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促进下的交叉偶联反应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微波促进下的交叉偶联反应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论文摘要

微波辐射技术现在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微波促进下的有机合成反应的优点包括:反应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温和的反应条件、更高的产率,以及更好的产品纯度。同时,一些在常规加热条件下不能发生地反应,利用微波辐射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微波促进下,(杂)二芳醚/硫醚、喹唑啉酮衍生物、芳基砜类反应研究,同时研究了微波加热技术在抗肿瘤药物ZD1839的合成中的应用。在本文第二章,我们研究了微波促进下的二芳醚、二芳硫醚及杂二芳醚、杂二芳硫醚的合成反应。在苯酚与缺电子卤代苯的模型反应中,我们考察了不同溶剂、碱、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最后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K2CO3/DMSO,投料比1:1.2,反应时间5~10分钟。在该条件下,大部分酚,甚至带有强吸电子基团的酚,都可以和缺电子卤代苯发生反应,得到良好收率下的二芳醚化合物,但是没有拉电子基团的芳香卤代物则不能够发生反应。在第二章,我们还研究了硫酚、羟基/巯基杂环芳烃与缺电子卤代苯的偶联反应。沿用模型反应条件,以中等到高的收率得到一系列二芳硫醚及杂二芳醚、杂二芳硫醚化合物。在本文第三章,我们研究了微波促进下的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在邻氨基苯甲酰胺与甲酰胺的模型反应中,我们考察了溶剂、催化剂、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最后筛选出了比较优化的条件:Acid/DMSO。在该条件下,邻氨基苯甲酸/酰胺,都能够顺利和甲酰胺发生关环反应,较高收率得到目标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我们又考察了邻氨基苯甲酸/酰胺与含酰基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一系列取代丰富的喹唑啉酮类衍生物。此外,我们还发现,邻氨基苯甲酰胺在微波促进下,与尿素发生关环得到喹唑啉二酮。在本文第四章,我们研究了抗肿瘤新药ZD1839的合成。首先,根据文献方法,我们进行了侧链合成,但是没有取得满意结果。我们改变反应条件,并进行优化,最终以满意收率完成侧链的合成。在母核的合成工作中,我们选用国内便宜易得的异香兰素作为原料,通过12步反应,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在母核的合成中,我们应用了微波加热技术,大大简化了合成难度、提高反应收率。在本文第五章,我们研究了微波促进下缺电子卤代芳烃与苯亚磺酸钠的偶联反应。在模型反应中,我们考察了不同溶剂、碱、投料比对反应的影响,最后筛选出了最佳的反应条件:DMSO,投料比1:2,反应时间5~30分钟。在该反应条件下,我们合成出一系列芳基砜。同时,我们尝试了卤代杂芳烃与苯亚磺酸钠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2-或4-位卤代吡啶,以中等到高收率,与苯亚磺酸钠偶联,得到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用于甲亚磺酸钠与缺电子卤代芳烃的反应,同样取得满意的结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背景介绍
  • 1.2 微波促进下的有机合成反应
  • 1.3 小结
  • 第二章 微波促进下微波促进下二芳醚、二芳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微波促进下二芳基醚、二芳基硫醚的合成研究
  • 2.3 微波促进下杂二芳基醚、杂二芳基硫醚的合成研究
  • NAr反应机理'>2.4 微波促进下的SNAr反应机理
  • 2.5 小结
  • 第三章 微波促进下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微波促进下喹唑啉-4-(3H)-酮及2-取代喹唑啉-4-(3H)-酮合成研究
  • 3.3 2,2-双取代-2,3二氢喹唑啉-4-(1H)-酮合成研究
  • 3.4 喹唑啉-2,4(1H,3H)-二酮合成研究
  • 3.5 反应机理
  • 3.6 小结
  • 第四章 抗肿瘤药物ZD1839的合成研究及微波介电加热方法的应用
  • 4.1 研究背景
  • 4.2 ZD1839的反合成分析
  • 4.3 侧链B的合成
  • 4.4 母核A的合成
  • 4.5 母核A和片断C的连接
  • 4.6 6-苄氧基-4-氯-7-甲氧基喹唑啉和侧链B的连接
  • 4.7 小结
  • 第五章 微波促进下的芳基卤代物与亚磺酸钠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微波促进下的缺电子卤代芳烃与苯基亚磺酸钠的反应研究
  • 5.3 微波促进下的缺电子卤代芳烃与甲基亚磺酸钠的反应研究
  • 5.4 小结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6.1 微波促进下二芳基醚类化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
  • 6.2 微波促进下哇哇琳酮类衍生物的合成
  • 6.3 抗肿瘤药物ZD1839的合成研究
  • 6.4 微波促进下芳基矾类化合物合成的通用方法
  • 参考文献
  • Publications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放氢交叉偶联反应[J]. 化学学报 2020(04)
    • [2].光氧化还原和铜共催化的多组分交叉偶联反应(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18)
    • [3].4-溴-5-碘间二苯甲酸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化学选择性研究(英文)[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4].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J]. 自然杂志 2010(06)
    • [5].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工作介绍[J]. 有机化学 2011(08)
    • [6].芳香硼酸和酸酐或酰氯的交叉偶联反应[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9(01)
    • [7].福建物构所钯催化的两种羧酸间脱羧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获重要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2(08)
    • [8].可见光直接促进的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20(03)
    • [9].钯催化炔碘与有机锡化合物交叉偶联反应[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5(11)
    • [10].过渡金属催化端炔的氧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4(01)
    • [11].朗盛将诺贝尔获奖技术产业化[J]. 化工中间体 2010(11)
    • [12].纳米镍钯催化剂在有机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J]. 工业催化 2010(02)
    • [13].镍催化下有机锌试剂与一卤代烃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科技资讯 2012(16)
    • [14].吡啶-N-氧化物的C—C键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3(02)
    • [15].钯催化的有机硼化物与羧酸衍生物的交叉偶联反应[J]. 有机化学 2013(04)
    • [16].镍催化芳基-芳基交叉偶联反应的配体研究新进展[J]. 有机化学 2011(10)
    • [17].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历程简介[J]. 化学教学 2012(01)
    • [18].室温下钯/硫酰胺配体催化的芳基碘化物和烷基锌试剂的交叉偶联反应[J]. 河南科学 2015(10)
    • [19].有机锑化合物在交叉偶联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3(09)
    • [20].5-甲基-2,3-二苯基-1,5-苯并硫氮杂卓-4(5H)-酮的合成[J]. 应用化学 2010(04)
    • [21].铜催化C-O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新进展[J]. 江西化工 2012(01)
    • [22].叔丁醇钾促进的形成碳—碳及碳—杂键的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2(10)
    • [23].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2)
    • [24].铜催化碳杂偶联反应的新进展[J]. 有机化学 2010(01)
    • [25].一价金上发生的卤代芳烃的氧化加成、转金属化以及还原消除反应[J]. 应用技术学报 2018(03)
    • [26].镍催化卤代烷烃交叉偶联反应的配体优化[J].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27].铜催化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世界 2012(08)
    • [28].一种新的离子型含咪唑盐的铁(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催化性能[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29].镍催化的伯胺与氨基磺酸芳酯等的交叉偶联反应[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11)
    • [30].四种药用异黄酮的全合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6)

    标签:;  ;  ;  ;  ;  ;  ;  

    微波促进下的交叉偶联反应和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