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通常分为4型:传输时间正常型(NormalTransit Constipation,NTC)、慢传输型(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和混合型(Mixed type Constipation,MC)。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FC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4%17%,总的趋势是西方高于东方,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年轻人。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青少年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随着便秘人群的逐渐增多,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对FC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到目前为止,F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的研究提示FC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病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功能失调。目前,脑肠轴学说和盆底肌功能障碍学说在消化道动力研究中最具活力,均认为精神心理状况异常是导致肛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心理行为疗法,在改善FC症状方面较为显著,但在改善盆底肌功能方面的研究甚少,且生物反馈通过何种机制来改善FC症状仍未得到证实。本研究旨在观察FC患者及其各亚型间肛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变化,分析FC患者肛直肠功能与精神心理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FC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尝试研究生物反馈是否是通过改善肛直肠功能来改善FC症状,以期为生物反馈治疗FC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探讨各型FC患者肛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的变化。2.探讨FC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并分析其与肛直肠功能间的关系。3.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FC患者症状、肛直肠功能和精神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内容与方法1.根据结肠转运时间(Colon transit time,CTT)和传输指数(Transit index,TI)对71例FC患者进行分型,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法、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scales,SDS)测定肛直肠动力、感觉功能及精神心理状况,并分析SAS、SDS得分与肛直肠动力、感觉功能的关系;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2.对60例FC患者行生物反馈训练,完成1个疗程后,再行肛门直肠测压和SAS、SDS量表测定,对干预前后的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分析生物反馈训练对FC患者便秘症状、肛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及精神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1. FC组肛直肠功能异常,以感觉迟钝为主:与对照组相比,肛管静息压降低(P<0.05),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2.各型FC患者肛直肠功能表现有差异:与对照组相比:NTC组肛管静息压降低(P<0.05),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OOC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STC组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5);MC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NTC组和OOC组在初始感觉阈值上均高于STC组和MC组(P<0.05),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FC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40.99±9.79 vs. 28.75±4.09,51.46±11.58 vs. 32.67±7.17,P<0.01)。4. FC患者焦虑、抑郁水平与肛直肠功能存在相关性:SAS、SDS得分与肛门缩榨压呈负相关(P<0.05),与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呈正相关(P<0.05)。5.生物反馈训练后,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总积分显著降低(P<0.01),71.7%(43/60)的患者显效,18.3%(11/60)的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0.0%,总满意度为96.7%。6.生物反馈训练后,FC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SAS、SDS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对治疗前后均完成肛直肠功能检测的36例患者分析发现: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压、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FC患者肛直肠功能异常,尤以感觉迟钝为主,且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此机制可能参与了FC的发病。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改善FC患者症状、精神心理状况,但对肛直肠功能是否有改善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脱垂的临床治疗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23)
- [2].排粪造影在肛直肠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07)
- [3].自适应式与固定式生物反馈训练对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直肠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12)
- [4].不同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80例临床对比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24)
- [5].肛门直肠测压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直肠功能评价及治疗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 2011(33)
- [6].经肛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1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12)
- [7].两种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比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08)
- [8].经肛直肠肿瘤切除术——狭窄盆腔者行腹腔镜TME巨大肿瘤切除[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02)
- [9].猪经脐经肛直肠肿瘤切除的杂交NOTES手术模型建立[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4(01)
- [10].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评价[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12)
- [11].“四准备两配合”关键词提示法在经肛直肠癌根治术护理配合中的应用效果[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05)
- [12].书讯[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08)
- [13].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与经阴道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比较[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02)
- [14].经肛直肠癌切除术的应用现状[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9(04)
- [15].吻合器经肛直肠黏膜切除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6)
- [16].肛周注入白芍注射液对于大鼠肛直肠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10)
- [17].经肛直肠局部汽化电切术治疗直肠肿瘤性疾病[J]. 中国医疗前沿 2009(12)
- [18].超声分析盆底失弛缓综合征便秘女性盆底肌的运动特征[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02)
- [19].TST吻合器经肛直肠部分切除术治疗直肠套叠的近期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4(06)
- [20].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经肛直肠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