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江苏太湖地区的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以常规迟熟中粳、常规早熟晚粳、常规中熟晚粳和杂交中熟晚粳4种类型8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麦茬条件下研究直播稻不同播期(5月27日、6月3日、6月10日、6月17日、6月24日、7月1日)对不同生育类型品种生育期、生育期积温、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太湖地区水稻直播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及自然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呈递减的趋势,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产量的下降主要在于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的降低,穗数和千粒重变化不大。同一播期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间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差异。杂交中熟晚粳产量最高,其次是常规中熟晚粳,常规迟熟中粳产量最低。2、不同类型品种随播期推迟,抽穗期相应延迟,全生育期缩短,首播期(5月27日)最长,末播期(7月1日)最短,播期每推迟7天,全生育期缩短4-5天;生育期长短的差异主要在于播种~拔节期的天数,而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的天数差异微小;各类型品种间生育期的差异显著,均取决于水稻品种抽穗以前的生育天数。3、不同生育类型品种播种~抽穗阶段的积温和日照时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下降的趋势,首播期(5月27日)的积温和日照时数最高,末播期(7月1日)最低;而抽穗~成熟阶段的积温和日照时数却相差不大。各类型品种的积温利用率随播期的推迟而大幅下降。4、不同类型品种不同播期间在茎蘖动态、LAI动态、干物质积累以及株型配置等形成产量动态上均有差异,首播期(5月27日)表现最优,末播期(7月1日)最低。5、不同生育类型品种主要生育时期的植株含氮率、氮素积累量、氮素阶段性积累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类型品种间差异不显著。6、播期的推迟对4种类型水稻品种的加工品质不同,随着播期的推迟,常规迟熟中粳和常规早熟晚粳类型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加工品质有规律的变优,而常规中熟晚粳和杂交中熟晚粳类型品种的加工品质则有规律的变劣。随播期的推迟4种类型品种稻米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常规迟熟中粳和常规早熟晚粳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常规和杂交中熟晚粳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却呈增加的趋势。随播期的推迟,各生育类型品种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消减值则呈显著增加的趋势而峰值黏度时间和起始糊化温度则作微小的变化,无明显的增减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水稻直播宜选用常规和杂交中熟晚粳品种类型,抢时早播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等综合生产目标的关键技术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 2016(02)
- [2].辽宁省水稻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结构的比较分析[J]. 北方水稻 2013(06)
- [3].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9(06)
- [4].油菜不同产量类型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03)
- [5].寒地优质水稻不同类型品种适宜栽培密度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11)
- [6].不同播种期对设施菜薹商品性和生产周期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5)
- [7].2015年桂林新春郁金香花展调查与建议[J]. 南方园艺 2015(04)
- [8].江淮下游地区水稻品种生产力纬向差异及其合理利用[J]. 作物学报 2014(05)
- [9].寒地水稻不同类型品种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J]. 中国稻米 2009(04)
- [10].2011年山东省小麦主导品种(二)[J]. 农业知识 2011(19)
- [11].小麦新品种衡观35高产栽培技术[J]. 河北农业科技 2008(06)
- [12].播期对不同类型品种直播稻生长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0(11)
- [13].高山夏季甘蓝新品种比较试验[J]. 长江蔬菜 2013(14)
- [14].迷你南瓜新品种青绿贝二号及棚室制种技术[J]. 现代园艺 2012(13)
- [15].甜玉米高产栽培防治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6)
- [16].北京地区春大棚薄皮甜瓜栽培试验[J]. 长江蔬菜 2016(20)
- [17].北京地区小果型西瓜春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J]. 中国瓜菜 2014(04)
- [18].超高产优质圆粒精品水稻——特丰优五号[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2)
- [19].棉花不同类型品种耐低钾能力的差异[J]. 作物学报 2008(10)
- [20].不同类型黑莓品种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与评价[J]. 经济林研究 2020(03)
- [21].不同栽培方式对双季晚粳稻产量及温光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0)
- [22].汕美~8号[J]. 中国蔬菜 2012(19)
- [23].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J]. 大豆科学 2011(01)
- [24].大棚早春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专刊) 2009(02)
- [25].北京地区小型西瓜秋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23)
- [26].徐蒜917大蒜[J]. 农家致富 2018(14)
- [27].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 2011(12)
- [28].水稻氮高效品种资源筛选的初步研究 Ⅱ.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品种间差异[J]. 吉林农业科学 2009(04)
- [29].吡虫啉拌种对不同小麦品种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6(07)
- [30].桑树品种选育研究展望[J]. 广东蚕业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