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带转换层高层结构可以满足功能多样、上下部分平面布置相差较大高层建筑的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开展了大量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转换层设置位置、转换层上下等效刚度比是带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其对转换层抗震性能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研究工作仍集中于弹性研究,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动力性能是应加以研究的问题。不同楼板计算假定对带转换层结构受力性能有一定影响,楼板如何合理假定有待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及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研究现状与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从转换层结构工程实践及实验研究、转换层结构理论分析研究、现行规范对带转换层建筑结构的相关规定三个方面进行对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比较了不同类型转换层结构的特点,指出了不同转换层的适用范围。2、转换层的位置、转换层上下等效刚度比是影响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等效刚度比对转换层结构传力途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和带转换层筒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设计了30个算例,综合研究了转换层位置、等效刚度比变化对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对转换层结构传力途径的影响。并与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转换层位置越高,结构的周期增大,结构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增大,并且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等效侧向刚度比越大,转换层处的层间位移角增大,位移角曲线在转换层处存在明显的突变。②相对于结构的总高度,存在某一特定的高度,当转换层位置低于此高度时,随着转换层位置的上移,转换层楼板传递的剪力逐渐增多,而当转换层的位置高于此高度时,随着转换层位置的上移,转换层楼板传递的剪力逐渐减小。3、不同楼板计算假定对带转换层结构受力性能有一定影响,本文建立了全弹性楼板、全刚性楼板以及仅转换层为弹性楼板三种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楼板计算假定对带转换层结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计算中,楼板应按弹性楼板计算。若想节约计算时间和计算量,转换层上至少要选取三层楼板设置为弹性板,这样可基本消除楼板过多约束对转换层上附近楼层框支剪力墙在剪力分配上的差异。4、对于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动力特性及受力性能有待研究。本文建立三榀高位转换层结构的计算模型,运用动力弹塑性计算程序IDARC-2D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研究转换层结构随着位置的升高,对其结构抗震性能变化的影响。主要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基底剪力—底层侧移滞回曲线、塑性铰分布及出现顺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随着转换层的上移,结构顶点位移逐渐增大,结构层间位移角突变变大,特别是转换层以下。②随着转换层的上移,结构出铰数量逐渐增多,结构破坏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