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孟祥蕊[1](2021)在《档案鉴定工作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文中指出档案鉴定能够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促使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更为科学、更为规范的特征,由此可见,对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鉴定工作优化策略作出探索,具有不容忽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提升档案鉴定工作水平为出发点,在对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档案鉴定工作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张斌,尹鑫[2](2021)在《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成型期三个主要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本质属性、对象与范围、方法等方面,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国情见证、文明印记、话语依托四个方面。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当代构建,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传承档案学基础理论的中国特色,着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档案价值论,发展面向中国本土的档案学支柱理论,构建面向人文复兴的数字人文理论,构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档案信息理论,构建面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档案治理理论。参考文献39。
庞舒遥[3](2021)在《大数据思维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数据思维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深度融合,只有引入大数据思维、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数据安全防护、分析用户信息需求,才能应对大数据思维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张博闻[4](2021)在《我国档案开放制度的法律困局与出路》文中研究说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开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两大概念有明显差异与冲突,并直接导致了一系列误读和批判。要想厘清二者的关系,则必须对作为下位法的《条例》进行修改、补充,并在区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调整对象,适用不同的规则。此外,档案开放制度还面临着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的矛盾与冲突,也存在着与《保密法》在涉密档案开放期限上衔接不畅的问题。《档案法》迫切需要改变"一刀切"的封闭期规定,赋予档案管理部门有限的自由裁量权,根据不同类型的档案设置弹性封闭期与涉密档案开放鉴定制度,并适时引入负面清单管理思想。
王强,杨文[5](2021)在《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研究——以中国石油为例》文中指出企业档案机构是确保企业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优化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直接关系到档案机构本身的履职能力和企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程度。在对我国企业档案机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以中国石油为例,全面介绍和剖析了中国石油档案机构的优化背景、主要做法、运行情况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最后,基于治理现代化视阈提出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的对策建议,即国家应加大对企业档案机构设置的指导力度,企业设置档案机构应优先考虑管理职能的发挥,企业档案机构应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职能。
霍倩,梁宵萌,潘亚男[6](2021)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对档案部门科学数据管理的启示——基于政策工具的文本量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科学数据是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地方政府关于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导向,对档案部门制定科学数据管理与政策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方法/过程]选取13份我国地方政府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运用政策工具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分析目前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现状,从档案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出有利于档案部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发展的启示。[结果/结论]档案部门作为守护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要发挥其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促进科学数据归档政策制定,加强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协同发展。
江双五,温华洋,盛绍学,范增禄[7](2021)在《智慧档案馆背景下安徽省气象档案业务系统》文中认为为满足气象档案的管理和服务需求,设计开发了安徽省气象档案业务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该文描述了智慧档案馆建设背景下系统基本设计思路、功能结构、基础平台体系结构和信息流程.系统由数据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和档案鉴定5个业务子系统组成,采取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气象档案标准化体系、气象档案元数据、知识图谱和物联网技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亦在为行业档案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一种借鉴.
贾琼[8](2021)在《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能够助推中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历史档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清晰系统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明传承,加强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因此,以历史档案资源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内容组织、聚合与开发等相关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数据化应用成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推进的重点领域。一方面,用户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获取的需求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历史档案的政治需求、学术需求、文化需求愈发迫切,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等新特征;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格局,数字人文、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理论方法正在广泛应用于历史文献典籍的数据化加工、深度组织与实际应用等工作。但是面对卷帙浩繁、异构多元的历史档案资源,其深度聚合、语义互联、知识映射等问题的应用有效性有待解决。基于此,引入关联数据技术,构建实现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解决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在理论层面、技术应用层面和实践层面具有较强的研究空间和应用场景。本研究在历史档案资源价值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系统的梳理了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聚合、关联数据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现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具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在明确本研究基本研究概念和范畴的基础上,以档案价值论、档案知识组织、数字人文等理论与方法作为指导,展开系统的研究。首先,提出了关联数据技术驱动下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明确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关联强度、关联维度、关联阶度以及关联粒度四个维度,基于对历史档案资源层级的划分,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整体框架。其次,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对常用的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元数据标准选择的思路和步骤,提出了历史档案资源描述的元数据方案;在对历史档案知识分类、知识本体层级划分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档案为案例对象进行元数据实例研究,并以盛宣怀档案为例构建了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通过元数据元素识别、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等过程,实现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的构建。