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 ——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

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 ——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

论文摘要

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和推进是在刑罚领域中一项具有跨世纪、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刑罚制度学习借鉴的产物。目前美国采取了以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为主的刑罚控制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文明与进步,是人们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探究美国社区矫正和犯罪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非监禁刑(社区矫正)思想在历史发展的演变中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简单概括为刑罚的严厉程度在趋于轻缓、刑罚的方法和措施在趋于文明、刑罚的适用范围在趋于扩大,刑罚的执行场所在趋向社区。知己知彼,是我国加强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之急需。本文涉及美国约400年的历史,从社区矫正与犯罪的刑罚控制的角度,把美国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来进行探究,最后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比较,并提出我国改进和完善刑罚控制模式的构想。第一部分是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的犯罪控制状况。当时没有监禁刑,虽然一些刑罚方法比较落后和野蛮,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当时主要刑罚方法的适用在社区,并已初步产生改造罪犯的思想;第二部分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的40年,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特别是理性运动的影响,美国对刑罚的严酷性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实行了以监禁刑为中心的犯罪控制模式;第三部分是社区矫正的萌芽和发展时期(约100年的时间),在犯罪学理论的影响下,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得以产生及发展;第四部分是社区矫正的成熟时期,在理论、实践、民权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形成了以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为中心的犯罪控制模式;第五部分是美国社区矫正的曲折发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虽然保守主义及严厉惩罚的倾向对美国的刑罚制度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以社区矫正为中心的犯罪控制模式并没有动摇。在第六部分中,通过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与美国的比较,认为我国在刑事政策和刑事责任理论方面均有发展与完善之处,最后提出了不同于美国和我国现状的犯罪控制的第三条道路。即采取将监禁刑与非监禁刑并重的重罪趋轻、轻罪趋重的中犯罪圈的刑罚控制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 二、文献评述
  • 三、研究方法与限制
  • 四、对"社区矫正"概念的说明
  • 第一章 社区矫正的朦胧时期(殖民地时期的犯罪控制)
  • 第一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背景(1607至1789)
  • 第二节 殖民地社会生活秩序的主要维系因素
  • 第三节 对犯罪的界定和认识
  • 第四节 殖民地时期的基本刑罚方法
  • 一、罚款
  • 二、鞭打
  • 三、驱逐出境
  • 四、羞辱
  • 五、死刑
  •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 一、殖民地时期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 二、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三、刑罚的方法和惩罚的力度相对轻于英国
  • 四、殖民地时期没有监禁刑
  • 五、刑罚执行的主要场所在社区
  • 六、在刑罚中开始运用罪犯的忏悔和考虑犯罪的预防
  • 七、正式的刑事司法执法体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渐适应,协调发展
  •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准备时期(独立战争后的刑罚改革)
  • 第一节 刑罚改革的社会背景(1789至1830)
  • 第二节 美国刑罚改革的思想基础
  • 第三节 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
  •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和监禁刑的采用
  •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 一、刑乱世用轻典的尝试
  • 二、确立刑罚对策时以进步的启蒙运动的思想为指导
  • 三、开创了以监禁刑为主导的刑罚适用模式
  • 四、美国的州立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刑罚的改革
  • 五、对犯罪认识的局限性
  •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与进步)
  • 第一节 刑罚制度发展与进步的社会背景(1830s-1930s)
  • 一、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状况
  • 二、南北战争后的社会状况
  • 第二节 对犯罪认识的深化
  • 一、把犯罪视为道德上的疾病
  • 二、把犯罪视为生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疾病
  • 第三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一、监狱(忏悔院penitentiary)制度的完善
  • 二、感化院、不定期的判决、假释和缓刑
  •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
  • 一、忏悔院的设计
  • 二、感化院的规划
  • 三、不定期判决和假释的兴起
  • 四、缓刑的追求
  •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 一、对犯罪的治理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 二、实证犯罪学对美国刑罚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 三、社区矫正已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成熟时期(刑罚制度的深入发展时期)
  • 第一节 社区矫正深入发展的理论基础(1930s至1970s)
  • 一、美国犯罪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二、更生的理念的兴起和推广
  • 第二节 监狱亚文化的研究对社区矫正的影响
  • 一、对监狱亚文化研究的背景
  • 二、社会学视野下的监狱社区
  • 三、女性罪犯的亚文化
