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摘要: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对课内实验课、课程设计、撰写课程论文、社会调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称。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基本框架。。实践教学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中主要谈谈在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强化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1、优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工作中,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生命线,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改善实践教学看作是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在培养人才方面,教育思想观念是先导和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才会有相应到位的行动。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社会对于该专业的人才评价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动手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强调在多层次上对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而且由于计算机学科的变化与发展很快,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变化而进行动态的修订、完善和优化,这样才能够适应企业与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内涵
与学术型人才相区别,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国际劳工大会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变化的能力。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算能力、编程能力;方法能力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如决策能力、自学能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理解奉献与冲突及与他人负责任地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2]。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职业能力的分类,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征,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界定为8个范畴。
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构建
3.1专业方向设置
随着国家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社会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维人员、网络安全人员、手机软件开发人员等在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占比很大。长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根据人才市场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办学能力及条件,设定了移动互联网嵌入式、互联网工程、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营销与运维四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的设置体现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加强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二是以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的,拓宽专业的基础性和兼容性。
3.2课程群设置
一直以来,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对专业学术性的过分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内容设置以专业知识为本位,在教学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学生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优化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4.1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认真组织落实
首先,在制度保证上,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将课程设计与撰写课程论文等实践环节列入到教学计划中,独立计算学分,以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占到总学时数的40%左右,在压缩理论教学时数的情况下,不缩减实验学时。
其次,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管理规定,明确了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课程设计计划书和课程设计任务书,其中包括有设计的选题、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完成设计应该上交的材料等。对于课程设计,学生既需要完成软件的设计、开发,又需要提交设计说明书。
最后,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一般都是选取小型的课题,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和社会调研等来自拟、自选题目,这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同时采取2、3人一个小组的组合。
4.2以横向项目的开发为拉动力,增强毕业设计的实战性
在毕业设计中,为了增强实战性,可以采取以软件项目开发和实例驱动为主的形式。鼓励专业教师主动与企业接触,寻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开发项目,企业给经费的项目做,不给经费只提需求的项目也可以做。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将企业的真实需求引入到高校的毕业设计中。
4.3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育人效果
首先,领导重视,从院系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要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专业教师不断地加强培训力度,通过鼓励教师在岗参加有关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开阔视野。
其次,需要十分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充实,一方面注意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IT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作为实践指导教师,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企业中去接受锻炼,去学习企业中一些应用性强的新技术,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确切要求,以便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最后,重视主讲教师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原则上课内实验教学的指导教师一般都由相应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以更好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效果。
4.4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对教学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实行弹性化,在一个学生的培养周期内,课程设置不要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地进行变化,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每年进行修订和优化,大胆地进行推陈出新,将一些过时的课程或即将过时的课程该删减的删减,该合并的合并,以免浪费师生的时间与精力,而将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课程与技术及时地增添到教学计划中来。这种根据动态计划及时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引入时效性较强的专业课与实践课的做法,能够达到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
4.5不断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改革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关键,这里的课程设置既应该包括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需要开设的那些课程,又包括了具体课程中理论课学时与实践课学时的比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每一门课程都应该设计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它们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都应该开设针对该门课程的课程设计,这些设计的难度还要略高于综合性实验,类似于设计性大实验。
5、结束语
总之,开展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改进教学思路,统一教学认识,从而培养出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2]王江涛,俞启定;职业能力培养的历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18-21.
[3]刘惠敏,冷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引入企业元素的教学评价改革初探[J].福建电脑,201(1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