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森林是主要的陆地碳库。准确评估森林碳储量和碳平衡是估算未来大气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切实评估不同类型植被和土壤的碳储存能力,制定合理政策措施,从而提高世界植被和土壤的碳吸收速度,增加陆地碳储量。浙江省森林被人类利用和干扰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解放后和1950s全民大炼钢铁期间破坏严重,与中国大部分森林的历史变化一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总量位于全国第四位。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城市化进程,在每年有大片土地转变成城市用地的同时,野外森林也由于人口密度的降低而得到恢复,到2004年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60.5%。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都走在全国各地前列,对本地区森林生态效益和城市化对森林及区域碳储量和碳积累效应的研究,也可以为中西部省市的未来发展中将要遇到的相似情况所借鉴。本文以浙江省的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共调查了全省21个县149个样地(年龄从5到50年),包括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四种主要林型。基于1999~2000年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并结合TRIPLEX模型、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和遥感,并在前人研究成果上,对该区域四种主要森林类型的生物量、凋落物量、生产力、碳储量和碳平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以大杭州为案例,评估了城市化对区域NPP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的群落生物量的平均值分别为89.19、70.06、51.25、54.15 t ha-1。不同于典型样地的群落植被研究,由于本研究样本大且跨越全省,结果对浙江省而言具代表性。2)浙江省生态公益林的群落生物量、凋落物、生产力和碳储量为常绿阔叶林最高,其次为针阔混交林,而针叶林最低。3)中亚热带东部浙江森林四种主要林型的NEP差距较大。对亚热带森林四种林型碳平衡进行了估算,提供了用来校正全国碳源汇的数据,也填补了北纬25-30度之间数据空白。4)我们利用浙江亚热带森林149个样地对TRIPLEX模型进行检验。将模拟的立地生长变量,凋落物,生物量,NPP与森林样地观测到的数据相比较,显示出模拟的结果与样地的实测值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TRIPLEX也适合用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5)我们以杭州地区(大杭州GHA,包括市区和杭州行政区)为例的城市化对区域生产力影响研究发现,从1975到2003年,GHA中除了针叶林以外的各种土地覆盖类型的NPP都相应的增加。整体来看,GHA的NPP从1975年以来,2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22%。这说明,城市化没有降低GHA区域NPP,反而有所增加。意味着城市化占用土地后,对区域植被NPP有补偿作用。6)浙江省的森林绝大部分是幼年林,在成长过程中吸收CO2能力强,但离成熟状态还相差很远,尤其是针叶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高纬度地区碳密度。如果这些人工林和次生林都恢复到成熟林的碳密度水平,将吸收大量的CO2,故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在碳积累上还有很大的潜力。未来50年中幼龄林成熟期将是浙江省加强碳汇的重要阶段。根据本研究,要提高生态效益,必须降低针叶林在生态公益林中的比例,这需增加间伐强度。建议通过补种苦槠、青冈、木荷和其他常绿树种来提高乔木层的多样性,从而加速植被恢复的过程。目前野外森林林龄较低但质量不高,城市扩张迅速但植被建植和抚育少。建议野外继续封山育林基础上,通过择伐补阔、以灌促阔和乔灌同植使得针叶林加快向NPP更高的针阔混交林直至常绿阔叶林演替来提高野外NPP;建成区不仅要显著增加植被面积还要减少干扰,提高城市化对区域植被NPP的补偿能力。
论文目录
致谢摘要Abstract符号清单目录1 前言1.1 研究现状与趋势1.1.1 背景1.1.2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进展1.1.3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1.2 研究方法论1.3 研究方法进展1.3.1 样地清查法1.3.2 模型模拟法1.3.3 遥感估算法1.4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相关研究概况1.4.1 已有研究1.4.2 存在问题1.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2 研究区域与方法2.1 地区概况2.1.1 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特征2.1.2 气候2.1.3 植被2.1.4 人口行政状况2.2 研究方法2.2.1 野外调查a) 乔木层调查b) 灌木层(下木层)c) 草本层调查d) 具体流程2.2.2 其他数据来源a) 遥感b) 模型c) 文献收集2.2.3 数据分析3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物量3.1 研究方法3.1.1 调查取样3.1.1.1 标准木选取3.1.1.2 植物组织含水量测定3.1.2 生物量模型3.1.3 各层生物量估算3.2 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3.3 生态公益林生物量增长趋势3.4 生态公益林和商用林生物量的差异3.5 讨论3.5.1 本地研究的代表性和必要性3.5.2 生态公益林与其他森林类型生物量比较3.6 小结4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凋落物和生产力4.1 研究方法4.1.1 凋落物的测定4.1.2 NPP的计算4.2 凋落物量与树木生长性状及群落特征的关系4.3 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型间年凋落物量比较4.4 生态公益林生产力与年龄关系4.5 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型间生产力比较4.6 讨论4.6.1 生态公益林和商用林年凋落物量比较4.6.2 生态公益林与其他森林类型生产力比较4.6.3 针叶林和阔叶林生态公益比较4.7 小结5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碳储量5.1 研究方法5.1.1 植被碳储量的估算5.1.2 地被层碳储量的估算5.1.3 土壤碳储量的估算5.1.4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估算5.2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碳库5.3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5.4 讨论5.4.1 浙江省公益林主要林型之间碳储量比较5.4.2 浙江省公益林与其他森林类型碳储量比较5.4.3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碳预算5.5 小结6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模拟6.1 模型研究进展6.1.1 经验模型6.1.2 机理模型6.1.3 混合模型6.2 研究方法6.2.1 TRIPLEX描述6.2.2 初始化和运行6.3 模型检验6.4 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时间动态模拟6.4.1 模型有效性6.4.2 四种主要林型的树高和胸径模拟6.4.3 四种主要林型的凋落物库和生物量模拟6.4.4 浙江省森林净初级生产力空间格局6.5 模型敏感性分析6.6 和亚热带区域其他森林结果模拟比较6.7 小结7 城市化对区域NPP的影响7.1 研究区域7.2 方法论7.2.1 假说7.2.2 城市-野外复合区NPP计算7.2.2.1 NPP计算原理7.2.2.2 城市植被NPP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7.2.2.3 野外植被NPP森林NPP农田NPP7.3 大杭州土地覆盖和净积累生物量随城市化的变化7.4 城市聚集人口和对森林恢复的积极作用7.5 城市化对整个地区生产力的影响7.6 小结8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8.1 主要结论8.2 存在问题、展望和建议参考文献附表A 中国东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主要林型分布和立地条件附表B 文献中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三种林型的林龄和生物量本研究的创新点个人简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和完成项目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浙江省论文; 亚热带森林论文; 生产力论文; 生物量论文; 凋落物论文; 模型验证论文; 城市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