第三,基于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进一步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语义化操作与发布流程,强化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方案的可操作性。第四,详尽讨论了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服务平台。最后,针对目前历史档案资源服务现状,提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实施策略。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分析、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模型构建、技术方案、实现路径等角度进行讨论和分析,为历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研究思路,对于激活历史档案价值实现,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满足政府、社会及个人的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石贤平[9](2021)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司法部虽然制定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但评估标准未能涵盖刑事侦查、审查起诉、刑事审判、死刑复核等全部环节,且相应的评估配套机制和法律保障措施尚未建立,因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尚未构建完成。探讨如何构建以及构建一套什么样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来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估是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面临的首要问题。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但能够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也能够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与此同时,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正当性的主要体现是评估指标体系既是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法治评估的拓展与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评估指标体系还能够促使政府履行好刑事法律援助义务、增加政府决策的可信度、合法性以及增强政府对决策的调控能力。可行性主要体现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包括宪法、国际公约、政策法律等法源依据,尤其是《法律援助法》的颁布实施,同时还具有评估试点工作的实践基础,在国家评估标准、评估组织和评估人员保障、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构建条件。考察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现状后发现,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等几个阶段,2019年司法部出台《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及其评估说明是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里程碑事件,从此中国有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国家标准。尽管这一标准离评估指标体系尚有距离,但至少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一标准的出台也使得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增加为两种:一种是司法行政部门主导的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另外一种是以最高人民法院主导的司法裁判评估的的运行模式。两种模式下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既有相同点也有较大区别。此外,从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试点工作的运行现状看,其自行制定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在评估试点运行中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仍存在诸多障碍,其中理念障碍是首要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理念的障碍主要表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对评估指标体系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评估标准制定时民事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指标设置不仅合理,指标体系运用上也较为随意,对评估结果基本不用等。机制障碍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独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遴选机制、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估方法、尚未建立评估异议审查制度和评估结果运用制度,评估经费未纳入专门经费序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等。通过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中外评估指标既具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两者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等。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等。因此,中国在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要注意借鉴吸收域外经验,探索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和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在以人民为中心和平等保护原则的指引下,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和技术构造性原则,满足全部评估指标构建要素的前提下,解决由谁来评估、什么时候评估、评估哪些阶段、在哪里评估等评估适用问题,构建出一套能够有效提高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保证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需要确保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这需要在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理念转型的前提下,首先对指标体系提供运行机制保障,多措并举地推进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不断完善运行配套制度。此外,要对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提供法律保障,要在中国法律援助立法中正确定位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将保障评估指标体系有效运行作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尔娜[10](2021)在《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及改进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难点之一。由于文书档案内容相对复杂,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在鉴定时难以根据其价值进行取舍,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依据,探讨在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二、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档案鉴定工作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档案鉴定工作概述 |
二、档案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对档案鉴定重要性欠缺认知等问题,制约着档案鉴定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
(二)档案鉴定工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档案鉴定工作呈现出了随意性特征。 |
(三)国家行政管理在档案鉴定工作中的缺位,导致档案鉴定难以得到统一的指导与引领。 |
(四)档案鉴定工作人员专业素养问题,对档案鉴定工作成效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五)档案鉴定工作中激励机制的缺失,制约着档案鉴定工作人员创造力的展现。 |
三、档案鉴定工作优化策略 |
(一)做好档案鉴定宣传工作。 |
(二)完善档案鉴定工作制度。 |
(三)强化国家对档案鉴定的行政管理。 |
(四)做好档案鉴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
(五)围绕档案鉴定工作构建激励机制。 |
四、结语 |
(2)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 |
1.1 初创期(1949—1977年) |
(1)概念体系的初步建立 |
(2)研究对象体系的初步建立 |
(3)基本原则体系的初步建立 |
1.2 发展期(1978—1996年) |
(1)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体系进一步完善 |
(2)档案学理论的科学化程度提升 |
(3)档案学理论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开启 |
1.3 成型期(1997年至今) |
(1)中国特色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的创立 |
(2)中国特色档案价值论的丰富与发展 |
(3)中国对档案学支柱理论的发展 |
(4)中国特色档案学理论体系进一步发展 |
2 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理念 |
2.1 党的领导 |
2.2 国情见证 |
2.3 文明印记 |
2.4 话语依托 |
(1)历史话语 |
(2)现代话语 |
(3) 国际话语 |
3 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当代构建 |
3.1 构建面向新时代的档案价值论 |
(1)进一步彰显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政治价值 |
