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光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色绿光,顶发射OLED微型显示器,发光层,光电特性
发光层论文文献综述
钱福丽,王光华,杨启鸣,段良飞,高思博[1](2019)在《顶发光单色绿光OLED微型显示器件发光层掺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一种磷光顶发射结构制备单色高亮绿光OLED微型显示器件,器件结构为:ITO/2-TNATA/NPB/MCP:Ir(ppy)_3/Bphen/LiF/Mg:Ag。为获得低功耗、高亮度的绿光OLED微型显示器件,采用开口率大、益于集成的顶发射结构器件,并对发光层掺杂机制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掺杂比例获得较佳的器件性能。研究表明,在掺杂比分别为1.0%、1.5%、1.8%、2.0%、2.3%、2.5%的绿光OLED器件中,2.0%的掺杂器件较其他比例的性能更优,通过进一步优化掺杂研究显示,发光层主体材料MCP与掺杂料Ir(ppy)_3的最佳掺杂比例为1:0.02,主体材料薄膜厚度为250?。在2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得到器件电压为3.62 V,亮度为4622 cd/cm~2,色坐标(X,Y)为(0.33,0.61)。(本文来源于《红外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郭方志,彭应全,朱化彪,丁荣正,刘辰[2](2019)在《异质结堆迭发光层红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主客体交错结构的发光层,即发光层是由多组主体材料CBP和客体材料Ir(piq)_2(acac)异质结堆迭构成的。为了改善器件的性能,分别优化了单主体层和单客体层的厚度。研究表明,单主体层厚度为3~4 nm,单客体层厚度为0.3 nm时,器件能够获得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92 cd/A,色纯度和发光稳定性俱佳,1 mA工作电流下的CIE色坐标为(0.669 5,0.308 5),当工作电流从0.1 mA变化到1 mA,色度坐标的变化值(Δ(x,y))仅为(0.004 2,0.002 0)。所采用的主客体交错发光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因为能分别调整主客体层的厚度而改善因客体分子聚集或因长程偶极子间相互作用对发光效率的影响,为非掺杂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9年06期)
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3](2019)在《高效率双发光层结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极性材料4,4'-bis(carbazol-9-yl)biphenyl(CBP)为主体,蓝色荧光染料N-(4-((E)-2-(6-((E)-4-(diphenylamino)styryl)naphthalen-2-yl)vinyl)phenyl)-N-phenylbenzenamine(N-BDAVBi)和橙色磷光染料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N,C2')acetylacetonate(PO-01)为客体,制备了双发光层结构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调整发光层的位置及在两个发光层之间引入间隔层,研究了器件的光电特性.间隔层的引入调整了发光层中激子的分布,改善了器件的光电性能.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19.6cd/A和12.3lm/W.发光亮度从15cd/m2增加至10 310cd/m2的过程中,器件的色坐标从(0.438,0.476)变化至(0.316,0.389),始终处于白光区.(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许佳聪[4](2019)在《基于碳量子点/聚乙烯咔唑掺杂发光层的高亮度多色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是一种粒径小于10 nm的零维碳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量子点(Quantum dots,QDs),CQDs不仅延续了传统QDs优良的发光性能,而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低毒环保、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以CQDs为发光材料的QDs电致发光器件,有望开拓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在固态照明和全彩显色应用方面展现良好的商业化前景。然而,CQDs存在容易团聚和明显的固态猝灭的缺点,这会造成器件发光性能的退化。因此,为了研究电致发光CQDs的固态猝灭问题,本论文通过CQDs发光层和器件的结构优化,抑制CQDs的团聚,提高分散性,抑制器件的发光猝灭,并进一步提高CQDs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旨在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长链钝化的固态发光CQDs的电致发光性能:针对电致发光CQDs存在的固态猝灭问题,以柠檬酸为碳源、十六胺为表面钝化剂、十八烯为溶剂,采用一步微波碳化法制备了具有固态发光性质的长链钝化油溶性CQDs(Long-chain passivated CQDs,L-CQDs)。此L-CQDs呈类球型,平均粒径2.5 nm,具有良好的结晶性;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级为–3.39 eV,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级为–6.43 eV;具有激发依赖和固态发光特性,荧光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为41%。