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转型并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这一难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建设常以资源开发为核心,因此,城市发展对资源型产业具有高度依赖性。同时,由于其是在开发资源基础上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并没有经过漫长的经济积累、准备阶段,而是有一个突发的启动模式,从而导致了城市化水平的低层次性和城市社会化发展高工业化的假象,同时又伴随着企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高度混合。因此,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城市经济增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其必然性。由于事关老工业基地振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能源安全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选题对有关资源型产业和资源型城市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评述,重点关注了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律和资源型城市发展特征及规律,从理论上把握资源型城市的运行规律与特征。具体介绍了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及特点,着重阐述了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较成功地区实际对比验证这些区域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作为,表明由于各资源型城市各自的禀赋的不同,采取的行为有所不同,为后文的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通过对比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同现代化城市间的差距,指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具体状况,包括城市形态、经济基础,以及人口状况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存在的障碍。宏观方面障碍主要有:区位、环境障碍;传统经济体制的束缚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体制不完善,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换认识不足,延误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政策手段滞后,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微观方面的障碍则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缺乏;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缺陷,给产业结构的存量调整造成了严重障碍,使存量调整变得举步维艰;企业包袱过重,技术改造欠账太多;企业债务过多;企业的管理水平低,缺乏活力,效益滑坡,难以自我积累和改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主要内容及策略。在经济发展模式上要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力度,并且培育非资源型接续替代主导产业集群。这要针对地区具体实践,选择延长资源产业链,还是培育新型产业等。在科技发展模式上要激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城市内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战略上打破路径依赖,促进区域经济更新;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因地制宜的资源型城市创新政策;此外,还要处理好资源型城市创新中的“计划内创新”和“计划外创新”的关系。在社会发展模式上要确立循环经济的源头;以消费领域的循环为助推器。利用信息熵的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进行评价。所谓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内涵主要是指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所具备的资源、经济、科技、社会、环境发展能力。因此,文中构建了包含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科技与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以大庆市的具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评价各子系统的指标信息熵,而后进行转型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出大庆市转型能力较强的具体结论。最后,基于全文的研究提出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相关建议,借以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顺利开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结构
  • 1.3.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
  • 2.1 生命周期理论
  • 2.1.1 一般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1.2 资源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
  • 2.1.3 城市及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论
  •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的范畴
  • 2.2.2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 2.2.3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2.3 产业经济学理论
  • 2.3.1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 2.3.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 2.3.3 衰退产业调整政策
  • 2.3.4 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律
  • 2.4 城市经济学相关理论
  • 2.4.1 城市与城市功能
  • 2.4.2 资源型城市及其发展特征
  • 2.4.3 城市及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沿革及发展现状分析
  • 3.1 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分布、沿革及特点
  • 3.1.1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分布
  • 3.1.2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要阶段
  • 3.1.3 我国资源型城市形成的特点
  • 3.2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特征
  • 3.2.1 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特征
  • 3.2.2 我国资源型城市科技发展特征
  • 3.2.3 我国资源型城市社会发展特征
  • 3.2.4 我国资源型城市环境发展特征
  • 3.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要性
  • 3.3.1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
  • 3.3.2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系统性
  • 3.3.3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因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策略比较研究
  • 4.1 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策略
  • 4.1.1 德国鲁尔地区经济转型策略
  • 4.1.2 澳大利亚经济转型策略
  • 4.1.3 美国休斯敦经济转型策略
  • 4.2 国外资源型城市科技转型策略
  • 4.2.1 德国鲁尔地区科技转型策略
  • 4.2.2 澳大利亚科技转型策略
  • 4.2.3 美国休斯敦科技转型策略
  • 4.3 国外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策略
  • 4.3.1 德国鲁尔地区社会转型策略
  • 4.3.2 澳大利亚社会转型策略
  • 4.3.3 美国休斯敦社会转型策略
  • 4.4 国外资源型城市环境转型策略
  • 4.4.1 德国鲁尔地区环境转型策略
  • 4.4.2 澳大利亚环境转型策略
  • 4.4.3 美国休斯敦环境转型策略
  • 4.5 国外转型策略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 4.5.1 德国鲁尔地区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 4.5.2 澳大利亚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 4.5.3 美国休斯敦对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启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必然性与障碍分析
  • 5.1 资源型城市与现代化城市差异分析
  • 5.1.1 现代化城市的含义、特征
  • 5.1.2 资源型城市与现代化城市差异分析
  • 5.2 资源型城市转型为现代化城市的必然性
  • 5.3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障碍分析
  • 5.3.1 宏观方面障碍分析
  • 5.3.2 微观方面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主要内容及策略
  • 6.1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6.1.1 原有模式的特点
  • 6.1.2 经济发展应有模式
  • 6.1.3 经济发展策略
  • 6.2 科技发展模式转型
  • 6.2.1 原有模式的特点
  • 6.2.2 科技发展应有模式
  • 6.2.3 科技发展策略
  • 6.3 社会发展模式转型
  • 6.3.1 原有模式的特点
  • 6.3.2 社会发展应有模式
  • 6.3.3 社会发展策略
  • 6.4 环境发展模式转型
  • 6.4.1 原有模式的特点
  • 6.4.2 环境发展应有模式
  • 6.4.3 环境发展策略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能力研究
  • 7.1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内涵
  • 7.2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基本内容
  • 7.3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
  • 7.3.1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7.3.2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以大庆为例
  • 7.3.3 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提高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的对策
  • 8.1 提高资源型城市资源转型能力的对策
  • 8.2 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的对策
  • 8.3 提高资源型城市社会转型能力的对策
  • 8.4 提高资源型城市环境转型能力的对策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