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儿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诗,教学实录,诗歌教学,语文老师
花儿花论文文献综述
臧明艳,张祖庆[1](2015)在《遇见那些花儿——《花的原野》教学实录及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实录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花朵吗?生:喜欢。师:喜欢什么花呢?生:我喜欢紫罗兰,它的颜色非常好看。师:确实,它有迷人的色彩。生:我喜欢梅花,它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师:你喜欢它的品质。生:我喜欢月季花,它是花中皇后。师:它也是常州的市花。看来,同学们和我一样,都很喜欢花。接下来,我们马上就要开始一趟花的王国之旅了。(板书课题:花的原野)(本文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师》期刊2015年02期)
[2](2007)在《打水战做烧烤 花儿花蜜穷开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天天就爱穷开心啊……"这首歌词里所表达的人间百态,让人回味无穷!更多的花蜜体会到了真正持久而简单的开心来源于花儿融入在他们音乐中的十足活力。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花儿乐队传达的快乐在花蜜中迅速升温,《穷开心》一经亮相立即赢得众多花蜜的如潮掌声,在全国各大排行榜上成绩也是全线飘红。(本文来源于《流行歌曲(男朋友.女朋友)》期刊2007年10期)
赵绍玲[3](2006)在《写作是创造之境——关于邱华栋长篇小说《花儿花》及其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1、你的新作《花儿花》是写什么的?答:这是我继《正午的供词》之后完成的一部描写当代城市生活的长篇新作。我通过对几对年轻夫妻在2000年一年中生活的巨大变化,描绘了一幅当代城市情感生活的世俗画卷。这部小说还夹杂着一些魔幻情节和花卉知识,以及一年的重要新闻,(本文来源于《朔方》期刊2006年11期)
崔仙[4](2005)在《韩中都市世态小说比较研究—以朴婉绪的《彷徨的下午》和邱华栋的《花儿花》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韩中两国着名都市小说家朴婉绪与邱华栋的都市小说创作之类似性与差异性,旨意通过对两位作家进行比较研究,寻绎韩中文学发展的异同。至今还未能验证这两位作家之间是否有过影响关系,所以本论文采用平行对比研究方法。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在经济杠杆的拨动下,中国迈入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时代,都市生活变得越发丰富,都市文化不断扩张,随之,都市人也日渐崇尚实惠,倾向世俗。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期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跟70年代产业化过程中的韩国具有许多共同点。而在这种相类似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两国文学,尤其是反映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两国都市文学也体现颇多类似性。笔者认为,在探讨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层面上来讲,对韩中两国文学的类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而寻绎韩中两国文学之共性所在,朴婉绪和邱华栋小说之比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朴婉绪和邱华栋分别是韩中都市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在韩国和中国都市文学发展上的作用举足轻重。两位作家对现代化和都市化发展具有类似的认识,所创作出的作品可谓异曲同工:直接切入都市人的日常生活客观地展现被物包围着的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心灵状态;倾诉当代都市的过分强调的物质生活对人类灵魂的倾吞以及人的异化。这一系列类似性为我们进行平行对比研究提供了可能性和重要依据。 对朴婉绪和邱华栋的个案研究己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迄今尚无人对这两位作家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试着对朴婉绪的《仿徨的下午》和邱华栋的《花儿花》进行比较研究。《仿徨的下午》和《花儿花》各为两位作家都市小说题材之代表作品。两部作品均紧扣都市和人的关系,刻画受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侵蚀的都市人物形象,对物化时代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婚姻观进行犀利的批判。 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 主要说明撰写本论文的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同时对前人的先行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第二章由两个章节组成: 第一节:主要考察了《仿徨的下午》和《花儿花》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了中韩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异同点,即主要分析70年代汉城和90年代北京的都市特点。汉城和北京不仅是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还是两国现代化、都市化的核心地带。随着韩中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农为本的生存图景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空间第一次取代乡村而成为代表社会现实的中心舞台,越来越多的人挤进以汉成和北京为代表的大都市,城市终于成为人类的最主要生存空间。