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高职教育以其“专门化的培养方式和技能化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也日渐明朗和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的社会作用日渐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也应该看到,近年来,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转型,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经济领域的劳动力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院校培养流水线工人的定位已经落后于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甚至出现了人才储备的定向与预测存在一定误差的现象。着眼于改善现如今逐渐走向极端、“功利化”的高职专业教育培养状况,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理念,成为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的动力来源。综观我国职业教育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从萌芽的实业学堂到今天的高等职业院校,从工商制造命脉行业的简单引进到今天各学科专业全面繁荣,从单独的实业学堂到今天层次分明、管理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学制周期、培养理念、体制内涵等要素发展方面,走过了一条由最初的简单移植到顺应国情逐渐成熟的发展轨迹。在职业教育萌芽、兴起、发展、调整、改革和提升的过程中,每个时期通识教育模式中的诸多要素都没有被遗忘或忽视,不难看出,通识教育理念融合于职业教育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精华的一种重拾,是对职业教育价值探索的一种回归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的构建并不单单是对美国教育理念“洋为中用”式的引进,更是中外教育理念对“完人”科学发展探索的契合。尤其是进入职业教育发展内涵提升时期以后,我国大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并在探索的道路上形成了核心课程型、校本特色型和拓展渗透型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在理念秉持、课程体系设置、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在课程内容、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相比之下,通识教育的发源国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如:理念确立上保证能力综合协调化;目标定位上实现知识覆盖领域化;课程设置上突出学校特色化;运行机制上实施环节管理连贯化。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目标确立。应突出高职学生能力结构,打破过去只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的局面,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不能脱离职业特色,尤其是在开阔学生专业视野的学科内容选定上,应该突出岗位工作特色、职业教育特色、突出校本特色。第二,内容建构。主要从知识基础、学科均衡、校本特色的显性课程模块和延伸拓展的隐性课程模块两个方面进行构建。第三,机制运行。从管理主体多元化和管理机制完善化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实现多方参与、科学动态化管理。第四,体系测评。策划构建由教师、教务、督导、学生和企业共同参与,定权重有标准的三维测评体系。第五,师资保障。优化各项要素结构,提高教师职称水平,建立师资进修制度。总之,科技不断进步,职业教育观不断改进,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也将不断完善,并在未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不可忽视的科学引领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职院校
  • 2.1.2 职业教育
  • 2.1.3 通识教育
  • 2.1.4 通识教育模式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要素主义理论
  • 2.2.2 进步主义理论
  • 2.2.3 永恒主义理论
  • 3 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演进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1 职业教育萌芽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1862~1921)
  • 3.1.1 初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1.2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1.3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2 职业教育兴起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1922~1926)
  • 3.2.1 著名教育家职业教育理论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2.2 职业教育制度建立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3 职业教育发展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1927~1949)
  • 3.3.1 初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3.2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3.3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4 职业教育调整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1950~1965)
  • 3.4.1 调整时期职业教育思想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4.2 调整时期课程设置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5 职业教育改革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1976~2004)
  • 3.5.1 改革时期职业教育思想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5.2 改革时期课程设置中的通识教育元素
  • 3.6 职业教育提升时期的通识教育元素(2004至今)
  • 3.6.1 通识教育理念得到认可
  • 3.6.2 通识教育模式开始探索
  • 3.7 本章小结
  • 4 我国大陆高职院校现有的几种通识教育模式
  • 4.1 核心课程型
  • 4.1.1 以培养有教养的人为通识教育的理念
  • 4.1.2 设置以核心课程为主体的通识课程体系
  • 4.2 校本特色型
  • 4.2.1 通识教育目标凸显校本特色
  • 4.2.2 通识课程设置追求校本特色
  • 4.3 拓展渗透型
  • 4.3.1 重视隐性熏陶课程
  • 4.3.2 探索多种渗透途径
  • 4.4 本章小结
  • 5 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模式经验借鉴
  • 5.1 美国社区学院的演进历程
  • 5.1.1 美国社区学院的产生及发展
  • 5.1.2 美国社区学院的基本职能
  • 5.2 美国社区学院的通识教育模式特点
  • 5.2.1 理念确立:能力综合协调化
  • 5.2.2 目标定位:知识覆盖领域化
  • 5.2.3 课程设置:学校自主特色化
  • 5.2.4 运行机制:环节管理连贯化
  • 5.3 美国社区学院通识教育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 5.3.1 通识理念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 5.3.2 知识覆盖确保能力结构完整
  • 5.3.3 课程设置需要以学生为本
  • 5.3.4 衔接制度彰显学段贯通特色
  • 6 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
  • 6.1 目标确立
  • 6.1.1 培养综合能力
  • 6.1.2 突出校本特色
  • 6.2 内容设计
  • 6.2.1 显性课程模块
  • 6.2.2 隐性课程模块
  • 6.3 机制运行
  • 6.3.1 管理主体多元化
  • 6.3.2 管理方法科学化
  • 6.4 体系测评
  • 6.4.1 测评主体多元化
  • 6.4.2 测评标准具体化
  • 6.5 师资保障
  • 6.5.1 优化各项要素结构
  • 6.5.2 提高教师职称水平
  • 6.5.3 建立师资进修制度
  • 7 结语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卡尔霍恩社区学院通识课程“课程描述”一览表
  • 附件1: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毕业生问卷
  • 附件2: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之学生座谈提纲
  • 附件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之教师、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4: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之教务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件5: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之企业管理者访谈提纲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