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及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研究了其对锂/亚硫酰氯电池的催化性能。1.用溶剂法合成了过渡金属酞菁配合物MPc(M=Mn(Ⅱ)、Fe(Ⅲ)、Fe(Ⅱ)、Co(Ⅱ)、Ni(Ⅱ)及Cu(Ⅱ))及四乙酰胺基酞菁配合物、四乙酸基酞菁配合物及八乙酸酞菁钴、混乙酸酞菁钴共催化剂、四乙酸乙酯酞菁钴,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对部分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2.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M=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四乙酰胺基酞菁配合物MTcaPcClX(M=Ru(Ⅲ)、Rh(Ⅲ)、Pd(Ⅱ)、Ag(Ⅰ))及四磺酸酞菁配合物MPcTs(M=Fe(Ⅲ)、Fe(Ⅱ)、Co(Ⅱ)、Ni(Ⅱ)、Cu(Ⅱ)及Mn(Ⅱ)),对它们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用微波辐射法合成配合物,可减少反应时间,降低能耗,利于环保。3.对合成的31种酞菁配合物和5种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作为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电池、放电时间及电池容量等的影响,分析了配体、配体取代基及中心金属离子对电池催化性能的影响。当配体或中心离子易于扩大酞菁环(或四吡啶并卟啉环)共轭效应时,有利于催化。酞菁配合物及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可提高Li/SOCl2电池电压0.05~0.25V(Co(Ⅱ)PcTea除外)。对电池容量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提高电池实际容量0~125%。MPc、MPcTca、MPcTc中,中心离子为Mn(Ⅱ)、Fe(Ⅱ)、Co(Ⅱ)、Ni(Ⅱ)催化活性较好,而Fe(Ⅲ)、Cu(Ⅱ)基本无催化活性,MPcTs中,中心离子为Mn(Ⅱ)、Fe(Ⅱ)、Co(Ⅱ)、Ni(Ⅱ)催化活性好,而Fe(Ⅲ)、Cu(Ⅱ)有催化活性,但较差;MPTp中,中心离子为Mn(Ⅱ)、Fe(Ⅲ)、Co(Ⅱ)、Ni(Ⅱ)、Cu(Ⅱ)的配合物都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4.完善了酞菁配合物及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对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的催化机理。MPc及其衍生物对Li/SOCl2电池的正极催化作用是通过它对SOCl2的键合作用实现的,应从配体及中心离子系统地分析催化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酞菁配合物论文; 四吡啶并卟啉配合物论文; 亚硫酰氯电池论文; 催化性能论文; 催化机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