以L-CQDs为发光层制备了CQDs电致发光器件,当工作电压为10.0 V时,器件亮度仅仅为5.7 cd/m~2。由于发光层中L-CQDs的团聚,使器件存在严重的发光猝灭,而且L-CQDs表面的长烷烃链使其具有差的载流子传输性能,最终导致器件的发光亮度很低。(2)长链钝化CQDs的高亮度多色掺杂电致发光器件。针对前期L-CQDs单独成膜时存在严重的团聚问题,采用主客体掺杂提高了L-CQDs的分散性,抑制了器件发光猝灭。以L-CQDs为客体,以导电聚合物主体材料聚乙烯咔唑为主体,通过调节器件结构得到了高亮度的白光、黄光、蓝光器件,白光器件的亮度为455.2 cd/m~2,显示指数高达83;黄光器件的亮度最大值为339.5 cd/m~2,具有较好的色稳定性;蓝光器件的最高亮度达569.8 cd/m~2。经过主客体掺杂,L-CQDs的分散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得到了致密均一的发光层薄膜,因此,器件的发光猝灭得到有效抑制,器件亮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3)短链钝化CQDs的掺杂电致发光器件。针对长链钝化的油溶性L-CQDs存在载流子传输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内部高sp~2共轭和表面短链钝化的CQDs(Short-chain passivated CQDs,S-CQDs)为客体,旨在提高发光层的载流子传输性能。因此,以柠檬酸和尿素为碳源,辛胺为表面修饰剂,采用两步法制备了油溶性S-CQDs。合成的S-CQDs具有激发波长独立的特性,QY为34.8%,平均粒径5.95 nm,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高的sp~2共轭。S-CQDs的LUMO能级为–4.08 eV,HOMO能级为–6.41 eV。S-CQDs虽然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但是目前电致发光性能不理想,可能是由于S-CQDs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表面缺陷会以非辐射跃迁过程释放能量,发生非辐射的俄歇复合,导致S-CQDs发光猝灭。(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李啊苏[5](2019)在《基于深蓝光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凭借着其质量轻、厚度薄、高亮度、高效率、绿色环保、柔性显示等方面的优势,在平板显示、固态照明和液晶背光源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世界各大OLED厂商以及科研人员对OLED的研发以及市场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精力,将其誉为下一代照明显示技术的主力军。一般来说,白光OLED(WOLED)可以通过互补色或者叁基色的方式来实现,但是器件效率一直受到蓝光材料效率不高的制约。所以,本论文在探究基于深蓝光材料的白光器件过程中,通过更加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来改善这一缺陷,最终实现高性能的白光发射。首先,我们展开了对深蓝光磷光材料的探究,制备了一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由两个发光层组成。黄光磷光发光材料采用的是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N,C20)acety-lacetonate(PO-01),蓝光磷光发光材料采用的是iridium(III)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tetrakis(1-pyrazolyl)borate(Fir6),考虑到双母体结构能够平衡发光层中空穴和电子的传输平衡以及扩大激子分布区域进而提高器件性能的作用,我们通过采用双母体结构优化了蓝光发光层,在此基础上也对黄光层厚度做出了优化,器件展现了最好的效率分别为33.1cd/A(24.9lm/W),光谱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增强,色坐标变化仅为(0.01,0.01)。接下来为进一步优化器件,我们对混合母体的比例进行了调控,器件H采用mCP:CBP(2:3)时,效率最大分别为38.2 cd/A(26.4 lm/W),在1000cd/m~2到5000cd/m~2这样大的亮度范围内电流效率仍能保持35.6cd/A、30.2cd/A,表现出优异的效率滚降。总的来说,器件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光谱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增强。采用全磷光发光材料实现白光的方式在色坐标和器件寿命等方面一直有待提升,基于蓝光荧光发光层的混合白光器件由于其既能利用叁线态激子又能利用单线态激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此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对3,4′-bis(1-phenyl-phenanthro[9,10-d]-imidazol-2-yl)biphenyl(L-BPPI)这种新型的深蓝光荧光材料的探究,设计了相关实验对器件性能进行优化。首先我们优化蓝光层的厚度,在此基础上制备双色混合WOLED,两发光层之间采用CBP作为间隔层来调控载流子的传输平衡,黄光发光材料选择的依然是PO-01,取得了较好的白光发射。然后在黄光层和蓝光层之间采用适当比例的混合间隔层代替CBP,制备的双色WOLED展示出了相当稳定的白光发射光谱,峰值效率为40.7 cd/A(26.8 lm/W)。