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既往对肿瘤性血管生成的体外研究多采用脐静脉内皮细胞和ECV304 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做为研究模型。由于内皮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脐静脉内皮细胞属于胚胎期大血管内皮细胞,而ECV304 已被证明是非内皮细胞,因此对肿瘤性血管生成的研究急需分离纯化来源于肿瘤组织的肿瘤性血管内皮细胞,这样所得的结果才能具有代表肿瘤性血管的生物学特性。方法:运用胰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胃癌组织获取多种单细胞混合悬液,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出胃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CD31、CD34、Ⅷ因子等染色鉴定,并行初步原代培养。结果: 1.消化酶消化胃癌组织后可获得多种细胞的混合悬液,包括有胃癌腺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癌组织内浸润的淋巴细胞以及胃癌血管内皮细胞。2.采用磁珠分选法分离纯化胃癌血管内皮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3.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经鉴定CD31、CD34、Ⅷ因子等可确定所纯化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磁珠分选法是一种有效的细胞纯化方法,可高效快捷的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胃癌血管内皮细胞。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胃癌的血管生成、侵袭转移的内在机制,对肿瘤的预防与治疗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烧伤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及其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J]. 感染、炎症、修复 2015(04)
- [2].松弛素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20(01)
- [3].当归补血汤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2)
- [4].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胶质瘤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05)
- [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3)
- [6].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失衡的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01)
- [7].药物及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5)
- [8].瘦素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中的作用[J]. 海南医学 2011(24)
- [9].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10(06)
- [10].炎症条件下毛状样蛋白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6)
- [11].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在肺栓塞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7(03)
- [12].血管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05)
- [13].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21)
- [14].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4)
- [15].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因素及其相关机制探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2(03)
- [16].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血管生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37)
- [17].浅谈护理干预对妊高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1)
- [18].合贝爽减轻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19].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8)
- [20].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主要酶类及其功能[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01)
- [21].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4)
- [22].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规律的初步探讨[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4(05)
- [23].茶多酚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当代医学 2012(07)
- [24].脂联素在高糖孵育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调节[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9)
- [25].血管内皮细胞在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形成中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9)
- [26].微小RNA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关系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2)
- [27].蒙花苷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1)
- [28].《血液》: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选择造血命运新机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2)
- [29].真核表达载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及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8)
- [30].体外压力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整合素亚基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