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秦汉时期是我国区域农业大开发、大发展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不仅奠定了传统时期区域开发的基本模式,而且也是构筑秦汉盛世的重要内涵。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开发有着深厚的内在动力与基础,涉及中央集权政治体系确立、农业经济发展、生产技术进步、思想观念转变等诸多方面。其开发的地区地域非常广阔,囊括了西北、江南、西南夷、岭南以及东北等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以及其在中央集权政治体系中的战略地位的差异,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侧重和差异,在开发模式、开发内涵、开发目标、开发效果等形成了一定的时空性差异,奠定了我国传统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秦汉农业区域开发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与生态环境变迁、民族迁徙融合、科技文化交流等其他诸多因素有着极为密切地交互关系,不仅促进了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秦汉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1.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内在基础与动力研究。从技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把区域农业开发放置在社会整体系统之中加以分析,阐述了核心农区与基本经济区形成、社会经济的整体性发展、传统农业技术发展与奠基、大一统政治格局与中央集权政治体系确立、以重农思想发展和务实尚大社会风范以及政治控制理念变革为主要内涵的思想文化聚变等因素对区域性农业开发的内在性影响。2.秦汉时期区域农业的开发史研究。以秦汉时期疆域及其控制、影响范围为根据,论文分五章内容分别对西北地区、江南地区、岭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等地区的农业开发经营情况进行系统地发掘,既把握不同区域农业开发的历史脉络、区域特征,也整体性地展现这一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状况与历史进程。3.秦汉区域农业开发模式与时空差异研究。首先,从整体性研究的视角出发,归纳、总结出了秦汉政权区域农业开发的运作体系和基本模式,包括了梯度开发的总体模式和据点开发模式、点轴开发模式、跳跃开发模式等分模式。其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其间的差别,既包括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禀赋、开发程度以及政府认知度差异而导致的区域性、空间性的差别;也包括秦、西汉、东汉不同时代在不同区域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时序性变化,并分析了其原因。4.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宏观审视。首先,总结了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主要特征,提出全方位、以农业为主体、梯度转移与区域不均衡、因地制宜等六个方面的特征。其次,开发经营历史意义之分析。区域农业的开发经营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现象,其既基于一定区域的自然禀赋,也同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系统和过程。因此,必须把秦汉区域农业开发放置在秦汉社会系统之中加以审视,明确其基本的定位以及其对秦汉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农业开发与秦汉区域社会经济、区域农业开发与秦汉社会文明、区域农业开发与民族融合、区域农业开发与农业文化的分化整合、区域农业开发与农业科技文化发展交流等6个方面。最后,总结这一时期农业开发经营的基本经验教训,为当今的区域开发、特别是区域农业开发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史鉴。5.对几个区域农业开发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对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几个关键问题新视角的探索,首先是区域农业开发中的人与自然的研究,从区域农业开发的地理基础、三才理论与农业开发类型选择、区域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探讨;其次,以西北地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业开发中的农牧关系,提出了农牧关系的发展深层次体现为一个农牧文明交互影响、交互渗透的动态过程;最后,对秦汉时期农牧对峙中所形成的农牧交错地带进行了探讨,提出这一地带是一个边缘性的社会系统,其经济与文化具有独特的内涵与特色。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统筹下区域农业经济精准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J]. 农业经济 2020(10)
- [2].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5)
- [3].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贸易的作用分析[J]. 山西农经 2017(02)
- [4].农业机械化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 纳税 2017(22)
- [5].小散乱的区域农业如何聚沙成塔[J]. 中国畜牧业 2016(05)
-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赴美开展合作交流[J]. 地理学报 2016(04)
- [7].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创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8)
- [8].创建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对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07)
- [9].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试题与研究 2016(36)
- [10].怎样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2)
- [11].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2)
- [12].地方高职院校面向区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社会服务实证研究——以邵阳职院为例[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7)
- [13].中俄毗邻区域农业合作的深化路径[J]. 对外经贸实务 2019(11)
- [1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反思[J]. 地理教育 2015(S2)
- [15].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09(02)
- [16].长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1(02)
- [17].初论区域农业循环系统[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01)
- [18].区域农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0)
- [19].区域农业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0)
- [20].经济群与我国区域农业制度优化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 2008(02)
- [21].区域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J]. 经济师 2008(07)
- [22].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 生态经济 2015(02)
- [23].促进我国区域农业协调发展[J]. 农村工作通讯 2011(05)
- [24].区域农业保险差异及协同发展研究[J]. 商业经济 2011(22)
- [25].北美区域农业政策及其效果分析[J]. 世界农业 2010(03)
- [26].地市级农科院所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 农业科技管理 2008(06)
- [27].西部区域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28].基于机器视觉的跨区域农业病害信息通信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17(08)
- [29].“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教学设计(湘教版)[J]. 地理教育 2010(10)
- [30].区域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