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去氢吴茱萸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制吴茱萸,甘草,去氢吴茱萸碱,甘草酸
去氢吴茱萸碱论文文献综述
林丽虹[1](2017)在《制吴茱萸炮制工艺优化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明确吴茱萸采用不同比例甘草炮制后及去氢吴茱萸碱与甘草酸不同比例配伍后去氢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为优化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为深入研究制吴茱萸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吴茱萸(生品和100:3、100:6、100:12、100:24的甘草炮制品)采用80%乙醇提取;HPLC法测定去氢吴茱萸碱和甘草(次)酸的含量;大鼠灌胃给药后眼眶静脉丛取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浆样品;含药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进行制备;UPLC法测定血浆样品中去氢吴茱萸碱的含量;PK Solutions 2.0和SPSS 21计算和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去氢吴茱萸碱单体的药动学研究结果:15 mg·kg-1和60 mg·kg-1去氢吴茱萸碱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12h)(μg-min·mL-1)分别为54.49 ± 11.56和355.40 ±106.65(P<0.01);AUC(0-∞)(μg-min·mL-1)分别为 54.81 ± 11.64 和 368.68 ±113.13(P<0.01);Cmax(μg·mL-1)分别为 0.27 ± 0.08 和 0.93 ± 0.25(P<0.01);Tmax(min)分别为 52.00 ± 27.75 和 216.00 ± 53.67(P<0.01);Vd(L·kg-1)分别为 37.51 ± 9.56 和 29.19 ±6.57;T1/2(min)分别为 91.52 ± 10.05 和 117.91 ± 16.50(P<0.05);CL(L·min-1·kg-1)分别为0.28 ± 0.05 和 0.17 ± 0.05(P<0.05)。生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60 mg·kg-1)的药动学研究结果:生吴茱萸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后去氢吴茱萸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12h)(μg-min.mL-1)为14.45 ±1.75(P<0.01);AUC(0-∞)(μg-min·mL-1)为 19.80±3.93(P<0.01);Cmax(μg·mL-1)为 0.05 ±0.01(P<0.01);Tmax(min)为 120.00 ± 36.74(P<0.05);V(L·kg-1)为 1 587.48 ±717.73(P<0.01);T1/2(min)为 387.42 ± 244.81(P<0.05);CL(L·min-1·kg-1)为 3.13 ± 0.60(P<0.01)。吴茱萸不同比例的甘草炮制品中去氢吴茱萸碱(60 mg·kg-1)药动学研究结果:制吴茱萸(100:3、100:6、100:12、100:24)提取物大鼠灌胃给药后去氢吴茱萸碱的药动学参数,AUC(0-12h)(μg-min·mL-1)分别为 16.46 ± 4.49、19.23 ± 6.95、14.99 ± 4.96 和 13.21± 4.91;AUC(0-∞)(μg-min·mL-1 分别为 18.44 ± 3.89、21.33 ± 7.16、17.45 ± 7.75 和 14.57 ±5.01;Cmax(μg mL-1)分别为 0.06 ± 0.02、0.08 ± 0.02(P<0.05)、0.05 ± 0.02 和 0.05 ±0.01;Tmax(min)分别为 132.00 ± 26.83、126.00 ± 32.86、156.00 ± 32.86 和 138.00 ±40,25;Vd(L·kg-1)分别为 1 116.46 ± 584.61、950.32 ± 504.42、976.20 ± 393.60 和 1016.57 ± 782.16;T1/2(min)分别为 218.96 ± 80.93、212.28 ± 80.82、185.94 ±104.42(P<0.05)和 165.95 ± 123.48(P<0.05);CL(L min-1·kg-1)分别为 3.39 ± 0.80、3.03 ±0.83、4.09 ± 1.94 和 4.45 ± 1.24。去氢吴茱萸碱(15 mg·kg-1)配伍不同比例(20:1、10:1、5:1和5:2)甘草酸的药动学研究结果:不同比例(20:1、10:1、5:1和5:2)去氢吴茱萸碱与甘草酸配伍大鼠灌胃给药后的药动学参数,AUC(0-12h)(μg-min mL-1)分别为 45.43 ± 15.92、59.46 ± 12.44、62.49 ± 14.51 和 60.20 ± 15.75;AUC(μg-min·mL-1)分别为 46.83 ± 14.87、59.63 ±12.46、63.13 ± 14.72 和 60.86 ± 15.29;Cmax(μg·mL-1)分别为 0.25 ± 0.08、0.32 ± 0.07、0.30 ± 0.09 和 0.29 ± 0.10;Tmax(min分)分别为 72.00 ± 26.83、72.00 ± 34.21、72.00 ± 26.83和 102.00 ± 26.83(P<0.05);Vd(L·kg-1)分别为 91.08 ± 67.57(P<0.05)、29.44 ± 13.01、36.27 ± 7.18 和 40.71 ± 22.63;T1/2(min)分别为 164.14 ± 78.58(P<0.05)、76.44 ± 25.79、102.07 ± 8.33 和 103.14 ± 37.89;CL(L·min-1 kg-1)分别为 0.35 ± 0.11、0.26 ± 0.07、0.25 ±0.05 和 0.26 ±0.06。结论:去氢吴茱萸碱单体在大鼠体内吸收快而消除缓慢。生吴茱萸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可减少去氢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并加速其消除。吴茱萸用甘草炮制后可增加去氢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提高血药浓度的峰值,缩短其半衰期,尤其是采用100:6的甘草炮制时这一作用更为明显;甘草酸未明显改变去氢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本文来源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倩,周思多,李大鹏,王晓,耿岩玲[2](2015)在《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p H区带逆流色谱,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1:3:3,v/v)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加入10 mmol/L盐酸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5 mmol/L叁乙胺作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速2.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馏分经HPLC检测,并经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和核磁共振谱(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2 g吴茱萸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得101 mg吴茱萸碱和304 mg去氢吴茱萸碱,其纯度为90.0%和93.1%。结论此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上样量大,适于制备性分离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5年01期)