(2)进一步传承档案学基础理论的文化价值 |
3.2 发展面向中国本土的档案学支柱理论 |
3.3 构建面向人文复兴的数字人文理论 |
3.4 构建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档案信息理论 |
3.5 构建面向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档案治理理论 |
(1)进一步加强档案治理理论和管理理论建设 |
(2)提升中国档案治理规则体系的国际话语权 |
(3)构建面向证据时代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电子档案理论 |
4 结语 |
(3)大数据思维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思维的内涵 |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的特征分析 |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数量激增 |
(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信息价值密度低 |
(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数据处理快速化 |
(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类型多样 |
三、大数据思维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深度融合 |
(一)引入大数据思维,改变传统档案思维模式 |
(二)完善相关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运行环境 |
(三)加强档案数据安全防护,增强保密意识 |
(四)分析用户信息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 |
(4)我国档案开放制度的法律困局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我国档案开放制度的理论阐释 |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二)公民知情权理论 |
(三)档案机密性递减规律 |
三、与档案开放制度相关的概念辨析 |
(一)“文件”与“档案” |
(二)“政府信息”与“档案信息” |
(三)“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开放” |
四、我国档案开放制度面临的法律困局 |
(一)《条例》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档案开放的误读 |
(二)《档案法》对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档案的开放规定不明 |
(三)《档案法》与《保密法》在涉密档案开放期限上衔接不畅 |
五、我国档案开放制度的完善对策与出路 |
(一)《条例》增加对归档后信息公开的补充规定 |
(二)设立弹性封闭期与涉密档案开放鉴定制度 |
(三)在《档案法》中适时引入负面清单思想 |
六、结 语 |
(5)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研究——以中国石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
2 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
2.1 企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
2.2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 |
2.3 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新需要 |
3 中国石油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的实践探索 |
3.1 把握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 |
3.2 优化集团总部档案机构设置 |
3.3 积极拓展企业档案管理职能 |
4 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的建议 |
4.1 国家应加大对企业档案机构设置的指导力度 |
4.2 企业设置档案机构应优先考虑管理职能的发挥 |
4.3 企业档案机构应把握发展趋势积极拓展职能 |
5 总 结 |
(6)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对档案部门科学数据管理的启示——基于政策工具的文本量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1.1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现状 |
(1)对政策制定主体的研究。 |
(2)对政策内容的研究。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文本 |
2.2 研究工具 |
2.3 政策工具类型 |
2.4 编码方式 |
3 统计与分析 |
3.1 统计结果 |
3.2 分析结果 |
3.2.1 环境型政策工具 |
3.2.2 供给型政策工具 |
3.2.3 需求型政策工具 |
3.3 研究结论 |
3.3.1 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
3.3.2 环境型政策工具不健全且使用过溢 |
3.3.3 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运用存在缺失 |
4 启示 |
4.1 推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完善与发展 |
4.2 积极促进科学数据归档政策制定 |
4.3 开创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协同发展新局面 |
5 结语 |
(8)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畴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
2.1.2 档案资源聚合 |
2.1.3 关联数据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
2.1.4 研究述评 |
2.2 相关理论 |
2.2.1 档案价值论 |
2.2.2 知识组织理论 |
2.2.3 数字人文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 |
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流程及目标 |
3.1.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原则 |
3.1.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流程 |
3.1.3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的目标 |
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的多维分析 |
3.2.1 关联强度 |
3.2.2 关联维度 |
3.2.3 关联阶度 |
3.2.4 关联粒度 |
3.3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框架构建 |
3.3.1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层级划分 |
3.3.2 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结构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数据关联模型 |
4.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1.1 常用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比较分析 |
4.1.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思路 |
4.1.3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设计步骤 |
4.1.4 历史档案元数据方案 |
4.1.5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实例 |
4.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建模 |
4.2.1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分类体系 |
4.2.2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的类型 |
4.2.3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 |
4.2.4 历史档案资源知识本体构建实例 |
4.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构建 |
4.3.1 元数据元素识别 |
4.3.2 知识本体概念关系抽取 |
4.3.3 历史档案资源数据关联模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与聚合 |
5.1 历史档案资源语义化处理 |
5.1.1 历史档案资源元数据语义化转换 |
5.1.2 历史档案资源RDF化过程 |
5.1.3 历史档案资源实体语义关联关系识别 |
5.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发布 |
5.2.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URI命名 |
5.2.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的存储 |
5.2.3 基于D2R的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 |
5.2.4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发布实例 |
5.3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聚合 |
5.3.1 关联数据聚合方法 |
5.3.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数据互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历史档案资源的聚合服务 |
6.1 基于关联数据的聚合服务功能 |
6.1.1 历史档案资源检索服务 |
6.1.2 历史档案资源推荐服务 |
6.1.3 历史档案资源可视化服务 |
6.2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服务平台结构设计 |
6.2.1 存储层 |
6.2.2 描述层 |
6.2.3 服务层 |
6.2.4 应用层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策略 |
7.1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实施策略 |
7.1.1 实现多源异构历史档案资源采集方法 |
7.1.2 建立多元协作的组织机制 |
7.1.3 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 |
7.1.4 提供泛在化关联数据应用服务 |
7.2 历史档案资源关联聚合的保障机制 |
7.2.1 政策保障 |
7.2.2 技术保障 |