  • 四、监狱的控制与工作人员权力的关系
  • 五、监狱亚文化研究的启示
  • 第三节 民权运动对社区矫正的推动
  • 一、民权运动产生的背景
  • 二、种族主义和社会改革
  • 三、罪犯的权利
  • 四、民权运动的启示
  • 第四节 社区模式的建立及社区矫正的迅速发展
  • 一、社区模式之前的美国刑罚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 二、社区矫正的空前发展
  • 第五节 发现与讨论
  • 一、实证犯罪学的蓬勃发展
  • 二、监狱亚文化的研究促使人们对监狱的重新认识
  • 三、民权运动促使人们对犯罪者人权的重新思考
  • 第五章 社区矫正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刑罚制度的调整期)
  • 第一节 保守主义与严厉惩罚(1980s—今)
  • 一、社会经济与社会道德
  • 二、新保守主义的犯罪学
  • 三、为法律和秩序的惩罚理念
  • 四、反毒品的战争
  • 五、严厉惩罚的立法和指导原则
  • 六、严厉惩罚政策的启示
  • 第二节 扩大监禁的负面后果
  • 一、女犯问题
  • 二、老年犯问题
  • 三、精神病犯
  • 四、艾滋病和结核病犯
  • 五、美国扩大监禁后,其负面后果给我们的启示
  • 第三节 在"控制文化"下社区矫正的继续发展
  • 一、现代刑罚制度的社会背景
  • 二、犯罪的综合理论
  • 三、美国目前的刑事策略
  • 第四节 发现与讨论
  • 一、对美国这一时期刑事政策的评价
  • 二、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 第六章 中美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刑罚适用模式与刑罚的犯罪圈
  • 一、刑罚适用模式比较
  • 二、刑罚的犯罪圈比较
  • 三、启示与评价
  • 第二节 刑事责任理论
  • 一、美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 二、我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 三、启示与评价
  • 第三节 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理论的结合
  • 一、美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 二、我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 三、启示与评价
  • 第四节 刑事政策
  • 一、美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 二、我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 三、启示与评价
  • 第五节 对我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构建
  • 一、对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
  • 二、对我国近期犯罪圈的调整
  • 三、对我国刑罚量和刑罚适用模式的调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的若干思考[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 [2].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6)
    • [3].风险社会、犯罪问题政治化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犯罪控制模式的变迁[J]. 刑法论丛 2014(04)
    • [4].“两岸四地”跨文化社会犯罪控制模式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5].论我国现行犯罪控制体系及其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2(08)
    • [6].犯罪控制社会化的原因及必要性分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7].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J]. 公安研究 2010(06)
    • [8].志愿者作为犯罪控制主体的可行性分析[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0(03)
    • [9].论犯罪控制模式[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
    • [10].《犯罪控制工业化》[J]. 财经政法资讯 2014(04)
    • [11].西方犯罪信号研究对我国犯罪控制的启示——基于犯罪生态学的视角[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12].犯罪控制的社会力量参与反思——基层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化解机制的思考[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13].论犯罪控制的刑法功能、限度及其对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02)
    • [14].新加坡刑事司法的犯罪控制模式转向与启示[J]. 人民检察 2014(19)
    • [15].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犯罪控制刍议[J]. 中国检察官 2011(21)
    • [16].城乡社区犯罪控制与预防建议[J]. 法制博览 2020(03)
    • [17].论我国网络犯罪控制体系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9(12)
    • [18].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19].美国城市犯罪控制模式的变革[J]. 城市问题 2016(02)
    • [20].犯罪解释与犯罪控制政策的犯罪生涯视角——一般犯罪理论的观察[J]. 刑事法前沿 2019(00)
    • [21].论社会团结、社会失范与犯罪控制[J]. 刑事法评论 2010(01)
    • [22].探析犯罪控制途径和犯罪控制计划[J]. 法制与社会 2011(23)
    • [23].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犯罪控制政策的科学化——“犯罪控制与警务战略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1(05)
    • [24].犯罪及其控制的经济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5].澳门葡据时期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体系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26].为什么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义直观?——强制性与规范性犯罪控制[J]. 刑事法评论 2011(02)
    • [27].犯罪控制与刑事审判[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0(01)
    • [28].刑事政策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之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6)
    • [29].保安处分刑之经济思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30].谈治理理论在犯罪控制中的应用[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 ——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