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及均衡情况下供给规模的调整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及均衡情况下供给规模的调整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取得了蓬勃发展。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汽车厂商带来了机遇。但如何使汽车厂商在未来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站稳脚跟,甚至独占鳌头,就需要我们能够对未来汽车产业的供给需求规模有一定的把握。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预测汽车产业市场需求规模的的方法及汽车供给规模与之有偏差时,如何调整汽车产业供给规模。汽车业不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影响着与之相连的许多产业,如钢铁业等,同时从生产到消费,汽车业都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因此,汽车业的规模,汽车保有量是政府部门以及许多研究者所关心的研究课题。而目前国内外的学者更多地是通过研究汽车保有量来分析汽车产业的相关问题,因此我们就通过选取与汽车保有量最相关的5个因素作为预测汽车保有量的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回归,得出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模型。同时根据模型内的5个因素自身的特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三阶抛物线模型等预测这5个变量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的变化趋势,通过这些数据,最后得出预测的2007年到2017年的汽车保有量。然后,根据预测的汽车保有量,我们采用通过预测汽车报废率来推导汽车需求规模。通过对我国未来2007年到2017年汽车市场供给规模的预测,并将之与汽车市场需求规模对比,找出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差异进行分析,并将轿车从差异中分离出来,具体作了分析。同时根据区域把全国划分为5个汽车产业区域,并对5大汽车产业区域的特征、典型企业的特点作了介绍。最后提出供给失衡时的调整办法,并给汽车厂商提出了几个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用公路总里程、公路客运量、人口总数、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率作为预测汽车保有量的变量,通过分析,上述五个变量是比较好的预测汽车保有量的因素。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2007年到2017年的汽车保有量。2、通过计算出的汽车报废率,从汽车保有量中推导出汽车市场需求规模。3、分析汽车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异,从差异中分离出轿车进行了分析,并将全国划分为6大汽车产业区,主要针对其中的5大汽车产业区进行了分析。在上述的研究过程中,还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汽车产业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多样性,使得汽车产业的研究不能细致入微,面面俱到。因此,本文是提出了一种研究思路,一种研究方法,以便于给予后续的研究一个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外研究现状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框架
  • 第2章 建立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
  • 2.1 相关模型的评价
  • 2.2 影响因子的确定及模型参数的选取
  • 2.3 模型参数的相关性检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汽车产业需求规模
  • 3.1 汽车保有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 预测2006-2017 年中国汽车保有量
  • 3.3 推导汽车报废量及报废率
  • 3.4 预测2007-2017 年中国汽车产业需求规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建立汽车供给预测模型及预测汽车产业供给规模
  • 4.1 建立汽车供给规模预测模型
  • 4.2 供给预测模型的验证
  • 4.3 预测2007-2017 年中国汽车产业供给规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汽车产业供给规模和需求规模的差异分析
  • 5.1 差异来源
  • 5.2 差异表现
  • 5.2.1 汽车市场供需差异中轿车差异占主流
  • 5.2.2 汽车供给规模中轿车所占比重持续扩大
  • 5.2.3 五大汽车产业区的特点
  • 5.2.4 五大汽车产业区内企业的特点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均衡情况下中国汽车产业供给规模的调整
  • 6.1 调整方法
  • 6.2 调整路径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7.1 总结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十二五”中国能效投资领域分布及其资金需求规模(亿元)[J]. 领导决策信息 2012(09)
    • [2].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本土需求规模与技术创新的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和实证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3)
    • [3].拉动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市场需求[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35)
    • [4].中等收入陷阱跨越机制分析——需求规模与技术进步[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02)
    • [5].有效需求规模、双重需求结构与产业创新能力——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证据[J]. 科研管理 2010(01)
    • [6].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讨论及跨越机制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0(09)
    • [7].基于SPA聚类算法的我国物流需求规模预测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4(27)
    • [8].专利保护和市场需求规模对事前被许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决策的影响[J]. 工业技术经济 2009(06)
    • [9].兰州新区出租车需求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8(12)
    • [10].新经济周期突破口[J]. 资本市场 2013(05)
    • [11].年增速30% 婴童产业吸引风投目光[J]. 生意通 2010(09)
    • [12].农村土地流转需求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英文)[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09(08)
    • [13].“掌政模式”:金融反贫困 筑就新农村[J]. 新商务周刊 2014(16)
    • [14].共享经济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J]. 江苏商论 2020(11)
    • [15].区域人口特征与新兴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关系研究——基于湖南省地级市实证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18(07)
    • [16].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0)
    • [17].亚洲正在形成“中国秩序”[J]. 领导文萃 2015(08)
    • [18].需求规模和采购成本双扰动军事物流博弈分析[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2(06)
    • [19].收入分配与自主创新:一个消费需求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14(12)
    • [20].地方政府支持与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211工程”大学的证据[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3(03)
    • [21].农村土地流转需求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3)
    • [22].需求规模、市场竞争与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09(06)
    • [23].需求扰动下分散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应急决策[J]. 中国管理科学 2015(S1)
    • [24].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与自主创新[J]. 财经研究 2012(02)
    • [25].政策速览[J]. 工商行政管理 2014(22)
    • [26].中国铁路运输需求规模探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1(10)
    • [27].对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原因的实证分析[J]. 华南金融电脑 2010(01)
    • [28].深圳特区外出租车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04)
    • [29].基于供给与需求视角的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 辽宁经济 2016(02)
    • [30].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9)

    标签:;  ;  ;  ;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及均衡情况下供给规模的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