最后,我们进一步将超薄红光磷光发光层分别插入到间隔层两侧来实现红、黄、蓝叁色WOLED,器件展示了最大效率为35.3cd/A(25.4lm/W)和很低的效率滚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慧[6](2019)在《全无机PeLED中CsPbBr_3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的调控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几年,铅卤素钙钛矿材料因其光致发光效率高、色彩可调、窄带发射以及易于溶液制备等优势,在低成本照明和高分辨率显示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引起了全球关注。然而,钙钛矿材料的不稳定性是其实际应用的主要障碍。在此情况下,无机铯铅卤化物钙钛矿(CsPbX3,X=Cl,Br,I)因其比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备更高的热稳定性(~500 ℃)和较低的水分敏感性而备受关注,因此,CsPbX3量子点以及基于该量子点的PeLED的制备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为了获得高效率且稳定的PeLED器件,人们不仅要保证钙钛矿材料的发光特性,还要保证各功能层之间的界面能级匹配和电荷有效注入,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电荷传输层,它在能级匹配、电荷传输和保护钙钛矿发光层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无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且能有效阻隔水气,因此用它取代传统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作为电荷传输层很有必要。众所周知,磁控溅射是一种低成本、大规模的薄膜制造技术,沉积速率可以通过溅射功率进行调节,沉积过程可以完全避免有机溶剂和有机材料。在此背景下,我们将本论文的重心放在如何制备高效的CsPbBr3量子点发光层和如何设计与制备无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作为电荷传输层来制备PeLED器件上。以下为本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论述了卤素钙钛矿材料的晶体结构、光电性质以及制备方法;描述了PeLED器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了CsPbBr3量子点的制备与调控以及基于此的PeLED器件;讨论了电荷传输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与内容。在第二章中,我们对CsPbBr3量子点的合成与清洗进行了研究。合成方面主要是调控温度,通过TEM和稳态PL光谱表征,探究合成温度对量子点形貌和发光特性的影响;清洗方面主要是改变清洗次数,通过SEM和稳态PL表征,研究清洗次数对量子点表面包裹剂的去除以及旋涂成膜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在180℃下热注入合成,通过乙酸乙酯和已烷混合溶液清洗两次得到的CsPbBr3量子点已烷分散液,较为适合作为LED器件的发光层材料。在第叁章中,我们将合成的CsPbBr3量子点作为发光层材料,通过磁控溅射的方法沉积电荷传输层NiO和ZnO,制备出全无机的PeLED器件。对器件的性能表征发现其发光强度和效率较低,分析原因主要是电子注入差,导致电子-空穴载流子注入不平衡。随后我们对电子传输层进行了改善与调控,通过制备不同厚度比例的ZnO/AZO复合电子传输层,探究其对PeLED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ZnO和AZO薄膜的厚度均为15 nm时,器件的电子和空穴注入匹配得到明显改善,器件发光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此外,通过在空气环境下对未封装的PeLED器件进行重复扫描,发现其电流密度-电压曲线几乎保持不变,亮度-电压曲线也只有轻微衰减,展现出器件较好的稳定性。在第四章中,我们就目前PeLED器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邵明莹[7](2019)在《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OLED作为新一代的显示和照明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以其轻薄,光质优,面光源自发光等特点备受商家所喜爱。随着研发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工作者发现OLED在产业化的转型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全彩色OLED的实现方式是一个争议的热点,其次是器件的效率与稳定性问题,最后是器件本身结构、工艺和成本问题。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使用白光通过滤光膜得到其他单色光进而实现全彩,利用混合母体结构实现器件的结构简化、节约成本的目的。首先我们利用4,4',4"-Tris(carbazol-9-yl)triphenylamine(TCTA)与1,3,5-Tri(m-pyridin-3-ylphenyl)benzene(Tmpypb)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层,为简化结构节省材料减少界面势垒,我们利用TCTA和Tmpypb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使用Iridium(III)[(4,6-difluoro2phenyl)-pyridinato-N,C]picolinate(FIrpic)和Iridium(III)bis(4-phenylthieno[3,2-c]pyridinato-0N,C2)acetylacetonate(PO-01)分别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使用双超薄层发光结构实现了电流效率35.14 cd/A,功率效率29.34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我们通过制备掺杂发光来优化混合母体白光器件的结构。