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钢炼铁技术的进步(论文文献综述)
张福明,程相锋,银光宇,曹朝真[1](2021)在《国内外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文中提出概述了国内外氢冶金和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对主要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比对研究和分析评价。结合我国炼铁工业的资源和能源条件,对低碳冶金、氢冶金和碳-氢耦合冶金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焦化+烧结+球团+高炉长流程实现低碳冶金和碳-氢耦合冶金的技术路线。针对全氧高炉、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和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分析了其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
郝良元,刘福龙,牛佳星,刘川川,纪恒[2](2021)在《提高高炉智能控制水平的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从智能控制技术发展追溯,分析了国内外高炉智能控制的发展,阐述了实现智能控制的条件、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高炉炼铁实现真正意义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参考。
马光宇,蔡秋野,李卫东,张炎,孟迪[3](2021)在《碳中和背景下鞍钢低碳技术展望》文中提出在中国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诺后,国家相继出台多项CO2气体减排政策法规,加强了CO2排放管控,钢铁行业全面征收碳税在即。本文首先概述了钢铁工业低碳转型路径。其次,以鞍钢余热资源为例分析了鞍钢低碳减排潜力。最后,综合钢铁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对鞍钢低碳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鞍钢应进一步开展高效换热器技术、轧钢加热炉富氧燃烧技术、高炉渣干式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等节能技术研究并推进成果转化。
鹿艳[4](2021)在《国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贵生[5](2021)在《氢冶金原理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氢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和工程学原理,对冶金过程氢能利用和技术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了传统冶金过程扩展应用氢能的方式、方法和限制环节,总结了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工业化推广的方向,探讨了碳氢熔融还原工艺的氢冶金关键技术,可以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高向洲[6](2020)在《包钢1#高炉节能降耗途径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各行各业开始蓬勃发展,由于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钢铁产量不断增长,钢铁产业与国内交通建设以及民用建设等息息相关,当前我国因钢铁产业所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已经占据国家总体能耗的14%左右,节能降耗当前已经成为了各钢铁企业急待解决的难题,在钢铁产业的各项能耗中,由于炼铁环节所产生的能耗量基本占据了钢铁产业总体能耗的40%左右,做好炼铁环节的节能工作,有利于降低钢铁产业的总体能耗,对完成钢铁工业的节能降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文围绕1#高炉能耗较高的情况进行研究,其中对于入炉料的冶金性能以及1#高炉能量利用情况等进行评测分析,根据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实际数据以及各参数与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绘制李斯特操作线,同时与1#高炉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实验测定1#高炉入炉料的冶金性能,通过对其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合适的炉料结构优化方向及途径,为提高高炉入炉料的质量,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目的提供有效依据。(2)对高炉进行相应物料平衡、热平衡测算,当前1#高炉的节能降耗状况良好,碳素的利用系数约为62.1%左右,有效热量的利用系数约为69.54%,炉身效率72.4%,燃料比降低潜力97.23kg/t,通过研究数据以及李斯特操作图分析高炉相关参数与燃料比之间的关系为:炉顶煤气中CO2的含量变化在±1%时,燃料比的变化量为±11.23kg/t;高炉冶炼出的生铁含硅量变化在±0.1%时,燃料比的变化量应为±5.60kg/t;高炉中金属化率变化处于±1%时,燃料比的变化量为±3.42kg/t;高炉风口温度变化值为±100℃时,此时燃料比的变化量为±18.31kg/t。(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明确当前高炉节能降耗的理想炉料结构为占比75%烧结矿和占比25%球团矿。
韩旺学,姜曦,白兴全[7](2016)在《酒钢炼铁技术进步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酒钢炼铁近年来生产实践进行总结,指出了酒钢炼铁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虞海燕[8](2011)在《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较少,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属于欠发达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速发展。我国西北地区的钢铁工业虽然起步晚,但在其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有效利用西北地区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能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西北地区钢铁工业的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文基于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围绕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以西北地区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酒钢)为重点对象开展研究,以期为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咨询依据。