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逃离 ——论萧军对照下的萧红

女性的逃离 ——论萧军对照下的萧红

论文摘要

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为主要方法,以萧红曾经的爱侣、同时也是同行(作家)的萧军作为参照,经由作家生平史料研究和文本细读诸途径,考察萧红的人生历程,探索萧红作为一名女性的精神道路。本文认为,在萧红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她对她所置身那个秩序化的男性世界,始终呈现一种疏离乃至于逃离的姿态。当萧红生在父权社会的家中,作为女儿,她受辖于父亲,在无爱的父亲的家中,她从上学到婚姻,都任人摆布。她选择了逃离——离家出走。与萧军同居后,作为妻子,她成为萧军生活的照顾人和抄稿子的助手,而且还不时得承受带有大男子主义倾向萧军的限制。她再次选择了逃离——离开萧军。她曾到过延安,在那个高度革命化的男人世界里,她依然找不到自己的归宿,最终,她还是选择了逃离——离开延安,奔赴香港,一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边缘地带。可以说,萧红一生都在“逃离”。这种“逃离”其实是在逃离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生命主体性的限定和束缚。本文通过辨析萧红和萧军作品中人物角色的叙事异同,发现“两萧”的人物形象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在“革命”与“乡土”的女性形象、“英雄”与“愚夫”的男性形象对照中,本文指出萧红的作品充溢着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经验,表现了对男性中心秩序的逃避与批判。萧红作为一位女性,她的“逃离”一方面源于对男性中心社会的不满,另一方面体现了女性对乌托邦家园的追求向往。萧红后期创作的经典著作《呼兰河传》正是这种精神追求的产物。它源于女性对男性中心社会的深深失望,又表现了女性寻找精神家园的浓烈情绪,作者正是在想象的世界里重建女性的伊甸园。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从中国重男轻女、夫妻体制的历史文化着手分析,指出萧红是这种传统文化压制下的受害者。萧红在生命的前期主要扮演两种角色,一种是隶属于封建家庭父权统治的女儿,另一种是依附于丈夫身份下的妻子。本文论述了萧红扮演这两种角色中的艰辛历程,指出萧红女性意识产生的个性特征和文化背景。第二章:从性别意识评价文学作品,通过对照“两萧”作品中的男女人物形象,分析萧红在小说叙事中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叙事指向,认为萧红的创作一直游移于时代主题之外,在自觉地疏离主流叙事模式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叙事风貌。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个体经验的关注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捍卫。第三章:从寻找精神家园的角度,缕析萧红“逃离”萧军后的生命道路及文学成就。萧红最后离开萧军,选择与端木逃到香港,寂寞漂泊,客死他乡。这反映了女性脱离父权、夫权限制走向自我的艰难。萧红后期的创作大部分转向对家乡、童年生活的追忆,她凭借自己丰富的个体经验建构女性的精神家园。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一生在逃离:萧红的角色身份
  • 一、逃离父权的管辖
  • 二、逃离夫权的限制
  • 第二章 “两萧”的文本:互为参照的东北图景
  • 一、“革命”与“乡土”的女性形象
  • 二、“英雄”与“愚夫”的男性形象
  • 三、男女两性的生活图景
  • 第三章 逃离“萧军”:建构女性家园
  • 一、逃离萧军:从西安到香港
  • 二、从出走到回归—《呼兰河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萧红:玫瑰盛开半世[J]. 小康 2014(12)
    • [2].半世飘零“一纸人生”咏萧红 观原创歌剧《萧红》有感[J]. 中国戏剧 2020(03)
    • [3].寻访萧红故里[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4].一次精神的长旅——评艾英的《寻访萧红故里》[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5].萧红在香港的往事新话[J]. 书屋 2020(03)
    • [6].童年与故乡 写萧红故居[J]. 关东学刊 2020(01)
    • [7].话剧《萧红》的创作特色研究[J]. 知与行 2020(02)
    • [8].论电影《萧红》中萧红的人物塑造[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21)
    • [9].萧红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批判与反省——以《商市街》和《马伯乐》为中心[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06)
    • [10].萧红爱情何以成悲剧[J]. 戏剧之家 2019(10)
    • [11].理性的变奏——读萧红诗歌《沙粒》三十六首[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3)
    • [12].论传记电影《黄金时代》对萧红形象的新塑造[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 [13].萧红重庆战时文学地理建构[J]. 文艺评论 2019(05)
    • [14].萧红《黄河》的文学地理建构[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5].在黄金时代里“作茧”——浅析在日期间萧红的独特心态[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 [16].萧红“强”、“弱”形象探析[J]. 现代中文学刊 2018(03)
    • [17].莫以泪眼对萧红[J]. 文学自由谈 2018(04)
    • [18].萧红为何这样写儿童——“名著与儿童”之三[J]. 博览群书 2018(06)
    • [19].女神萧红的“不着调”[J]. 文学自由谈 2018(05)
    • [20].才华是否让位给了爱情——观话剧萧红《萧红》有感[J]. 戏剧文学 2018(09)
    • [21].平石淑子:我所看见的萧红[J]. 社会科学动态 2018(10)
    • [22].只为绘得萧红影——评平石淑子《萧红传》[J]. 长江文艺评论 2018(05)
    • [23].独具魅力的萧红及其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 [24].新发现的萧红佚文《小事》[J]. 新文学史料 2017(02)
    • [25].萧红作品生命精神的意义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2)
    • [26].命运多舛的民国才女萧红[J]. 文史天地 2017(09)
    • [27].论电影对萧红的再塑造[J]. 名作欣赏 2017(33)
    • [28].萧红的边缘体验与乡土民众想象[J]. 绥化学院学报 2017(11)
    • [29].“萧红现象”的文化意义[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30].萧红作品《呼兰河传》中“后院”的内涵[J]. 文化学刊 2016(03)

    标签:;  ;  ;  

    女性的逃离 ——论萧军对照下的萧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