邹弢,杨家强[3](2013)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去氢吴茱萸碱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考察药材粉碎度、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对去氢吴茱萸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粉碎度90目,加18.73倍量65.22%乙醇提取0.82 h,去氢吴茱萸碱提取率达6.97 mg.g-1。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提取条件是合理可行的,为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14期)
张常娥,王晓丽,赵灿国,杨昌山[4](2012)在《去氢吴茱萸碱对D-半乳糖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DHED)对D-半乳糖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D-半乳糖组、DHED低剂量组和DHED高剂量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生化方法检测血浆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ELISA测定皮质和海马β淀粉样肽(Aβ)的变化。结果经8周D-半乳糖注射后,与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血浆和脑组织中SOD的活性显着降低(P<0.01),血浆和脑组织中MDA的含量、脑皮质和海马中A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DHED高剂量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血浆和脑组织SOD增加、MDA的含量降低,脑组织中Aβ的含量降低,与D-半乳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ED低剂量组与D-半乳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ED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Aβ的产生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作用来预防D-半乳糖对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2年16期)
康文静,梁冰,李淑芳,杨小生,郝小江[5](2010)在《去氢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去氢吴茱萸碱(DHED)及盐酸小檗碱(BH)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作用机制。通过D-半乳糖(120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给药60d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并于造模开始10d前灌胃给药,连续给药70d。采用Morris水迷宫仪测定小鼠学习记忆情况,并测定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在定向航行试验中,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与模型组相比,DHED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及搜索距离显着缩短(P<0.05,P<0.05);空间探索实验发现,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DHED高、低剂量组和BH低剂量组在原平台象限探索时间百分比,探索距离百分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01,P<0.05,P<0.05)。酶活性检测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DHED高剂量组和BH低剂量组脑内SOD活性明显提高(P<0.01,P<0.05)。实验结果表明:DHED及BH能够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且前者具有更明显的改善效果,该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彭均华[6](2007)在《去氢吴茱萸碱在Alzheimer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针对AD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仅对轻中度AD患者的痴呆症状有所改善或延缓痴呆进展,不能治愈或阻止疾病发展。由于AD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没有完全清楚,研究开发出真正具有预防或治疗作用的药物将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是大量形成以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为主要成分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及由β-淀粉样多肽(β-amyloid, Aβ)组成的神经细胞间的大量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被发现是AD的早期改变,而且AD患者的临床痴呆程度仅与NFTs的数量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针对以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其机制为靶点的药物可能是防治AD的有效方法。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 DHED)是从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提取的单体化合物生物碱。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DHED在wotmanni(nWT)及GF-109203X(GFX)引起的AD样病理变化模型中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我们尾静脉注射给予DHED(6.25 mg/kg/day或12.5 mg/kg/day)或生理盐水7天,同时进行Morris水迷宫训练,第8天在大鼠侧脑室联合注射10μl浓度为100μM的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 (WT)及PKC的特异性抑制剂GF-109203X (GFX)。侧脑室注射24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大鼠空间记忆保留功能,水迷宫测试后取材进行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1.DHED可改善WT/GFX引起的空间记忆保留障碍侧脑室注射WT/GFX 24h后,大鼠搜寻水迷宫平台的时间延长,搜寻轨迹杂乱,大鼠表现空间记忆保留障碍,预先给予DHED 7天可以明显缩短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搜寻策略也得以改善,由杂乱无章变成趋向式搜寻。结果表明预先给予DHED能有效改善因WT/GFX所致的大鼠空间记忆障碍。2. DHED可减轻WT/GFX引起的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侧脑室注射WT/GFX 24h后,免疫印迹检测tau蛋白磷酸化的抗体PHF-1及PS396显色增强,而识别非磷酸化位点的tau-1显色减弱,表明WT/GFX可以引起tau蛋白在Ser396/404及Ser199/202位点发生过度磷酸化,12.5 mg/kg/day的DHED可以减轻tau蛋白在PHF-1、PS396及tau-1位点的磷酸化,而低浓度6.25 mg/kg/day的DHED仅可减轻PS396位点的磷酸化。