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变更原则及其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

情事变更原则及其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

论文摘要

本文共五个大的部分,围绕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渊源以及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展开。具体而言,包括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和性质、历史渊源、情事变更的适用条件、范围、情事变更与相关制度的区别(包括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附条件民事行为规则、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规则、合同落空、免责条款、给付不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效力。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发生了行为意思得以构筑其上的情事,使得一方当事人履约成本增加,或由于一方当事人所获履约价值减少,双方利益发生了根本性失衡,通过法律手段的介入来衡平双方利益的法律原则。就其性质而言,情事变更原则是补充法、解释法、调剂法、自由裁量法、以及艺术法。关于情事变更原则在我国立法上的确立,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走的更远。本文主要以大陆法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国外的一些理论成果和司法判决可以被我们借鉴,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通说为“五要件”说,即客观上发生了情事、在合同订立后履行完毕前、不可预见、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发生了显失公平的后果。“五要件”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现实生活中的个案形形色色,严格套用“五要件”说仍不能达到情事变更原则设立之初的目的即衡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期达到公平、正义的效果。其次,“五要件”太过笼统,何谓“情事”、何谓“显失公平”没有一个在实践中可操作的认定方法。本文致力于对“五要件”进行扬弃,并结合案例归纳出情事变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典型形态,以供司法实践参考。接下来本文通过分析情事变更原则与相近法律制度的区别和联系,做好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建立起更清晰的法律框架,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商业风险、民法上的附条件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免责条款、给付不能等相关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可能出现竞合也有可能出现衔接,在实践中,要将各项制度联系起来看,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分。通过对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性质、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条件、与相近制度之间的区别的研究后,最后一部分剖析了其法律效力。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后,会出现合同的变更或改订、或者解除合同的法律效果。变更的形式有增减标的物的给付、分期或缓期给付、同种给付之变更、拒绝先为给付,中止履行抗辩权、以他种货币代为给付、穷困抗辩等。最后,本文就是否引进再交涉义务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引入,再交涉义务不是体现了私法自治,而是在限制私法自治。“再交涉义务”在法律上的要求就不应定的太高,我们不要求当事人一定要达成新的合同或者达到某一特定的结果,即不能够将它理解为一种“结果义务”,而只能理解为“行为义务”,只要当事人符合诚信地再交涉了,就符合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研究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情事变更原则的曲折发展历程
  • 1. 大陆法系
  • (1) 学说概论
  • (2) 前提性假设
  • (3) 厄尔特曼的行为基础丧失理论
  • (4) 拉伦茨的修正行为基础说
  • (5) 相互性说
  • 2. 英美法系上的合同落空制度
  • 3. 国际立法关于情事变更原则的动态
  • 二、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和性质
  • (一) 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及我国司法解释有关规定
  • (二) 情事变更原则的性质
  • 1. 情事变更原则是调剂法
  • 2. 情事变更原则是解释法
  • 3. 情事变更原则是艺术法
  • 4. 情事变更原则是可为自由裁量之原则
  • 三、情事变更的使用条件、范围
  • (一) 合同约定与情事变更原则
  • (二) 排除当事人对情事变更的约定后,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还需满足以下几个要件
  • 1. 须客观上发生了“情事”变更,导致交易基础的丧失
  • 2. 时间要件
  • 3. “情事”的发生不可预见
  • 4. 不可归责于当事人
  • 5. 须情事变更使得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
  • 四、情事变更原则与相关制度的区别
  • (一) 情事变更与不可抗力
  • (二) 情事变更与商业风险
  • (三) 情事变更原则与条件的区别
  • (四) 情事变更原则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规则
  • (五) 情事变更原则与合同落空
  • (六) 情事变更原则与免责条款
  • (七) 情事变更原则与给付不能
  • 五、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效力
  • (一) 英美法系上的主要做法
  • 1. 效力不成就之推定
  • 2. 因情事变更而实现不能
  • (二) 大陆法系上的主要做法
  • 1. 合同的变更与改定
  • 2. 变更的形式
  • 3. “再交涉义务”问题
  • 4. 是否引进中止履行抗辩权的问题
  • 5. 合同的解除或者终止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比较法视角下给付不能的法律效果[J]. 法制博览 2017(35)
    • [2].代偿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分析与制度设计[J]. 山西青年 2017(12)
    • [3].论给付不能对合同效力的影响[J]. 商品与质量 2012(S3)
    • [4].债权人原因引起的给付不能[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5)
    • [5].浅析给付不能制度[J]. 法制博览 2015(15)
    • [6].对交易房屋在过户完成前被另案查封而引发的诉讼处理[J]. 人民司法 2011(07)
    • [7].论福利民营化中的政府责任[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09)
    • [8].防疫停工期间企业工资危险负担问题及解决方案[J]. 法学 2020(06)
    • [9].劳动给付障碍法的体系构建与责任限缩[J]. 法治研究 2014(07)
    • [10].给付障碍在韩国民法中的理论继受与发展——自历史与比较法的视野[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0(06)
    • [11].给付不能之履行费用过高问题探析[J]. 政法论坛 2016(06)
    • [12].机票“超售”之法律责任辨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3].行政给付程序论[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4(01)
    • [14].论履行不能[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15].不完全履行与不完全给付[J]. 北航法律评论 2013(00)
    • [16].疫情下延迟复工的类型化分析及工资支付风险负担[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20(08)
    • [17].《民法典》中给付障碍类型的创新与评释[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8].民刑交叉侵权纠纷中第三人补充赔偿责任的判定[J]. 人民司法 2010(14)
    • [19].中德给付不能制度之比较[J]. 学术交流 2011(08)
    • [20].我国预期违约的界限——兼论《合同法》第68条与第108条之关系[J]. 商 2016(05)
    • [21].从“跳单”违约到保险代理人佣金请求权——“奇点公司”诉“新华人寿保险”保险代理合同纠纷案评析[J].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8(08)
    • [22].买卖之房屋因地震灭失的政府补偿金归属——刘国秀诉杨丽群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评释[J]. 交大法学 2013(02)
    • [23].我国《民法典(草案)》中附随义务体系之重构——以中、德附随义务学说溯源为视角[J]. 交大法学 2020(02)
    • [24].论自始履行不能的法律效力[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5)
    • [25].合同履行障碍制度的路径选择[J]. 江海学刊 2009(03)
    • [26].论德国法上债权人迟延和给付不能之间的界定[J]. 政法学刊 2014(05)
    • [27].代偿请求权的法律机理与制度设计[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8].不安抗辩适用之限定[J]. 法学 2008(08)
    • [29].不可抗力条款在石油合同中的应用[J]. 中国石化 2014(11)
    • [30].合同规范在格式条款规制上的范式作用[J]. 法学 2010(07)

    标签:;  ;  ;  

    情事变更原则及其在合同履行中的适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