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校本教研;备课;同课异构
作者简介:黄瑞青,任教于广西柳州市十二中学。
“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只要我们认真,只要我们勤恳,学生的成绩就不会差”,这往往是一种闭门造车的思维。当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的时候,却发现业务的能力、工作的水平在原地踏步。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是我们的追求。但如何做到,如何做得更好呢?
近年来本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让笔者感悟颇深,受益不浅。下面笔者就“注重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研活动背景
首先我们习惯于上课前备课,上哪一课就备哪一课,“见子打子”的做法,习惯于单枪匹马去解决问题。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往往是竞争多于合作,他们很少花时间与同事一起来分享观点、观念和新知。
实际上很多教师碰到的问题都是共性的。如:教材的分析、课标的要求、难点的突破、教法的选择、课堂的学生活动设计等等。而“独立”去解决问题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的常态,这往往阻碍了教师之间的互信、互进。
书中曾说过:“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校本教研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组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尝试,改变过去的状态,备课转向集智型、开放型和扩展延伸型。即不要中心发言人、人人参与、人人发言、人人有自己的特色,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权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等进行选择。
教案格式不统一、内容不统一、难度也不统一。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施所能。再通过听课、评课、反馈、校正等环节让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和同行之间的学习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上课环节中个性化的诠释教材,在课后的反思中不断地校正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教研活动过程
1.把握教材定位。一节课上得好还是坏,主要是看知识的脉络是否清晰、方式、重点难点是否得以突破,所以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很重要。在备课中我们首先做到定课及研究教材。
这次备课我们选定了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点变换》一课作为探讨的课题。这节课是继轴对称、轴对称图形之后学习,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变换,强调的是一种对几何变换的体念。要获得这种体念,如何去创设问题情境很关键。其次,做好学情分析。每个班的孩子各方面都有差异,每个教师也有自己上课的风格。要演绎好一节课,如何设计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撰写教案,学习观摩。要把在备课中的每个环节落实好,有没有实效,那就看教师对课的设计与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同课异构”。
接下来在备课组中,选择八年级的两位教师来上课,目的要把课上好。而听课教师则要本着笔者是怎么来上好这节课堂教学思路去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多比较在教法选择上的异同、优劣,多想一想,换到我我会怎么教。多判断:判断在备课环节中的设计的目标是否达成,有无偏差等。多记录:记录课堂中点滴如课堂中的亮点、教师的教学机智,学生问题的提出等等。
3.个性化的演绎教材。这两节课,上课的两位教师都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体验轴对称变换,但他们的设计思路并不一样。年轻的李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了一些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
(1)先观察图片,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
(2)当对称轴改变后,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对称轴改变了,但图形大小、形状不变,而位置改变了)
这时,教师告诉同学们图形间的关系为同对称变换,从而引出对概念。另一位上课教师黄老师的课堂上,她是这样处理的:
活动设计一:在实物投影台上,将白纸滴上一滴红墨水,将纸片对折后,得到一模一样的墨滴的图案,并让学生细心观察。
活动设计二:提出问题,两幅图从形状大小、位置上观察有何关系?(生:轴对称,大小、形状不变,折痕为对称轴)
活动设计三:因势利导,将纸对折,斜着折,情况又是如何?(生:对称轴改变,位置发生变化,但图形的大小形状不变)。这样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就水到渠成地引出了。
两位教师对教材的诠释是有很大差异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差异呢。课后组里的教师进行了评课。
4.评课、反馈,积累经验。这是一节“探究课堂有效性”的课。这节课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听课教师从目标是否达成和方法是否得当开展了讨论、反思。其中,讨论得最多的是轴对称变换概念的生成。
李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传统,用图片的感知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在运用举例时只是机械地照搬,没有深入理解,更谈不上举一反三了。
通过比较,发现黄老师则运用了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的特点。
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对牢固得多。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现学生的教学潜能。
在评课的过程中,全组教师还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教师的应变能力等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讨论。这次讨论就像一面镜子,在比较中每个教师都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校正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笔者想组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同课异构”的探究中有所收获。
三、教研活动反思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集智型备课的好处: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2.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和以人为本的精神,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
3.促进了教学相长,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我们教学中设计的环节是否精彩,对课堂来说是否有效,不妨都拿出来试一试、论一论,只有通过教师们的共同研讨,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不足,让有效的教学过程占领课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伟平.谈整合在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1.
[2]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3]汪云祥.浅谈教师在学生认知建构中的作用[N].教育导报,2007.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十二中学
邮政编码:545001
Talkingabout“Intelligence-CollectionLessonPreparation”
HuangRuiqing
Abstract:Howtoimproveteachingeffectivenessisthepursuitofteachers.Thispaperdwellson“attachingimportancetobringingthefunctionsofgrouplessonpreparationintofullplayandimplementingteachingandresearchingactivitieswithdifferentstructures”.
Keywords:theschool-basedteachingresearch;lessonpreparation;differentstru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