城市已不再是单纯的地理概念和社会概念,它还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文化概念,城市重新规范了人与人的关系,重新注解了人性本身,重新赋予了我们以各种基本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意识。作为物化时代的具有代表性都市空间一汉城和北京的最大特点是:金钱的地位取代过去的政治权利的地位而变成社会与生活中最有力的价值尺度与调节手段,在这两座城市里欲望在无限制地膨胀,消费被无限度地刺激。这种对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过分强调最终导致了精神的匾乏,因物质和精神的不协调发展,社会上开始弥漫“物质万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偏激的价值观。但是韩中两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本质性区别:即韩国是通过产业化实现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从而传统的价值观被物质主义价值观所取代;而中国是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以一直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传统的价值观与物质主义价值观并存于现代社会。 第二节:重点探讨了《仿徨的下午》和《花儿花》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异同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初姬和周瑾,她们两个人共同持有物质主义价值观和婚姻观,把婚姻当作获得更多物质、实现身份跳跃的手段,并且用肉体和美貌来换取这中“算计的婚姻”。作为物化时代的都市人典型,初姬和周瑾还具有都市空心人特点:物质几乎填充了她们所有的生活空间,物质也成为她们唯一的目标和价值标准;在物的挤压下成为物质的符号,变成单面人,失去批判和否定能力。这两个人物不仅有共同点,也有不少区别。首先,初姬和周瑾的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就不太一样:初姬从小生长在资本主义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资本主义物质观的熏陶,她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是根深蒂固的,至始至终没有变化。而周瑾的物质主义婚姻观则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周瑾是从小受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而长大代的,一开始她思想传统,安分守己,追求纯洁的爱情。但后来经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物质诱惑下逐渐崇尚物质主义价值观;其次,在出售肉体商品的过程中,初姬是用“化妆”这一间接的肉体管理来搏得男人的欢心,显得被动和消极,周瑾则以肉体交换这一更为直接的、积极的、主动的方式实现物质理想。从中可以见出韩中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再次,在作品的结尾,初姬的婚姻以彻底失败而(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5-05-01)
谢有顺[5](2005)在《爱情究竟是什么?》一文中研究指出很早就有人注意到了,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优秀作品基本上是写农村生活的,即便偶尔有人涉猎都市生活,也不过是写进了城的农民而已。但是,随着近年网络的发达,以及女性文学和小资文学的盛行,中国的都市已经开始被一些(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报》期刊2005-01-18)
傅海峰[6](2003)在《花的迷狂——小说《花儿花》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看完邱华栋的《花儿花》,觉得心中阵阵郁结;而后,又是阵阵畅快。无疑,那是作品和作者带给我的震撼。 全书洋洋20万言,记述了主人公马达上世纪最后10年的人生。确切地说,是10年失败的人生。作者用细腻而犀利的笔触,塑造了现代社会生活中,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03年07期)
高丽敏[7](2003)在《花儿盛开在欲望年代——评邱华栋新作《花儿花》》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儿花》是青年作家邱华栋的一部新作。① 在这部作品里 ,邱华栋一如既往 ,把目光投射在城市这个欲望和消费的集合体上 ,这回选中的是一对生活优裕的夫妻 :马达和周槿。小说通过马达与周槿的生活、情感遭遇 ,叙说在都市背景下白领阶层男女的故事。正如书名《花儿(本文来源于《当代文坛》期刊2003年03期)
花儿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小的人儿啊,风生水起啊,天天就爱穷开心啊……"这首歌词里所表达的人间百态,让人回味无穷!更多的花蜜体会到了真正持久而简单的开心来源于花儿融入在他们音乐中的十足活力。快乐是可以传染的,花儿乐队传达的快乐在花蜜中迅速升温,《穷开心》一经亮相立即赢得众多花蜜的如潮掌声,在全国各大排行榜上成绩也是全线飘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儿花论文参考文献
[1].臧明艳,张祖庆.遇见那些花儿——《花的原野》教学实录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师.2015
[2]..打水战做烧烤花儿花蜜穷开心[J].流行歌曲(男朋友.女朋友).2007
[3].赵绍玲.写作是创造之境——关于邱华栋长篇小说《花儿花》及其创作谈[J].朔方.2006
[4].崔仙.韩中都市世态小说比较研究—以朴婉绪的《彷徨的下午》和邱华栋的《花儿花》为中心[D].中央民族大学.2005
[5].谢有顺.爱情究竟是什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
[6].傅海峰.花的迷狂——小说《花儿花》的艺术特色[J].中国图书评论.2003
[7].高丽敏.花儿盛开在欲望年代——评邱华栋新作《花儿花》[J].当代文坛.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