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机器观

论马克思的机器观

论文摘要

近年来,马克思的技术哲学在国内外受到密切关注。研究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离不开马克思对机器的论述。机器作为技术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一方面密切关注无产阶级的生产实践,另一方面也十分重视理论的探索。马克思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广泛阅读技术史著作的基础上,得出了深刻而系统的“机器观”。《资本论》中的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是马克思机器观的集中体现,在此之前的工艺学和技术史笔记《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是马克思机器观的雏形。在“机器和大工业”一章中,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对机器的产生、发展和功能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他明确论述了机器与手工工具的区别、机器的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工具机(机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对工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深刻论述了机器对生产方式和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以及机器对人的“异化”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机器与机器体系的性质和形式也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之中,它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和尖锐,需要人们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认真研究和学习马克思关于机器的经典论述、细致梳理马克思的机器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当今日益复杂的技术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小结
  • 2 机器及其使用界限
  • 2.1 机器产生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
  • 2.2 机器与机器体系
  • 2.2.1 机器与手工工具相揖别的标志:工具机的变革
  • 2.2.2 机器发展的高级阶段:机器体系
  • 2.3 机器的价值与使用机器的界限
  • 2.3.1 机器与价值创造
  • 2.3.2 机器使用的界限
  • 3 机器对社会发展的变革作用
  • 3.1 机器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
  • 3.1.1 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变革
  • 3.1.2 机器对农业生产作用的两重性
  • 3.2 机器与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
  • 3.2.1 资本主义的工厂制度与工厂管理制度
  • 3.2.2 工厂法
  • 3.2.3 打破分工成为必要
  • 3.2.4 工厂法的普遍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 4 机器与人的异化现象
  • 4.1 机器与劳动的占有与强化
  • 4.1.1 机器与补充劳动力的占有
  • 4.1.2 机器与劳动时间的延长
  • 4.1.3 劳动强化及其后果
  • 4.1.4 工人为什么要起来反抗机器
  • 4.2 机器为代表的技术导致的异化
  • 4.2.1 技术的异化
  • 4.2.2 超越异化
  • 4.3 人与机器
  • 4.3.1 劳动与动作的区别
  • 4.3.2 马克思对人与机器关系矛盾的解释
  • 4.3.3 人与机器关系的扭曲
  • 4.3.4 人与机器关系悖论的解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论马克思的机器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