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是最常见的肾脏遗传病之一,发病率1/400~1/1000,约占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病因的1/10。引起ADPKD的基因至少有三种:多囊肾病基因1(PKD1),多囊肾病基因2(PKD2),及多囊肾病基因3(Tg737)。其中PKD1基因突变致病占85%,且症状最为严重,为主要致病基因。PKD1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1区3带3亚带(16p13.3),由46个外显子组成,其产物多囊蛋白PCI参与了多囊肾的发病机制。鉴于现有的各种治疗方法只是能延缓患者进入ESRD,而不可能逆转疾病恶化的趋势,所以及早产前诊断并适时终止妊娠,降低ADPKD的发病率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基因诊断方法存在技术复杂效率低、精确度差的问题,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高效率等特点,它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便捷诊断手段。本实验对应用该种方法进行ADPKD基因诊断做了探索。 方法:调查一个检出突变(C12217T)的患者的家系,绘制家系图,尽可能采集家系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成员的外周血样,提取患者基因组DNA,对含有突变的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及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验证突变可靠性。进行家系成员DNA目的片断的PCR扩增,点样于基因芯片,设计探针与之杂交,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读取信息,根据杂交信号经计算机分析对家系患病情况作出诊断。 结果:验证了在先证者DNA中检出的突变用于诊断的有效性,在对家系中所有目前已知的患者的样本进行目的片段的测序表明均含有突变位点。成功的对目的片段进行了质粒克隆,测序验证了含突变的质粒和野生型质粒。通过芯片杂交判对结果,3名经临床诊断的患者均检出突变,另有9名家系成员为尚未有临床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论文; 基因论文; 克隆论文; 基因突变论文; 基因芯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