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输液中可见异物智能检测系统以大输液中所含的可见异物为研究对象,实现了可见异物的智能在线检测。本文在分析了大输液中可见异物国内外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构架与开发作了详细的设计和阐述,重点研究了其中所涉及的视觉检测技术。首先,论述了机器视觉在工业检测过程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多种机器视觉系统,比较了各自的特点。之后,详细阐述了与大输液中可见异物检测有关的照明系统构建和相机镜头的选型并对刚刚兴起的智能相机做了简单的介绍。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智能大输液检测机器人所面临的困难做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该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整套系统在机械方面采用轮盘式传送,大输液瓶从生产线传送到导入星轮,由导入星轮调整大输液运行速度,在视觉检测模块,大输液经高速旋转后转低速旋转至相机拍摄工位时急停,此时,大输液瓶已停止旋转,瓶内液面停止振荡,可见异物因惯性作用在瓶内继续运动,相机采集此时的连续图像供视觉检测模块检测。检测完后的大输液瓶由导出星轮传至导出模块,摆动式剔除装置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拣。其次,在检测算法环节,详细阐述了相机标定,运动检测和可见异物识别的处理过程。对于大输液中微小异物的运动检测,本文使用归一化的互相关系数作为评价图像差异的依据。以此通过背景相减检测出运动的微小目标。在可见异物识别这一环节,在灰度膨胀和二值化图像分割的基础上,运用改进后均值平移跟踪器识别出下落的可见异物。最后,在分析机器视觉软件编写特点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大输液中可见异物智能检测实验软件,详细论述了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软件总体结构及其实现。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输液软袋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 合成树脂及塑料 2020(04)
- [2].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大输液效期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1)
- [3].塑料瓶大输液生产线在洗、灌、封生产中所存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机电信息 2017(20)
- [4].大输液车间的工艺设计[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08)
- [5].我国大输液包装技术开发应用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15(04)
- [6].更改大输液药品为“上进下出”摆放取用方式及其效果[J]. 护理研究 2015(34)
- [7].大输液车间百级层流罩改造的质量控制[J]. 工程建设 2020(09)
- [8].大输液替代卡在门诊输液厅的应用[J]. 海峡药学 2012(07)
- [9].海南建立塑瓶“大输液”基地的必要性[J]. 今日海南 2010(09)
- [10].大输液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4)
- [11].复合型大输液新品种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分析[J]. 中国药业 2008(10)
- [12].软袋大输液全自动传送码垛生产线的开发[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8)
- [13].双软管软袋大输液灌封生产线所存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机电信息 2017(26)
- [14].大输液包装材质与注射用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包装工业 2015(07)
- [15].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附子治疗大输液性咳嗽36例[J]. 河南中医 2011(06)
- [16].医院制剂室软袋大输液车间改建体会[J]. 海军医学杂志 2011(06)
- [17].基于质量信息系统的大输液生产中的质量监控[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8].大输液加速改朝换代将引起行业新一轮角逐[J]. 中国包装工业 2008(07)
- [19].科伦药业 国内医药大输液行业龙头[J]. 证券导刊 2010(19)
- [20].大输液玻璃瓶包装市场状况及发展浅析[J]. 中国包装工业 2009(04)
- [21].高速医药自动化生产线大输液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4(10)
- [22].我院病区大输液基数规范化管理的改进建议[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9(02)
- [23].双鹤药业 大输液市场份额提高[J]. 证券导刊 2009(03)
- [24].大输液中可见微小异物实时检测系统设计[J]. 电气自动化 2008(01)
- [25].重量-压强法在大输液配制系统定容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8(01)
- [26].我国部分地区国家基本药物基础大输液包装形式适宜性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19)
- [27].大输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探究[J]. 科技风 2013(02)
- [28].关于大输液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研究[J]. 科技风 2013(03)
- [29].大输液车间空调系统设计研究[J]. 医药工程设计 2012(05)
- [30].大输液(塑瓶/软袋/玻璃瓶)灭菌自动物流系统[J]. 医药工程设计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