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

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

论文题目: 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美术学

作者: 金丹

导师: 黄敦

关键词: 包世臣,书学,现象,批评,清代碑学,重新审视

文献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清代书法史上,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包世臣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学术界对他的书学思想和书法成就已有定论。本文在综合晚清、民国和当代学者的论述后,对包世臣及其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书法流派等进行深入考察,发现并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重新探讨的问题,并对当代学者给予包世臣的评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包世臣及其书学是清代碑学兴起时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提出他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问题,并对其错误观点进行批评,对区域文化现象中的包世臣流派进行梳理,由此指出其书法理论的缺陷性。本文力图以新的视角对包世臣及其书学进行进一步研究,并对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出重新评价,以期引起学术界对包世臣个案研究向纵深发展,也希望抛开帖学、碑学之争的成见,以历史的视界对一个书家作出价值判断,同时对清代碑学的历史价值提出重新评价的可能性。

论文目录:

绪论:问题的提出

Ⅰ.当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学术定位

Ⅱ.晚清、近代学术界对包世臣书学的普遍认识

Ⅲ.对包世臣书学重新审视的必要性

1. 包世臣的生平与学术

1.1 以19 次科举考试为主线看包世臣人生经历

1.1.1 年少聪颖好学书拙闻名乡里

1.1.2 心存经世大志考中恩科举人

1.1.3 十三会试落第一年新喻知县

1.1.4 晚年壮志已隳 售文卖字终老

1.2 包世臣学术及其著作述略

1.2.1 《安吴四种》

1.2.2 《说储》

1.2.3 《小倦游阁集》

2. 包世臣所处时代的学术背景与其书学思想渊源

2.1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期书坛

2.1.1 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

2.1.2 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期书坛的影响

2.1.3 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

2.2 实践的借鉴:来源于邓石如

2.3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

3. 从包世臣对书家的品评论其书法批评观

3.1 对历代书家的品评:从《历下笔谭》论起

3.1.1 “自唐迄明,书有门户者廿人”品评考释

3.1.2 从二十家品评看包世臣书法批评观

3.2 对同时代书家的品评:从《国朝书品》论起

3.2.1 书法品第说溯源

3.2.2 包世臣五品九等说的内涵与等级标准质疑

3.2.3 《国朝书品》实推出邓石如为清代书法的最高典范

3.2.4 崇尚店柜招牌的特殊意味——从一个虚构的故事讲起

4. 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4.1 论笔法

4.1.1 关于执笔

4.1.1.1 包世臣执笔观的变化过程

4.1.1.2 主张运指

4.1.1.3 包世臣执笔观的主旨——筋必反纽与五指齐力

4.1.2 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

4.1.2.1 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的来源与包世臣的误读

4.1.2.2 始艮终乾与始巽终坤的原意探求

4.1.3 篆分遗意的再度提倡——兼论裹笔与铺毫

4.2 “中实说”与“气满说”

4.3 论结体与章法

4.4 论墨法

5. 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变异的帖学观念与激进的碑学锋芒

5.1 对王羲之的崇尚并没有减弱

5.2 对唐碑依然崇尚

5.3 对北碑的再度挖掘与弘扬

5.4 以碑改造帖的立场与帖学的异化

6. 从包世臣的学书历程论其书法理论的缺陷性

6.1 包世臣的书法分期

6.1.1 启蒙期(5 岁—25 岁):懵懵懂懂:学书二十年未能入门

6.1.2 摸索期(26 岁—44 岁):不得其解:初涉二王,并以唐碑、宋人为师法对象

6.1.3 革新期(45 岁—58 岁):未得其髓:以北碑为师法对象

6.1.4 回归期(59 岁—81 岁):为时已晚:再以二王书风为师法对象

6.2 包世臣学书历程及其临帖主张反映其书法理论所带来的缺憾

7. 论包派

7.1 包派在扬州

7.1.1 吴熙载

7.1.2 梅植之、杨亮、黄洵、朱鋐、毛仰苏

7.2 其他包派中人——姚配中、杨承注、吴礼北、刘廉方、沈用熙

7.3 对地缘与流派中的包派现象及其价值的认识

结语:包世臣在书法史上地位和价值的重估——兼及包世臣书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与清代碑学的得失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包世臣年谱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黄庭坚书学研究[D]. 陈志平.首都师范大学2004
  • [2].20世纪中国书学疑古考辨之研究[D]. 徐清.浙江大学2005
  • [3].唐代书学文献考论[D]. 畅运合.华东师范大学2013
  • [4].何绍基书法及其书学思想研究[D]. 张盈袖.吉林大学2013
  • [5].蔡襄书学研究[D]. 王中焰.中国美术学院2016
  • [6].刘熙载书学研究[D]. 杨宝林.吉林大学2009
  • [7].清代北碑书学观研究[D]. 王友贵.中国美术学院2015
  • [8].元明清赵孟俯书法的接受史研究[D]. 周峰.中国美术学院2016
  • [9].民国书法社团研究(1912-1949)[D]. 李阳洪.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
  • [10].元代书学研究[D]. 马天博.中央民族大学2010

标签:;  ;  ;  ;  ;  ;  

包世臣书学的重新审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