
  • 5.1.2 Loss of Rhyme Scheme
  • 5.1.3 Loss of Figures of Speech
  • 5.1.4 Loss of Content
  • 5.1.5 Loss of Image
  • 5.2 Gains in Poetry Translation
  • 5.2.1 The Enrichment of Poetry Treasury through Translation
  • 5.2.2 The Sp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and Culture
  • 5.3 Compensation Methods in Re-creation
  • 5.3.1 Metrical Translation
  • 5.3.2 Free Verse Translation
  • 5.3.3 Annotation
  • 5.3.4 Imitation of Original Sound
  • 5.3.5 Transfer of Allusions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s
  • APPENDIX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议诗歌翻译[J]. 品位经典 2020(02)
    • [2].读者主体性原则在儿童诗歌翻译中的应用[J]. 海外英语 2020(08)
    • [3].诗歌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从“以顿代步”到“以平仄代抑扬”[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03)
    • [4].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诗歌翻译的形式之思——以《英韵三字经》为例[J]. 民族翻译 2018(01)
    • [5].赵萝蕤诗歌翻译策略初探——以《我自己的歌》为例[J]. 现代交际 2017(04)
    • [6].诗歌翻译中的审美转移——以白居易《长相思》的英译为例[J]. 东方翻译 2017(03)
    • [7].论“三步译法”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运用[J]. 才智 2016(22)
    • [8].浅析苏曼殊诗歌翻译思想[J]. 赤子(上中旬) 2015(06)
    • [9].戴着镣铐起舞——诗歌翻译为何难的几点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2)
    • [10].试论现代诗歌翻译的“信、达、雅”——以小池昌代诗歌汉译为例[J]. 大观(论坛) 2019(12)
    • [11].诗歌翻译[J]. 英语知识 2011(10)
    • [12].英汉诗歌翻译原则浅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6)
    • [13].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意象比较[J]. 文教资料 2008(11)
    • [14].从李清照诗词看诗歌翻译的创造性[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7(05)
    • [15].泰戈尔诗歌翻译中的意象研究[J]. 翻译论坛 2016(03)
    • [16].浅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以《西风颂》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17].从赵彦春英译诗歌探究汉诗英译之方法论[J]. 校园英语 2017(04)
    • [18].主持人语[J]. 江南(江南诗) 2017(04)
    • [19].古典诗歌翻译方法探析[J]. 课外语文 2017(15)
    • [20].从朱光潜的“音律说”看诗歌翻译中的音律翻译——以许渊冲的《诗经》翻译为例[J]. 校园英语 2017(21)
    • [21].从A Psalm of Life汉译本中看诗歌翻译中的韵律[J]. 北方文学 2017(23)
    • [22].拿汉语读,用英文写——说说中文诗歌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 明日风尚 2017(05)
    • [23].“诗歌翻译三美论”的艺术性再现——以杨宪益英译《葬花吟》为例[J]. 牡丹 2017(18)
    • [24].美国汉学家华兹生的诗歌翻译思想评析[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7(01)
    • [25].探讨文化移入中的英汉诗歌翻译对比[J]. 长江丛刊 2017(29)
    • [26].查良铮诗歌翻译之“选择适应论”阐释[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 [27].诗歌翻译策略的“分”与“合”——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四个英译本为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8].诗歌翻译的移情研究[J]. 外国语文 2013(05)
    • [29].浅谈中国诗歌翻译的历史与现状[J]. 作家 2011(18)
    • [30].《浮士德》译后感言[J]. 东方翻译 2014(04)

    标签:;  ;  ;  ;  ;  ;  

    诗歌翻译的得与失 ——从毛泽东诗词的四个英译本比较研究看汉诗英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