全文主要内容如下:(1)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从矿山资源利用、选矿、冶炼以及轧钢等工艺设备情况、生产现状、综合能耗水平、环保和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入手,总结提出了酒钢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挑战。(2)从发展循环经济的角度,论证了酒钢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提出通过物质流、能量流、水资源流的减量化和再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降低、产品档次质量提高、污染物以及碳排放减少、经济效益增加、竞争能力增强,使企业步入“资源效率提高—能耗降低—环境改善—成本降低—竞争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3)基于剖析酒钢生产设备、产品、能源、资源等的现状,结合酒钢“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低成本、高效益、全方位、综合发展的思路来提升酒钢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以酒钢铁前、炼钢、轧钢等主要工序以及关联产业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实施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策略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论证了酒钢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并对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4)基于西北地区的特点和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对酒钢钢材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产品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酒钢在经历了由棒线材到扁平材、由普碳钢到不锈钢的二次重大产品结构调整后,今后必须由注重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转移到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的轨道上。逐步形成普碳钢的拳头产品,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扩大不锈钢的品种、产能和产量,是酒钢实施产品结构调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5)西北地区钢铁工业下一步发展,要贯彻“依靠科技,重视创新,人才为本”的思想;通过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科研开发平台,汇聚多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使酒钢等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科技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为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撑。本文完成之时,适逢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启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希望本文对西北地区钢铁产业的分析和建议能够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维兴[9](2003)在《近年中国炼铁技术进步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两年来中国炼铁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宝钢、首钢、马钢、梅山、攀钢、新兴铸管、三明等企业的一批高炉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炼铁原料技术、高炉操作技术、炼铁节能技术、喷吹煤粉技术和高炉长寿技术等方面均有较大进步。热风温度偏低已制约了我国炼铁技术进步的步伐。
韩建臻[10](2003)在《酒钢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是当前高炉炼铁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也是影响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焦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原燃料和装备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合理的操作制度与技术对高炉的技术经济指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论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高炉冶炼技术的发展和对高炉冶炼操作制度与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酒钢高炉的生产状况并以大量生产数据为依据,对酒钢高炉各时期的操作制度与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通过不断优化和实践,提出了酒钢高炉目前较为合适的各项操作制度与技术,并应用于酒钢高炉实际生产,使酒钢高炉入炉焦比大幅度降低,取得了巨大的效益。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最佳操作制度与技术要与精料水平、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和科学管理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二、酒钢炼铁技术的进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酒钢炼铁技术的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2)提高高炉智能控制水平的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炉炼铁智能化技术进展 |
2 智能控制的必备条件 |
3 智能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
3.1 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 |
