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城市都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其城市形态特色的保护,是引导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城市形态的研究对于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内部结构加速调整的中国城市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宣城市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具有1700余年的建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曾经也形成过极富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同时,宣城市也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中的一翼。但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风貌没有很好的体现城市特色,传统的城市空间形态也逐渐被淡化。如何发掘城市特色空间形态,找到一个未来适应宣城市发展的模式,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所在。论文研究分六章: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框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城市形态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综述,总结规划国内成功的城市形态案例,以求对宣城市城市形态的发展起到借鉴作用。第三章,论文以宣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及功能空间演变为切入点,论述了宣城自建城以来城市形态的演变,以城市发展的不同时代为背景,以城市重大政治环境变化或变迁为依据,将宣城市城市形态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宣城市城市形态进行了较完整的历时性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从城市空间、功能、城市特色等方面总结城市形态演变特征,重点探寻城市规模、生态环境以及单中心圈层模式的弊端等问题,概括了宣城市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第四章,通过对演变轨迹的分析,重点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三个方面动力机制探索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并做了总结,归纳了城市形态演变的启示。第五章,通过以上分析为基础,针对宣城市目前城市形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对宣城市未来城市形态模式、用地扩展方向做出了选择,对中心城形态构建、老城区功能疏散、优秀传统空间保护等方面做出相关探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或附表清单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城市发展形势变化迅速1.1.2 区域一体化促进宣城市城市形态的演变1.1.3 宣城市自身发展处于变更阶段1.2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框架1.2.1 研究内容1.2.2 研究方法1.2.3 研究框架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意义1.4 本章小结第二章 城市形态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2.1 城市形态概念、内涵2.1.1 城市形态概念2.1.2 本研究概念及范围界定2.2 城市形态发展的理论研究2.2.1 国外城市形态研究发展综述2.2.2 国内城市形态研究发展综述2.3 国内城市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2.3.1 深圳——“带状组团”空间形态的经典案例2.3.2 桂林——由“块状发展”转变为“多中心组团式发展”2.3.3 国内实证对宣城市城市形态的启示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宣城市城市形态演变过程3.1 城市概况3.1.1 地理区位3.1.2 自然地理环境3.1.3 历史人文环境3.1.4 社会经济环境3.1.5 城市特色3.2 宣城城市形态演变的阶段划分3.2.1 据点发展期:晋咸和初——1937 年3.2.2 轴向扩张期:1938 年——1986 年3.2.3 轴间填充期:1987 年——1999 年3.2.4 空间拓展期:2000 年——至今3.3 宣城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分析3.3.1 城市形态演变的空间特征3.3.2 城市形态演变的功能特征3.3.3 城市形态特色的演变3.4 宣城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问题3.4.1 城市发展速度与发展空间的矛盾3.4.2 城市无序蔓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3.4.3 “单中心圈层”城市空间形态的弊端3.5 宣城城市形态演变的规律总结3.5.1 空间扩展阶段性特征明显3.5.2 区域交通联系对城市形态影响显著3.5.3 产业园区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体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宣城市城市形态演变动力机制分析与启示4.1 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4.1.1 自然环境对城市形态的影响4.1.2 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机制4.1.3 城市规划的引导机制4.1.4 各种动力机制作用影响总结4.2 宣城城市形态演变的启示4.2.1 空间拓展应当具有整体观念4.2.2 多中心组团状城市形态更加符合宣城市未来发展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未来宣城市城市形态发展建议5.1 宣城城市形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5.1.1 城市化加速发展5.1.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5.1.3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5.1.4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5.2 宣城未来城市形态发展建议5.2.1 宣城未来城市形态发展模式选择——“组团——跳跃”式5.2.2 宣城未来城市扩展方向选择5.2.3 构建“多中心、组团”状的中心城形态5.2.4 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5.2.5 优秀传统空间形态的保护、延续与发展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宣城论文; 城市形态论文; 演变论文; 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