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陆续开始了治道变革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政府经济行为及经济职能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中国来说,在改革开放前,政府部门统治管理一切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基本特点。新中国建立不久,就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大部分资源的配置、使用和分配,对社会财富拥有绝对支配权,市场与社会力量事实上不存在,也就更谈不上发挥作用了。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是,在GDP赶超战略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和谐相悖的变异现象,比如产业结构畸形、“三驾马车”跛足、房价物价高涨、保障体系残缺、高碳经济引发严重污染、社会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悬殊、很多劳动者还不能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等。而所有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增进民生福祉,导致政府行为发生变异。而人的发展迫切要求改变以GDP为中心的增长主义倾向,实现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主旨的经济转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因此,从我国的特定国情和经济环境出发,客观认识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运作现状,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行为,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去评估政府经济行为,是中国改革大趋势的必然要求,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公平与效率的视角,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或最优组合为价值取向对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与现实研究。现将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概括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公平、效率与政府经济行为。主要对政府经济行为、公平及效率分别进行考察和阐释。在对政府经济行为、公平、效率等概念及范畴进行界定和解读的基础上,分别从马克思经典作家和西方学者的角度阐释政府经济行为理论、公平理论及效率理论,以此为文章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政府经济行为的历史演变。主要依据时间发展脉络,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变化的主线,对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转轨时期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行为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时期政府经济行为的行为背景、行为特点及运作结果,借以体现不同时期政府经济行为公平与效率间的动态选择倾向。第四章,政府经济行为的客观认识。这一部分的具体思路是沿着起点—运行—结果这一主线对我国政府经济行为进行考察,进而形成对政府经济行为的客观认识。首先分别从经济学和政治学角度探究政府经济行为存在的前提及其合法性基础,进而得出我国政府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应是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或二者的最优组合。其次,这一价值取向,必然要求我国政府经济行为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遵循职能有界、权力法制、效率提高和社会公平等原则。再次,以政府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和运作原则为衡量依据,对我国政府经济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行为主体效率低下、行为边界突破权力尺度、行为效果忽视社会公平、地方政府“逆向调控”等变异现象进行客观阐述。第五章,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制度原因。本章主要从制度方面探究产生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深层次原因,具体体现为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角色矛盾、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冲突、政治集权与经济分权的存在以及政府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六章,不同国家政府经济行为倾向比较。如何正确对待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不同的国家受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经济环境和制度体系的影响,其政府经济行为在公平和效率间进行着不同的选择和摇摆。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比较,有助于我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而解决自身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选取了美、日、德三个发达国家以及巴西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作为考察样本,通过对上述几个国家公平与效率结合的具体状况、发展路径、存在问题进行考察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以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第七章,政府经济行为匡正的制度路径。认识到政府经济行为变异、挖掘其产生的制度原因,并非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何纠偏、如何匡正、如何使经济发展的目的回到增进民生福祉的正确轨道上来,才是本文的写作初衷。针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深层制度原因,本章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合理定位;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引入外部制度竞争,推进内部制度创新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路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目的
  • 1.2 选题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拟实现的创新点
  • 1.5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公平、效率与政府经济行为
  • 2.1 对政府经济行为的考察
  • 2.1.1 政府经济行为的内涵
  •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 2.1.3 西方学者的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 2.2 对公平的解读
  • 2.2.1 公平的内涵
  • 2.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平思想
  • 2.2.3 西方学者的公平观
  • 2.3 对效率的阐释
  • 2.3.1 效率的内涵
  • 2.3.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效率思想
  • 2.3.3 西方学者的效率论
  • 第3章 政府经济行为的历史演变
  • 3.1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行为
  • 3.1.1 行为背景
  • 3.1.2 政府经济行为
  • 3.1.3 运作评价
  • 3.2 转轨时期政府经济行为
  • 3.2.1 行为背景
  • 3.2.2 政府经济行为
  • 3.2.3 运作评价
  • 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经济职能
  • 3.3.1 行为背景
  • 3.3.2 政府经济行为
  • 3.3.3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行为
  • 3.3.4 运作评价
  • 第4章 政府经济行为的客观认识
  • 4.1 政府经济行为的起点和逻辑
  • 4.1.1 政府经济行为的存在前提
  • 4.1.2 政府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分析
  • 4.1.3 政府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
  • 4.2 政府经济行为的运行原则
  • 4.2.1 职能有界原则
  • 4.2.2 权力法制原则
  • 4.2.3 效率提高原则
  • 4.2.4 社会公平原则