3.2 智能控制技术 |
(1)模糊控制 |
(2)神经网络控制 |
(3)混沌控制 |
4 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
(1)铁前管控大数据云平台 |
(2)高炉运行情况监控与优化系统 |
①智能布料模型 |
②炉型变化跟踪模型 |
③参数控制模型 |
④炉缸工作评价模型 |
5 结语 |
(3)碳中和背景下鞍钢低碳技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钢铁工业低碳转型路径 |
2.1 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 |
2.2 非化石能源应用 |
2.3 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
2.4 提高转炉废钢比及电炉钢比例 |
2.5 低碳炼铁技术研发 |
(1)低碳高炉炼铁技术 |
(2)氢冶金竖炉还原工艺 |
2.6 布局尾气低碳处理技术 |
3 鞍钢低碳减排潜力分析 |
4 鞍钢低碳技术展望 |
4.1 高效换热器技术 |
4.2 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技术 |
4.3 轧钢加热炉富氧燃烧技术 |
4.4 高炉渣干式余热回收与利用技术 |
4.5 高炉-热风炉系统智能化操控技术 |
5 结语 |
(5)氢冶金原理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氢冶金基础研究 |
1.1 氢冶金概念的提出 |
1.2 氢冶金热力学 |
1.3 氢冶金动力学 |
1.3.1 低温氢还原 |
1.3.2 高温氢还原 |
1.4 氢冶金工程学 |
2 氢冶金工艺进展 |
2.1 传统冶金流程氢能利用 |
2.2 国外氢冶金工艺进展 |
2.3 国内氢冶金技术开发 |
2.4 氢制备技术 |
3 氢冶金工业化推广方向 |
3.1 氢能在传统冶金流程的扩展应用 |
3.2 氢冶金工业化创新路径 |
4 结论 |
(6)包钢1#高炉节能降耗途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高炉炼铁发展趋势 |
1.2.1 国外高炉炼铁发展趋势 |
1.2.2 国内高炉炼铁发展趋势 |
1.3 高炉炼铁节能降耗技术研究 |
1.3.1 常用节能技术 |
1.3.2 新型节能技术 |
1.4 研究内容 |
2 高炉入炉原、燃料及综合炉料冶金性能分析 |
2.1 高炉入炉原、燃料现状 |
2.2 炉料冶金性能的测定 |
2.2.1 炉料的冶金性能对高炉能耗及生产的影响 |
2.2.2 冶金性能测定方法 |
2.2.3 实验内容及方法 |
2.2.4 单一入炉矿料的性能结果测试分析 |
2.2.5 综合炉料中温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熔融滴落测试结果 |
3 高炉能量利用情况评价以及节能分析 |
3.1 能量利用情况的评价意义 |
3.2 原始数据的测定整理 |
3.3 物料平衡计算 |
3.3.1 物料平衡计算依据 |
3.3.2 高炉物料平衡的计算 |
3.4 热平衡计算 |
3.4.1 热平衡计算的规定 |
3.4.2 热平衡求算依据 |
3.5 能量利用指标 |
3.5.1 计算依据 |
3.5.2 1#高炉能量利用指标 |
3.6 碳比图 |
3.6.1 理论依据 |
3.6.2 确定碳比图直线 |
3.6.3 高炉碳比图 |
3.6.4 焦比降低的计算分析 |
3.7 操作线图的绘制及分析 |
3.7.1 李斯特操作线中各点的含义及计算方式 |
3.7.2 确定操作线图所需要的数据 |
3.7.3 李斯特操作线图 |
3.7.4 高炉操作参数与高炉能耗之间关系 |
3.8 高炉热平衡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
3.9 本章小结 |
4 高炉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
4.1 提高入炉矿量质量水平 |
4.1.1 提高入炉品位 |
4.1.2 提高入炉料的整体质量 |
4.1.3 对入炉原料及燃料的粒度组成进行优化 |
4.1.4 炉料结构的优化 |
4.2 提高喷煤比 |
4.2.1 风温提高 |
4.2.2 提高富氧率 |
4.3 探求合理操作参数 |
4.3.1 优化调剂,提升利用率 |
4.3.2 进行低硅冶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酒钢炼铁技术进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装备 |
2. 技术进步 |
2.1 操作标准化 |
2.2高风温 |
2.3 优化装料制度,改善高炉顺行状况 |
2.3.1 大批重 |
2.3.2 450m3高炉多环布料技术 |
2.3.3 取消中心加焦 |
2.4 低品位冶炼 |
2.5 优化配煤结构 |
2.6 烧结矿分级入炉 |
2.7 护炉技术攻关 |
2.8 高碱、高锌、高硫、高灰原燃料的冶炼 |
2.9风口破损治理 |
2.1 0 形成了成熟的停开炉技术 |
3. 近年来高炉技术经济指标变化情况 |
4. 酒钢炼铁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
(8)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现代钢铁工业的特点 |
1.2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
1.2.1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
1.2.2 世界钢铁工业现状 |
1.3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及现状 |
1.3.1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历程 |
1.3.2 国内钢铁工业现状 |
1.4 国内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 |
1.5 国内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
1.6 我国西北地区钢铁工业概况 |
1.7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现状分析 |
2.1 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现状分析 |
2.1.1 矿山资源及开采现状 |
2.1.2 选矿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3 铁前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4 炼铁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5 炼钢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6 热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7 冷轧设备及生产能力 |
2.1.8 能耗、环保、资源水平 |
2.2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2.3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西北地区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