我们利用4,4′-Bis(9-carbazolyl)-1,1′-biphenyl(CBP)和1,3,5-tris(2-N-pheylbenzimidazolyl)benzene(TPBi)分别作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同时为减少界面势垒,我们使用CBP和TPBi掺杂组成发光层的混合母体。我们仍使用发光材料Firpic和PO-01作为蓝光和黄光发光材料,其中Firpic的掺杂比例为8%,PO-01的掺杂比例为5%,分别组成两个发光层。在优化实验中,我们先固定蓝光层的母体掺杂比例,对黄光层进行优化,之后再以相同的思路优化蓝光层的母体。通过对混合母体掺杂比例的优化,我们实现了电流效率52.047 cd/A,功率效率46.71 lm/W的优质白光发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杨剑[8](2019)在《溶液法蓝色热激活延迟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层形貌和空穴注入层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溶液法制备高效率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TADF)材料由于理论上可达100%的内量子效率而常被作为发光材料。但由于小分子蓝光TADF材料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较低,溶液法制备的薄膜形貌很差,以及功能层之间能级不匹配使得器件内部载流子传输较为困难,这些因素使得溶液法制备的器件性能相较蒸镀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论文基于高效的蓝光TADF小分子材料DMAC-DPS进行溶液法制备蓝光TADF OLEDs,在基础制备参数优化的基础上,进而采用了混合溶剂优化制备的发光层薄膜形貌,并对PEDOT:PSS进行掺杂PSS-Na调节空穴注入和传输特性,研究了其对于蓝光TADF OLEDs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DMAC-DPS溶液法制备器件进行了实验条件的优化。其溶液法制备的薄膜的光致发光呈现为峰值为480 nm的天蓝色光;研究了旋涂工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制备参数;比较分析了蒸镀法和溶液法制备薄膜的差异,推测界面问题是影响溶液法制备的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考虑到溶液法制备器件中有机发光小分子材料在有机溶剂中较低的溶解度,在蓝光TADF OLEDs中采用混合协同溶剂(氯仿/氯苯)进行发光层的制备,以结合高溶解度和成膜质量两种优势。首先分析比较了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制备薄膜的形貌变化,氯苯的加入使得薄膜形貌得到明显改善,且薄膜形貌对氯苯的加入比例呈现了较大的包容度;比较了单载流子器件的电流密度大小,混合溶剂制备的薄膜载流子传输明显得到提升。研究了器件内部载流子的活动,器件界面处的载流子累积现象得到缓减,同时验证了混合溶剂对于器件发光层内部缺陷的影响较小。在电学性能方面,采用混合溶剂策略所制备的蓝光OLEDs在器件效率和亮度方面分别增大了 22.8%和19.4%,其中电流效率最大可达15.76 cd/A,并在1000 cd/m2的亮度时保持了 9.63 cd/A的效率。最后,当PEDOT:PSS作为空穴注入层时,针对空穴注入层与发光层界面较为严重的载流子积累问题,采用了掺杂PSS-Na提升功函数的方法制备混合空穴注入层。设置了不同掺杂比例,当掺杂比例为0.7:0.3时,器件电流效率提升了42.6%,其中电流效率最高可达20.14 cd/A。观测了掺杂PSS-Na后空穴注入层的光电特性,薄膜电导率有所下降,但对应的功函数有所提升。通过观测器件内部载流子活动,发现随着掺入PSS-Na,器件空穴注入层/发光层的载流子累积现象得到了缓减,并随着掺入比例的增大而更明显。本文中共有图34幅,表7个,参考文献119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沁雪[9](2019)在《基于超薄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其高效率、高亮度、低驱动电压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备受关注,特别是白光OLED(White OLED,WOLED)因其巨大的潜在应用被认为是下一代固态照明和显示技术。尽管如此,WOLED商品昂贵的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WOLED的生产成本过高。本文的蓝色发光层选择的是蓝色热激活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红色磷光材料和绿色磷光材料分别作为红色超薄发光层和绿色超薄发光层,制备了非掺杂结构的WOLED,通过简单的非掺杂工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高性能的器件,具体的工作如下:(1)制备了基于DMAC-DPS发光材料的蓝色单色器件,其中发光层选取的是无掺杂的蓝色TADF材料,验证了纯的DMAC-DPS可作为非掺杂的WOLED的蓝光发光层为白光贡献蓝光波段分量。在此基础上,插入红色磷光超薄发光层和绿色磷光超薄发光层,设计了叁种不同发光层结构的WOLED,色稳定性最佳发光层结构为蓝/红/蓝/绿,其中在两个超薄发光层之间的蓝色发光层也作为激子调控层。进一步调节该结构中的激子调控层的厚度,发现器件性能随着厚度增大而先增后减,当激子调控层厚度为4 nm时,器件发出白光,其最大亮度、最大电流效率、最大功率效率和最大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4775 cd/m~2、12.14 cd/A、8.94 lm/W、8.32%,在7 V偏压下CIE坐标为(0.32,0.33)。