7.2.3 人才保障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三)研究价值 |
二、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论文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一)规范分析法 |
(二)实证检验法 |
(三)比较分析方法 |
五、主要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一)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评析 |
一、概念解读 |
二、相关概念界分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石 |
一、法治指数理论 |
二、有效辩护理论 |
三、控辩平衡理论 |
四、指定辩护理论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司法正义价值分析 |
一、配合刑事诉讼机制改革实现司法程序正义 |
二、提升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实现司法实质正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正当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正当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履行义务的客观需要 |
二、法治评估的拓展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必然趋势 |
三、行政管理模式下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功能分析 |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
一、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法源依据 |
二、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实践基础 |
三、构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条件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现状考察 |
第一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沿革 |
一、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发展阶段 |
二、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评述 |
三、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评述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一、行政管理评估的运行模式 |
二、司法裁判评估的运行模式 |
三、两种模式下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理论的异同 |
第三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运行现状:以H省试点工作为例 |
一、H省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基本概况及其评估指标 |
二、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基本数据样态及主要指标评估得分情况 |
三、对H省500 个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结果的评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障碍及其成因 |
第一节 构建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障碍 |
一、理念障碍 |
二、机制障碍 |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障碍成因分析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目标不凸显与刑事法律援助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突出 |
二、案件受理标准不合理与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改革矛盾突出 |
三、律师参与刑事法律援助的积极性不高与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 |
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普遍不高与人民群众对司法正义的追求矛盾突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与借鉴 |
第一节 中外评估指标相似性分析 |
一、均有较为明确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标准 |
二、评估对象均主要体现在承办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服务质量上 |
三、同行评估制度被很多国家广泛采用 |
四、多数国家建立了大案要案的特别管理制度 |
第二节 中外评估指标差异性分析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各有不同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的事前与事后质量监控不同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反馈机制与投诉机制完善程度不同 |
第三节 域外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经验借鉴 |
一、建立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机制 |
二、探索设置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动态评估指标体系 |
三、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评估模式 |
四、设置专门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和监督机构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构建我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机理 |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要素 |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适用范畴 |
第二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内容 |
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一级指标设置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设置:以一审审判阶段为研究对象 |
第三节 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保障 |
一、推进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现代化和运行能力现代化的理念转型 |
二、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运行机制保障 |
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运行的法律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中文专着(含外文译着) |
(二)中文论文类(含案例,报刊,文件) |
二、外文文献 |
(一)英文专着 |
(二)英文文献 |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议稿)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一、作者简介 |
二、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10)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及改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书档案鉴定工作内涵 |
(一)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主要内容 |
(二)文书档案鉴定的相关标准 |
(三)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
二、文书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
(一)鉴定数量庞大 |
(二)鉴定过程复杂 |
(三)鉴定标准模糊 |
三、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改进建议 |
(一)提升立卷文件质量 |
(二)优化和完善立卷方式 |
(三)更新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 |
四、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档案鉴定工作问题与优化策略探索[J]. 孟祥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3)
- [2]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J]. 张斌,尹鑫.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06)
- [3]大数据思维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档案管理的启示[J]. 庞舒遥. 黑龙江档案, 2021(05)
- [4]我国档案开放制度的法律困局与出路[J]. 张博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档案机构设置及其运行研究——以中国石油为例[J]. 王强,杨文. 档案学研究, 2021(05)
- [6]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对档案部门科学数据管理的启示——基于政策工具的文本量化分析[J]. 霍倩,梁宵萌,潘亚男. 图书情报工作, 2021(20)
- [7]智慧档案馆背景下安徽省气象档案业务系统[J]. 江双五,温华洋,盛绍学,范增禄.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1(09)
- [8]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D]. 贾琼. 吉林大学, 2021(01)
- [9]刑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 石贤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文书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及改进建议[J]. 李尔娜. 黑龙江档案, 2021(04)
标签: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法律援助律师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