  • 4.3 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
  • 4.3.1 行为主体效率低下
  • 4.3.2 行为边界突破权力尺度
  • 4.3.3 行为效果忽视社会公平
  • 4.3.4 地方政府"逆向调控"
  • 第5章 政府经济行为变异的制度原因
  • 5.1 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角色矛盾
  • 5.1.1 改革主体与改革客体的矛盾
  • 5.1.2 公共权力主体与国有产权主体的矛盾
  • 5.1.3 制度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的矛盾
  • 5.2 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冲突
  • 5.2.1 政府行为主体的双重利益目标
  • 5.2.2 政府行为主体双重利益目标的一致
  • 5.2.3 政府行为主体双重利益目标的冲突
  • 5.3 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
  • 5.3.1 分权和集权的依据
  • 5.3.2 政府权力格局的变化
  • 5.3.3 行为主体过度追求自身利益
  • 5.3.4 委托—代理关系错位加剧
  • 5.3.5 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壮大
  • 5.4 政府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 5.4.1 公开机制缺乏
  • 5.4.2 问责机制流于形式
  • 5.4.3 参与机制不足
  • 5.5 政府权力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
  • 5.5.1 法制约束力量薄弱
  • 5.5.2 财政制度约束软化
  • 5.5.3 权力监督机制缺失
  • 第6章 不同国家政府经济行为倾向比较
  • 6.1 发达国家政府经济行为倾向
  • 6.1.1 美国:重效率、轻公平
  • 6.1.2 日本:公平与效率并重
  • 6.1.3 瑞典:重公平、轻效率
  • 6.2 发展中国家政府经济行为倾向
  • 6.2.1 巴西:公平与效率双低
  • 6.2.2 印度:重效率、轻公平
  • 6.3 各国政府经济行为的经验启示
  • 6.3.1 机会公平是实现结果公平的先决条件
  • 6.3.2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 6.3.3 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力补充
  • 6.3.4 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
  • 第7章 政府经济行为匡正的制度路径
  • 7.1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合理定位
  • 7.1.1 实现政企分离,防止权力不当干预
  • 7.1.2 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创新财税体制
  • 7.1.3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缩小权力介入领域
  • 7.1.4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行多元化治理
  • 7.2 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 7.2.1 塑造理念创新的公共服务主体
  • 7.2.2 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系
  • 7.2.3 完善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 7.3 引入外部制度竞争,推进内部制度创新
  • 7.3.1 适应环境约束挑战,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 7.3.2 构建国际合作机制,创新外部制度环境
  • 7.3.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内部制度创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企业要培养年轻干部树立“三种观念”[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16(01)
    • [2].女大学生的工作和家庭价值取向[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06)
    • [3].大学生工作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 煤炭高等教育 2019(04)
    • [4].9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05)
    • [5].基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当今教育的思考[J]. 国际公关 2020(01)
    • [6].善作善成善治善思——《新时代治蜀兴川的价值取向》书评[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0(01)
    • [7].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20(01)
    • [8].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网络民族舆论价值取向的逻辑及路径[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9].论毛泽东诗词的主要价值取向[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0].生命本位: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09)
    • [11].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引导[J]. 中国就业 2020(10)
    • [1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必要性及策略[J]. 农家参谋 2019(12)
    • [13].关于高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引导的思考[J]. 中国商论 2019(10)
    • [14].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特点及引导路径[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4)
    • [15].探讨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8)
    • [16].高考政治主观题要“顺理成章”——解析201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4)
    • [17].从多维视域探讨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J]. 电视指南 2017(05)
    • [18].浅谈舞蹈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J]. 北方音乐 2017(13)
    • [19].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哲学意蕴[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24)
    •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18(10)
    • [21].教育本质回归中对价值取向的迷惑[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2].工科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引导策略[J]. 科教导刊(下旬) 2016(11)
    • [23].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7(01)
    • [24].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6(06)
    • [25].从运动鞋文化消费透析大众体育价值取向[J]. 体育科技 2016(04)
    • [26].文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以外语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5)
    • [27].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人的生命价值取向[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09)
    • [28].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教育现代化 2017(37)
    • [29].医学专业视障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与分析——以滨州医学院为例[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05)
    • [30].网络媒体对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影响[J]. 新媒体研究 2017(20)

    标签:;  ;  ;  ;  ;  

    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