3.1 西北地区能源资源禀赋特点 |
3.1.1 资源分布总体情况 |
3.1.2 铁矿资源分布及特点 |
3.2 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
3.2.1 煤资源梯度利用 |
3.2.2 铁矿资源开发利用 |
3.2.3 钢铁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
3.3 钢铁生产资源优化配置 |
3.3.1 物质流 |
3.3.2 能源流 |
3.3.3 水资源流 |
3.4 小结 |
第4章 酒钢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
4.1 低成本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4.2 钢铁主业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战略 |
4.2.1 铁前发展战略 |
4.2.2 炼钢发展战略 |
4.2.3 轧钢发展战略 |
4.3 关联产业整合优化发展战略 |
4.3.1 铬、镍、钨、钼资源开发 |
4.3.2 伴生铜矿资源开发 |
4.3.3 电解铝及铝合金产业发展 |
4.4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
4.5 小结 |
第5章 酒钢钢铁产品结构调整策略 |
5.1 产品结构现状分析 |
5.1.1 碳钢产品结构 |
5.1.2 不锈钢产品结构 |
5.2 产品结构调整思路 |
5.2.1 指导思想 |
5.2.2 产品发展方向 |
5.3 产品结构调整内容 |
5.3.1 不锈钢产品 |
5.3.2 棒线材产品 |
5.3.3 板材产品 |
5.4 小结 |
第6章 酒钢科技与人才发展战略 |
6.1 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
6.1.1 科技工作体系 |
6.1.2 科技工作现状 |
6.1.3 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 |
6.2 科技发展外部环境 |
6.2.1 钢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6.2.2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导向 |
6.3 科技发展战略 |
6.3.1 基本思路 |
6.3.2 科技发展目标 |
6.3.3 科技发展着力点 |
6.4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
6.4.1 人力资源现状 |
6.4.2 人力资源开发指导思想 |
6.4.3 科技队伍建设 |
6.5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作者简介 |
(10)酒钢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
1.1 国内外高炉操作技术概况 |
1.1.1 国外高炉炼铁技术概况 |
1.1.2 国内炼铁技术概况 |
1.1.3 酒钢炼铁技术概况 |
1.2 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1.3 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 |
1.3.1 装料制度 |
1.3.2 造渣制度 |
1.3.3 送风制度 |
1.3.4 热制度 |
1.4 我国高炉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1 我国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
1.4.2 酒钢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的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2 试验分析研究 |
2.1 炉料结构分析研究 |
2.1.1 我国高炉炉料结构的主要形式 |
2.1.2 合理炉料结构的原则 |
2.1.3 酒钢高炉合理炉料结构的确定 |
2.1.4 炉料结构工业试验 |
2.2 装料制度分析研究 |
2.2.1 各种装料制度在酒钢高炉上的使用情况 |
2.2.2 2号高炉混装分析与1号高炉多环布料试验分析 |
2.3 造渣制度分析研究 |
2.4 送风制度分析研究 |
2.4.1 全开风口操作 |
2.4.2 鼓风动能的选择 |
2.5 热制度分析研究 |
2.5.1 原料质量的影响 |
2.5.2 焦炭质量的影响 |
2.5.3 炉料与煤气流分布对热制度的影响 |
2.5.4 其他操作因素的影响 |
2.6 综合分析研究 |
2.6.1 操作制度与操作技术相互关系的讨论 |
2.6.2 操作制与技术存在的问题 |
2.7 本章小结 |
3 酒钢高炉合理操作的主要措施研究 |
3.1 操作制度改变前后,高炉指标的变化 |
3.2 酒钢高炉合理操作制度与技术的分析与讨论 |
3.2.1 合理的炉料结构 |
3.2.2 合理的装料制度 |
3.2.3 合理的造渣制度 |
3.2.4 合理的送风制度 |
3.2.5 合理的热制度 |
3.3 关于提高风温和喷煤比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酒钢高炉操作的效果分析与讨论 |
4.1 对高炉顺行的影响 |
4.2 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4.3 对焦比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酒钢炼铁技术的进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低碳绿色炼铁技术的发展[J]. 张福明,程相锋,银光宇,曹朝真. 炼铁, 2021(05)
- [2]提高高炉智能控制水平的分析与思考[J]. 郝良元,刘福龙,牛佳星,刘川川,纪恒. 冶金能源, 2021(05)
- [3]碳中和背景下鞍钢低碳技术展望[A]. 马光宇,蔡秋野,李卫东,张炎,孟迪. 第十一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4]国企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 ——以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D]. 鹿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氢冶金原理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 段贵生. 河南冶金, 2021(01)
- [6]包钢1#高炉节能降耗途径的研究[D]. 高向洲.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7]酒钢炼铁技术进步实践[J]. 韩旺学,姜曦,白兴全. 中国钢铁业, 2016(07)
- [8]我国西北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虞海燕. 东北大学, 2011(07)
- [9]近年中国炼铁技术进步与展望[A]. 王维兴. 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 2003
- [10]酒钢高炉操作制度与技术的研究[D]. 韩建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