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县和县级市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活动的基本地域单元,是我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组织与管理的最基层行政单位。“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是举国共识。但是近年来,县域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周期中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弱势部分,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域金融结构与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与资源禀赋的低契合度所导致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具体体现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支柱的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的资金供给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相适应,融资梗阻成为制约县域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可恰恰又是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结构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从作者搜集的文献看,大部分研究更多将视角集中在城市中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上,而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遍布县域、数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县域中小企业,已有的部分直接针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对现象的描述及简单归纳总结。大量的研究证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金融结构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一个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满足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中国这样的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的双重转轨国家,金融结构单一,金融市场被少数大型金融机构所垄断,民间金融组织和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蛰伏状态,中小企业的融资由于渠道狭窄而受到极大的约束。因此要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金融结构的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但目前关于县域金融结构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所导致的县域金融空白问题及其县域金融体系重构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上,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的对策建议系统性不强。本文在金融压抑在我国现阶段还普遍存在的背景下,对湖南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与金融结构进行深入考察,文中大量应用湖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统计资料与实地调研资料,突破以往将中小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对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进行详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的融资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湖南县域的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结构的关系,阐述县域金融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量的实际数据和典型案例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对研究对象的选择与关键概念的进行了界定,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论文的思路与逻辑结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对主要创新点进行了归纳。第二部分(第2章)。首先,对湖南省金融发展与湖南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湖南的金融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互相存在因果关系,同时利用对湖南88个县的中小企业融资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湖南存在明显的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接下来以##市为例,对县域经济和县域中小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县域金融结构的角度,基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两个不同的视角从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剖析,总结出导致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第3章)。利用信贷配给理论对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进行理论解释,通过构造一个银行经营活动的厂商模型,将成本入信贷配给模型的框架内进行分析,提出中小企业贷款边际收益相同的情况下,边际成本过高是银行对其进行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而在现有的金融结构下,这一问题难以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从理论上对优化县域金融结构的必要性进行论证。第四部分(第4章)。本章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范式,对金融中介与企业在融资行为中的交易成本进行细分,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每一制度安排的优势与不足,为系统的优化金融结构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文章认为尽管现阶段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产业结构并不完全适应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但可以通过促进地方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直接优化;通过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与信息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等方式间接优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利用本地化的中小金融中介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进入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市场提供便利。第五部分(第5-7章)。基于通过放松金融管制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降低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的基本思路,从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直接优化;通过恰当的制度安排在政府、金融机构、融资主体之间进行成本分担与风险配置间接优化两个角度提出了优化县域金融结构的策略。(1)第5章,发展县域中小金融机构,一是存量改革为主与增量改革为辅,促进本地化的正规金融机构成长,二是要鼓励民间融资的中介化。(2)第6章,提出了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县域中小企业合作性融资组织建设的具体方案,并利用“监督博弈”与“串谋博弈”分析了其这类组织内部控制与外部约束的有效性(3)第7章,提出政府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模式就是构筑一个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担保平台,通过担保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增级,改善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交易成本高、风险难以分散的问题,为该类机构对中小企放款创造条件。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研究视角上,本文将金融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县域经济层面,将中小企业限定为遍布县域、数量上占据统治地位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并突破以往将中小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对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进行详细分类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2)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进行分析时,将中小企业特征、政府行为、宏观环境等因素纳入到考察视野,构造一个简单的银行经营活动的厂商模型,将交易成本纳入信贷配给模型的框架内进行分析,提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边际收益相同的情况下,边际成本过高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3)利用市场性交易成本、管理型交易成本及政治型交易成本分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用交易成本理论构建了一个优化县域金融结构的基本分析框架。提出大力发展具有成本优势的本地化的中小银行对县域金融结构直接优化;创建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合作性融资安排、建设以政策性担保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对县域金融结构间接优化,直接优化与间接优化相结合的优化策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浙江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江山市的调研[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15)
- [2].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基于政府职能视角[J]. 当代经济 2013(02)
- [3].县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经验、问题和对策建议[J]. 上海企业 2013(03)
- [4].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3)
- [5].县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对策初探[J]. 山东纺织经济 2011(09)
- [6].县域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吉林金融研究 2010(08)
- [7].异地担保机构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04)
- [8].湖北县域中小企业集群生成路径分析[J]. 商业时代 2013(36)
- [9].县域中小企业长效发展机制——以青海为例[J]. 中国金融 2012(03)
- [10].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集体经济 2012(16)
- [11].后危机时期县域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5)
- [12].后危机时期县域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研究——基于宜宾市23户县域中小企业调查分析[J]. 西南金融 2011(07)
- [13].农村金融部门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07)
- [14].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河北金融 2008(12)
- [15].防范与化解县域中小企业风险案例及分析[J]. 财经界 2018(31)
- [16].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健康发展的策略思考[J]. 河北企业 2013(10)
- [17].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J]. 商业经济 2012(10)
- [18].改善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J]. 河北金融 2010(09)
- [19].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成因及建议[J]. 吉林金融研究 2010(06)
- [20].县域中小企业融资与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1].对青海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状况的思考[J]. 西部金融 2010(11)
- [22].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广西贺州市中小企业调研分析[J]. 金融经济 2018(22)
- [23].金融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调查及建议[J]. 河北金融 2014(08)
- [24].县域中小企业对发展环境的评价分析——基于江苏省县域中小企业的调查[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19)
- [25].县域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3(09)
- [26].对当前县域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11)
- [27].农业银行拓展县域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思考[J]. 农村金融研究 2011(01)
- [28].县域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初探[J]. 东方企业文化 2014(02)
- [29].构建县域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的思考[J]. 金融经济 2013(06)
- [30].银行信贷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以玛纳斯县域经济为例[J]. 新疆金融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