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锋江苏省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222203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作业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通过练习,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更多的是机械性重复,缺少创造性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致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作业失去了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而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恰恰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笔者认为作业的设计也应不断改革。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画图想象。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通过画图想象学生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习。在教学古诗《绝句》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当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时,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学生从中也切实感受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好深远的意境。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充满童真童趣的艺术作品。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不消化”,有的同学“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多层次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我们的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也各有不同,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而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都要有较大的不同,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因此,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菜单”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菜单1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菜单2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菜单3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单一形式写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长期以来,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探究合作完成。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北大荒的秋天》后,我带领同学们去秋游走进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进一步了解体会丰收的金秋时节给人们带来的收获喜悦。另外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走访、查阅有关资料,对所熟悉的周围环境,人物等进行调查活动,了解生活的变迁,环境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进步,学习身边的榜样。这对丰富学生的阅历,学会与人相处很有帮助。要求学生经常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一些公益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孩子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教师要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