(2)改变红色超薄发光层Ir(h-piq)_3的厚度以及绿色超薄发光层Ir(ppy)_3的厚度,证实了增强DMAC-DPS向Ir(h-piq)_3和Ir(ppy)_3的能量转移有助于提高器件的色稳定性,当Ir(h-piq)_3的厚度和Ir(ppy)_3的厚度适当时,器件性能最佳,其最大亮度达到了26379 cd/m~2,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功率效率达到22.62 cd/A和14.54 lm/W,最大外量子效率达到15.18%。而优化Ir(h-piq)_3的厚度后,器件表现出最佳的色稳定性,发光亮度从100 cd/m~2增加到5000 cd/m~2,色坐标漂移量仅为(0.01,0.05)。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纯的蓝色TADF材料作为发光层也作为激子调控层,调控红色超薄发光层和绿色超薄发光层的激子分布,使Dexter能量转移和F?rster能量转移达到动态平衡,制备非掺杂结构的WOLED。本研究给制备具有高效率、高色稳定性的非掺杂白光WOLED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俞浩健,姚方男,代旭东,曹进,田哲圭[10](2019)在《基于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非掺杂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结构,获得了高效、光谱稳定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基于单载流子器件及单色蓝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确定了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最佳比例;通过瞬态光致发光寿命研究,验证了不同发光材料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得到的叁波段和四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最高效率分别为52 cd/A (53.5 lm/W)和13.8 cd/A (13.6 lm/W),最高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7.1%和11.2%.由于发光层不同颜色之间依次的能量传递结构,叁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从465到15950 cd/m~2时,色度坐标的变化?CIE仅为(0.005, 0.001);四波段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的亮度从5077到14390 cd/m~2时,色度坐标的变化?CIE为(0.023, 0.012).(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发光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主客体交错结构的发光层,即发光层是由多组主体材料CBP和客体材料Ir(piq)_2(acac)异质结堆迭构成的。为了改善器件的性能,分别优化了单主体层和单客体层的厚度。研究表明,单主体层厚度为3~4 nm,单客体层厚度为0.3 nm时,器件能够获得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92 cd/A,色纯度和发光稳定性俱佳,1 mA工作电流下的CIE色坐标为(0.669 5,0.308 5),当工作电流从0.1 mA变化到1 mA,色度坐标的变化值(Δ(x,y))仅为(0.004 2,0.002 0)。所采用的主客体交错发光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因为能分别调整主客体层的厚度而改善因客体分子聚集或因长程偶极子间相互作用对发光效率的影响,为非掺杂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提供了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光层论文参考文献
[1].钱福丽,王光华,杨启鸣,段良飞,高思博.顶发光单色绿光OLED微型显示器件发光层掺杂特性研究[J].红外技术.2019
[2].郭方志,彭应全,朱化彪,丁荣正,刘辰.异质结堆迭发光层红色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J].光电子·激光.2019
[3].柴源,王竣冬,刘思驿,刘炫,袁曦.高效率双发光层结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光子学报.2019
[4].许佳聪.基于碳量子点/聚乙烯咔唑掺杂发光层的高亮度多色电致发光器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5].李啊苏.基于深蓝光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提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赵慧.全无机PeLED中CsPbBr_3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的调控与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邵明莹.基于双发光层的高效白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19
[8].杨剑.溶液法蓝色热激活延迟有机发光器件发光层形貌和空穴注入层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9
[9].李沁雪.基于超薄发光层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10].俞浩健,姚方男,代旭东,曹进,田哲圭.基于超薄发光层及双极性混合间隔层的白光有机发光器件研究[J].物理学报.2019
标签:单色绿光; 顶发射OLED微型显示器; 发光层; 光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