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文化笼廓下的女性书写

战争文化笼廓下的女性书写

论文摘要

40年代的女性文学在整个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在当世的影响和对后世的镜鉴作用都非常值得我们探讨。战争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组与分化,并使得中国分割成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战时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女性文学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使得女性文学在统一的战争大环境下出现了分化与倾斜。它的分化、倾斜表现在哪里?在这些分化与倾斜中是否具有内在的联系与呼应之处?这种分化、倾斜与“五四”女性文学之间具有哪些内在的关系?这种现象对于20世纪下半叶的女性文学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它对我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有什么镜鉴作用?这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所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选择40年代处于不同的政治、文化语境下的女性文学加以比较研究,既可以横向比较她们创作的异同,又可以纵向梳理40年代女性文学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和镜鉴作用,从中探讨女性文学在不同社会语境下的发展衍化规律及其得失,为当代女性文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正式进入本文之前,还必须对女性文学、解放区、沦陷区、国统区进行界定,以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女性文学在英文中被称为Women’s Literature,即“女性写就的文学作品”。就字面意思而言,它至少有以下含义: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关于女性生活的作品;以女性为读者对象、言说方式符合女性审美需求的作品;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表现内容的作品;以女性视角表现女性生活的作品等。本文放弃了这些纷杂的定义,认为女性文学从创作客体来说是那些以女性性别意识关照女性生活场景,展示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体验和感受的作品;从创作主体方面说,女性文学活动的承担者是女性作家。这样既排除了男性作家笔下有关女性生活的文本,又排除了女性作家作品中与女性无关的文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陷入极端女权主义的立场,而将更多女性文本排除在视野之外。本文的解放区文学是指20世纪40年代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文学。由于丁玲的女性书写是解放区女性文学创作中不可忽略的案例,因此在解放区文学中也会涉及到丁玲初到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本文的沦陷区文学是按政治地域来划分的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一部分,由于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女性文学,因此其中不包括“九一八”事变后(即1931.9~1937.7)的东北沦陷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1931.11~1941.12)也不纳入“沦陷区文学”范围。因此,本文中所涉及的沦陷区文学主要是指20世纪40年代的华北沦陷区及华东沦陷区女性文学。而萧红在40年代从上海去香港,因此,本文将萧红在40年代的创作也纳入了研究范围。而本文所涉及的国统区文学即国民党统治区域的文学。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异质的书写——战争背景下的40 年代女性书写
  • 第一节:战争的分化作用
  • 第二节:分化与倾斜
  • 一、外向的他视:解放区女性文学概述
  • 二、内向的自审:沦陷区女性文学概述
  • 三、整合与超越:国统区女性文学概述
  • 第三节:契合与渗透
  • 一、女性生命意识的暗中契合
  • 二、女性主体意识的潜性渗透
  • 第二章:异质的语境——40 年代女性文学创作异同溯源
  • 第一节:政治语境:自由与禁锢之间
  • 第二节:文化语境:城市与乡村之别
  • 第三节:身份差异:革命者、小市民、学者
  • 第三章:多元意义的彰显——40 年代女性文学的文学史价值
  • 第一节:多元意义的彰显——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丰富、拓深
  • 第二节:无为在歧路——解放区女性文学对“十七年”女性文学的影响
  • 第三节:多元意义的延续——国统区、沦陷区女性文学对1980 年以后女性文学的意义
  • 一、主题的延续和深化
  • 二、张爱玲“上海书写”的延续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战争文化笼廓下的女性书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