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志
(阳泉市大阳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医院045000)
【摘要】高血压属头痛、眩晕范畴,其与中风、胸痹、心悸等均有密切联系。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历史悠久、方法甚多,且疗效独特。本文在查阅近30年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几种有代表性意义的高血压病中医治法,如潜阳法、化痰息风法、化痰通络法、活血化瘀法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医高血压病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111-02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若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容易对患者的心脏、肾脏及脑部功能、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探索,其在高血压辨证论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关于高血压病中医治法的文献报道也较多。现就几种有代表性意义的高血压病中医治法做一简要综述。
1滋阴/平肝潜阳法
1.1滋阴潜阳
中医认为,阴阳失调是高血压之本,风痰瘀血是高血压之标,临床常见的证型是阴虚阳亢型。国内有学者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应用了滋阴潜阳法进行治疗,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结果显示有60%的患者都达到了降压标准,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症状总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这表明滋阴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还有文献报道,对阴虚阳亢老年高血压病人应用滋阴潜阳法,方用天麻钩藤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进行治疗,降压总有效率达到了98.3%,比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疗效更好。
1.2平肝潜阳
对于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证型者,应以平肝、熄风为主。有学者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了平肝潜阳法进行治疗,方用自拟平肝潜阳方化裁,方由黄岑、钩藤、栀子、桑寄生、白芍、生龙骨、牛膝、柏子仁、生牡蛎等组成,用药后,88.6%降压效果显著,91.4%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还有文献报道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以补益肝肾、清热活血、平肝熄风,结果总有效率达到了89%[2]。另外,还有文献报道应用散风柔肝汤化裁、平肝降压片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2活血化瘀法
熊兴江[3]等认为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应以活血通络、去瘀生新为主,药用丹参、土鳖虫、怀牛膝、乌梢蛇等加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另有文献报道,对瘀血阻络型高血压患者采用祛瘀通络、益气养血疗法,方用补阳还五汤随证加减(当归、黄芪、生地黄、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川牛膝、地龙、桑寄生、杜仲等),降压效果满意。还有学者应用理气活血通络疗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味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降压总有效率达到了95%以上。
3化痰熄风/通络法
3.1化痰熄风
3.1.1化痰祛湿熄风
衷敬柏[4]等认为老年高血压以痰湿壅盛型多见,故宜采用化痰祛湿熄风疗效,方用化痰安神熄风方化裁,方由钩藤、泽泻、茯苓、陈皮、天麻、炒白术、姜半夏、酸枣仁、丹参、葛根、石决明、素馨花、夜交藤、葛根等组成,治疗的30例患者,24例降压有效,27例症状明显改善。还有文献报道对痰湿型高血压病应用化痰平肝疗法治疗,方用化痰平肝饮加减(钩藤、天麻、白术、竹茹、枳实、陈皮、茯苓、法半夏、益母草、夏枯草等),结果显示降压总有效率达到了90%。此外,还有学者采用健脾祛湿化痰疗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加味或化湿泄浊方加减,均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及症状改善效果。
3.1.2化痰益气熄风
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此证型的治疗应以降逆通络、化痰醒脑、益气健脾为主。有学者自拟益气化痰汤加减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方由党参、黄芪、炒白术、制半夏、陈皮、石菖蒲、云苓、磁石、远志、炙甘草、天麻等组成,治疗后,1~3级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均达到了94%以上,表明化痰益气熄风法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5]。
3.2化痰通络
有学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基本上都具有瘀血内停、痰湿闭阻的特点,故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应以化痰通络为主,应用自拟化痰通络方化裁,方由白术、半夏、茯苓、泽泻、前胡、防风、葛根等组成,结果显示临床症状、降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2%和86%。这表明化瘀通络法治疗痰湿闭阻型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
4小结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较多、用法灵活,多针对临床常见证型所设,实践应用显示其在改善高血压临床症状、控制血压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目前,临床上以采用滋阴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居多,化痰熄风、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疗法次之,而且大部分都是诸法联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但目前关于高血压不同疗法效果比较研究较少,故有待进一步考证各疗法的确切疗效,这也将是未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广浩,沈琳,周端等.研读《内经》含英咀华--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位与病机理论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34-136.
[2]韩淑辉,李康增,郑建明等.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2):199-204.
[3]熊兴江,王阶.论高血压病的中医认识及经典名方防治策略[J].中医杂志,2011,52(23):1985-1989.
[4]衷敬柏.基于医家经验的高血压病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与证候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2):843-846.
[5]王国利,雷燕,陶丽丽等.高血压病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特征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