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中医医院;441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活血化瘀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中医内科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中医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活血化瘀法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8.33%)明显好于对照组(90.0%),而不良反应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18.33%),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活血化瘀法,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指标得到有效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23-0280-02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主要应用于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这里所提及到的血瘀证一般是指离经之血停滞或血流不顺畅,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的瘀滞内结、血液污秽及血液离经等临床症状。临床上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病因和临床症状来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活血化瘀法,其既可以促进瘀血消散,而且还可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随机选择我院中医内科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中医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1-69岁,平均(48.2±1.5)岁,其中21例胃脘痛、15例腹痛、11例心悸、8例头痛、5例胸痹;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1-68岁,平均(48.5±1.4)岁,其中20例胃脘痛、15例腹痛、12例心悸、7例头痛、6例胸痹。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方面的数据差异两组患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其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胸部或头颅CT扫描检查,在确定患者病变程度后为其提供硝酸酯类、利尿剂、钙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及抗血小板凝聚类等进行治疗,治疗2d内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血管状态进行评估。
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活血化瘀法治疗,结合患者病症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络破血瘀、气滞血瘀与痰热腑实等证型。其中,络破血瘀患者所采用的中药成分有桃仁18g、水蛭16g、黄芪15g、川芎12g、红花10g、泽泻10g、当归10g、赤芍8g、生大黄8g。气滞血瘀患者所采用的中药成分有丹参25g、全瓜蒌24g、桑寄生12g、钩藤12g、红花10g、北柴胡9g、赤芍9g、桃仁9g、首乌8g。痰热腑实患者所采用的中药成分有黄芪30g、桔梗15g、地龙12g、怀牛膝12g、清半夏10g、郁金10g、枳壳10g、丹参9g、甘草5g、天竺黄5g。上述所有中药均需要水煎后口服2剂/d。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无不适感;显效: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出现明显改善,3个月内未复发,出现轻微的不适感;有效: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开始好转,3个月内出现复发,不适感明显;无效: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未见改善,不适感比较明显。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治疗阶段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借助百分数(%)给予表示,组间研究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可以判定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通过相关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阶段不良反应对比
统计发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实验组中有3例(5.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恶心、1例乏力、1例呕吐;而对照组中有11例(18.33%)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6例恶心、3例乏力、2例呕吐。针对两组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给予针对性处理后得到改善,研究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些年来,临床医疗救治中,中医治疗成为比较常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血瘀属于传统中医内科比较常见的证型之一,其一般是由于患者血虚、气滞而诱发血液循环障,在体热、外伤、寒气郁积等情况下一些患者也会诱发瘀血症状,该症状会对患者机体气血脉络产生一定的影响,加重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局部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死,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中医活血化瘀法主要是借助通络、止痛、活血、消肿等机制来使患者的血瘀症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舒张血管,提高血管中血液流量,使血运阻碍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功能。临床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法也可以有效的溶解纤维蛋白,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提高机体的抗血栓效用。在中医内科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冠心病一般属于气滞血瘀所致,其一般为脉络、气血不畅而发病,在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方案;脑中风主要以痰热腑实、气虚血瘀病症为主,治疗过程主要是以活血祛热为根;脑梗死通常以瘀血阻络、络破血瘀为基础病机,治疗主要以通络化瘀、益气活血为主。上述治疗方法都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治疗效果要好于常规西药治疗。
综上所述,在对中医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为患者提供活血化瘀法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降低治疗阶段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长春.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5(1):65-66.
[2]谢建群.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7(12):192-193.
[3]王天强.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1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