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性任务,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目前国内农村建设的现状是自建农宅散乱,大量占用耕地,新的土地政策倡导的土地集约化使用和管理,使得新农村中心村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中心村可以实现农宅建设用地集约化,农村耕地集约化,通过化零为整的管理,提高效益使农民增收,中心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18亿亩耕地红线的危机。农宅建设作为新农村中心村建设的重点必须予以重视,但是就目前国内现有的代表性的几个中心村建设案例的研究成果来看,建设出现大量问题,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城市住宅农村化,农宅的设计不能适应新土地政策下不同类型农民的生活。关中地区作为省粮食主产区、作为省经济较发达区域、作为省新农村重点建设区,农宅的建筑设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虽然农宅建设有《陕西省新农村住宅建设图集》等资料作为指导,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不同居住模式是没有被深入研究的。本文就是基于这种现状,以关中地区中心村建设为背景,以关中农宅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研究,总结出农民生产生活变化类型,研究不同生产生活模式下其对于居住空间的要求,提出设计方法和原则,指导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本文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介绍与研究相关的政策和概念;第三部分由国内中心村农宅建设问题出发,结合关中农宅建设现状,以子午中心村和郭杜中心村农宅建设现状为例,研究总结出关中新农村中心村居住模式的类型以及设计方法和原则。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1.3 国内外实践和研究现状1.3.1 国外农村建设和研究现状1.3.2 国内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现状1.4 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1.5 课题研究框架1.6 课题研究创新之处1.7 本章小结2 新土地政策所引发的中心村建设2.1 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2.2 “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的必要性与实质2.2.1 目前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概述2.2.2 实现土地集约化的建设对策——“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2.3 居住模式和生活形态的变化2.3.1 住居的相关概念与住居学2.3.2 居住模式2.3.3 新的土地政策产生新的居住模式2.4 本章小结3 国内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及住宅设计现状研究3.1 国内新农村中心村建设实例分析研究3.1.1 成都双流县兴隆镇中心村建设3.1.2 上海松江区江秋中心村建设3.2 国内新农村中心村住宅设计出现的问题3.3 本章小结4 关中地区农宅建设现状概况分析与研究4.1 关中地区区位概况4.2 关中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现状4.2.1 关中农村住宅建设发展阶段4.2.2 关中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实例分析4.3 关中地区农村居民点建设存在问题4.3.1 新增宅基地超标,大量占用耕地4.3.2 农村居民点规划滞后问题严重4.3.3 住房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低下4.4 本章小结5 子午镇、郭杜镇新农村中心村居住模式分析与研究5.1 子午镇的区位与环境分析5.2 子午镇的历史村落形态分析及“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的必然性5.2.1 村落分布形态不利于今后发展5.2.2 村落分布形态不利于生态保护5.2.3 城市格局演进的要求5.3 子午镇新农村建设模式5.3.1 区域空间整合原则5.3.2 规划方案5.4 子午镇新农村中心村农宅建设现状分析5.4.1 子午镇新农村中心村农宅建设调研实例5.4.2 子午镇新农宅建设实例分析5.5 郭杜镇的区位与环境分析5.6 邓店南、北村迁村并点背景研究5.6.1 西安城市发展带动区域发展5.6.2 区域建设引发中心村建设5.7 邓店新村建设模式研究5.8 郭杜镇新农村中心村农宅建设现状分析5.8.1 郭杜镇新农村中心村农宅建设调研实例5.8.2 郭杜镇新农宅建设实例分析5.9 本章小结6 关中新农村中心村居住模式优化设计研究6.1 新土地政策下的农村住宅类型整合分类与研究6.2 分类居住模式下的住宅内部功能分析与研究6.2.1 关中中心村新农宅中基本功能房间分析与研究6.2.2 不同居住模式对于特殊功能房间要求的分析与研究6.2.3 不同类居住模式功能房间组合分析与研究6.3 分类居住模式下的宅院空间划分分析与研究6.3.1 关中农宅基本宅院空间划分分析与研究6.3.2 不同居住模式对于宅院空间划分要求的分析与研究6.4 分类模式下的住栋形式分析与研究6.4.1 关中农宅中基本住栋形式分析与研究6.4.2 不同居住模式对于住栋形式要求的分析与研究6.5 方案设计分析与研究6.6 本章小结7.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图表目录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新农村建设论文; 新土地政策论文; 关中中心村论文; 居住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