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农村家族文化逐渐呈现出复兴的趋势,很多地方修家谱、建宗祠、搞祭礼、修祖坟等活动异常兴旺。学者们对这种复兴现象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对复兴的原因也都作了个人的陈述。本文作者在黑龙江肇东市昌五镇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昌五镇在东北是一个只有百年历史的移民社区,与关内一些农村社区的村落往往保留完整的家族组织的情况已经不一样,那么这个社区家族文化为什么也出现了复兴的趋势,并且家族文化在农村现实发展中仍发挥正向功能呢?这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是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重点采用了昌五镇个案研究法,本文建立的基本研究框架是将农村家族文化纳入到文化资本的框架下加以研究,试图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的关系中揭示农村家族文化的现实根源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功能。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以张宝三屯为例,分析家族组织与聚落体完全重合的张宝三屯的形成,家族文化活动及其所发挥的功能。得出家族文化的复兴是综合因素形成的,但以经济资本回报作为其复兴的根本动力。第三部分则是以李氏家族为例,分析在市场经济氛围中李氏家族如何自觉的组织家族活动,以及其所发挥的功能。总结出农村社会家族文化资本具有重要的功能,功能一方面是文化资本通过社会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一方面发挥着教化的功能,体现出“位育”的思想。通过以上那个两部分得出:家族文化资本在转化为经济资本的过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发的,如张宝山屯无人组织却可以实现整个家族统一的行动。另一种是自觉的,如李氏家族自觉的进行传承。这主要与家族所处的经济状态、家族自觉性、职业异质化程度有关。第四部分则是要从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中来分析,家族文化在东北农村社会所起到的无法替代的作用。纵向来描述50年来家族文化复兴的一种必然,横向则将家族文化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发现家族文化在东北农村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必然,其他文化只是作为它的补充,与其共生。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文献综述1.3.1 家族文化的研究综述1.3.2 文化资本及相关资本的研究综述1.3.3 家族文化资本研究综述1.3.4 简要评述1.4 概念界定1.4.1 家族1.4.2 家族文化1.4.3 文化资本1.4.4 社会资本1.4.5 经济资本1.5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 本文的研究框架1.5.2 研究内容1.5.3 研究方法第2章 家族文化资本自发积累的张宝山屯2.1 “五方杂处”的移民社区2.2 一个农村大家族和聚落体相重合的农村村落2.3 家族整合的文化行动及其转化机制2.3.1 红白喜事2.3.2 盖屋2.3.3 经济资本上的互助2.4 小亲族的文化行动及其转化机制2.4.1 培育文化资本的娱乐性活动2.4.2 培育文化资本的仪式性活动2.4.3 家族文化的经济资本回报2.5 本章小结第3章 高度“文化自觉”的李氏家族文化传承3.1 李氏家族组织网络特点3.1.1 家族成员分布的散络性3.1.2 家族成员职业的异质性3.1.3 家族统合文化的自觉性3.2 市场经济氛围中李氏家族的家族文化行动3.2.1 敬请家谱3.2.2 溯祭远祖3.2.3 辟建墓园3.2.4 树恩德碑3.2.5 编撰谱书3.2.6 建立祭堂3.2.7 存纪念品3.2.8 写排字歌3.3 家族文化通过社会资本向经济资本转化3.3.1 家族关系网络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3.3.2 家族关系网络是一种信任和承诺的机制3.3.3 家族关系网络可以降低交易成本3.3.4 家族关系网络提供信息,充当信息桥3.3.5 家族关系网络是“弱者的武器”——提供日常权威3.4 家族文化的教化功能3.4.1 传承转化经济资本的手段3.4.2 认同家族关系与秩序3.4.3 传承儒家思想3.5 本章小结第4章 东北农村家族文化的演化与共生4.1 50 年来家族文化的不懈坚持4.1.1 土地改革到合作化时期家族功能弱化4.1.2 人民公社到文化大革命前夜公社替代家族4.1.3 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家族由衰转盛4.2 社会变革对家族和家族文化的影响4.2.1 经济因素对家族和家族文化产生的影响4.2.2 政治因素对家族和家族文化产生的影响4.3 与家族文化共生的其他文化4.3.1 扩展群体范围的基督文化4.3.2 补充异质性的“义”文化4.3.3 增强合理性的民间崇拜4.4 对移民社区家族文化传承的理论解释与相关对策4.5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家族论文; 家族文化论文; 文化资本论文; 社会资本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东北农村社区家族文化的传承 ——对昌五镇的个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