用R134d检测了总tau蛋白水平,各个实验组均无明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WT/GFX 24h后,PHF-1在大鼠海马CA3区的阳性染色明显增强,而tau-1在海马CA3区的阳性染色明显减弱,表示WT/GFX可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用DHED处理后,WT/GFX引起的PHF-1及tau-1的染色改变均明显减轻,表明DHED能减轻WT/GFX导致的tau蛋白在PHF-1及tau-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3. DHED可减轻WT/GFX诱导的大鼠海马GSK-3β过度激活通过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GSK-3β的免疫反应,尽管其总GSK-3β水平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注射WT/GFX后其非活性形式Ser9磷酸化的GSK-3β降低,预先给予DHED可增加Ser9磷酸化GSK-3β的水平,表明DHED能抑制WT/GFX所致的GSK-3β过度激活。为了进一步研究在细胞水平激活GSK-3β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以及DHED的保护作用,我们用不同浓度的DHED预处理野生型鼠成神经瘤(N2a)细胞株24h,然后用浓度为1μM的WT/GFX处理细胞1h。结果显示:1. DHED可减轻WT/GFX引起的N2a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DHED 5、10μM预处理细胞24h均能明显减轻WT/GFX所致的tau蛋白在Ser396/404及Ser199/202位点过度磷酸化(p<0.01),两个浓度的DHED降低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没有差别;单独用DHED处理细胞对tau蛋白磷酸化没有明显影响。2. DHED可减轻N2a细胞的GSK-3β过度激活通过免疫印迹检测细胞GSK-3β的免疫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总GSK-3β水平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1μM的WT/GFX处理1h后其非活性形式Ser9磷酸化的GSK-3β降低到41%(p<0.01);5、10μM的DHED预处理细胞24h均可逆转WT/GFX所致的Ser9磷酸化GSK-3β下降,分别上升到81%(5μM)及87%(10μM)(p<0.01),表明DHED能减轻WT/GFX激活的GSK-3β。免疫荧光染色发现WT/GFX处理后细胞的Ser9磷酸化GSK-3β显色减弱,而PHF-1的显色加强,用DHED 10μM预处理细胞24h可以明显逆转WT/GFX所致的变化。瞬时转染wtGSK-3β到N2a细胞后用10μM DHED处理24h。DHED可以降低N2a细胞过表达外源性GSK-3β的活性及抑制其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进一步证明DHED可以抑制GSK-3β的活性。3. DHED可以增加N2a细胞的Akt(PKB)磷酸化水平Akt是使GSK-3β的Ser9发生磷酸化的最重要的磷酸激酶,其通过Ser473及Thr308两个位点磷酸化得以激活。我们检测了N2a细胞的Akt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总Akt水平在各组均无明显变化,但1μM的WT/GFX处理1h后Akt在Ser473及Thr-308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DHED预处理细胞24h可增加Akt在Ser473及Thr-308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说明DHED可以促进Akt激活。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WT/GFX激活GSK-3β,从而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DHED可以通过抑制GSK-3β活性从而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其抑制GSK-3β可能是通过激活Akt来实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张虎,杨秀伟,崔育新[7](1999)在《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去氢吴茱萸碱的碳氢NMR信号全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1DNMR和梯度2DNMR反相技术(gCOSY,gNOESY,gHMQC,gHMBC)研究了从疏毛吴茱萸中分离得到的叁个生物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去氢吴茱萸碱的结构,并对其碳氢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1999年06期)
去氢吴茱萸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p H区带逆流色谱,以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3:1:3:3,v/v)为两相溶剂体系,上相加入10 mmol/L盐酸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5 mmol/L叁乙胺作为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速2.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所得馏分经HPLC检测,并经电喷雾电离(ESI)质谱和核磁共振谱(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2 g吴茱萸粗提物中一次性分离得101 mg吴茱萸碱和304 mg去氢吴茱萸碱,其纯度为90.0%和93.1%。结论此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上样量大,适于制备性分离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氢吴茱萸碱论文参考文献
[1].林丽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优化的基础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7
[2].刘倩,周思多,李大鹏,王晓,耿岩玲.pH区带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和去氢吴茱萸碱[J].食品与药品.2015
[3].邹弢,杨家强.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吴茱萸中去氢吴茱萸碱的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4].张常娥,王晓丽,赵灿国,杨昌山.去氢吴茱萸碱对D-半乳糖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J].广东医学.2012
[5].康文静,梁冰,李淑芳,杨小生,郝小江.去氢吴茱萸碱及盐酸小檗碱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
[6].彭均华.去氢吴茱萸碱在Alzheimer样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7].张虎,杨秀伟,崔育新.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去氢吴茱萸碱的碳氢NMR信号全指定[J].波谱学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