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研究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各个骨性标志进行测量,对比正常人群与寰枢关节半脱位确诊病例的差别,从而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指标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放射科2005-2010年病例资料中随机选取包含颈椎张口位、侧位、过屈过伸中立位X线及寰枢关节CT资料共123例,根据病史、症状、体征、体察、CT三维重建及随访等因素,确定其中包含无外伤史、无肩颈痛、枕寰枢区无压痛、无放射痛、检查前3月内无咽喉部感染的正常人群72例,经CT三维重建并结合相关病史、体察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阳性病例51例。按照年龄共分为四组:(1)正常儿童组(年龄≤14岁,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为阴性,N1组)(n=34);(2)正常非儿童组(年龄>14岁,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为阴性,N2组)(n=38);(3)异常儿童组(年龄≤14岁,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为阳性,P1组)(n=27);(4)异常非儿童组(年龄>14岁,诊断寰枢关节半脱位结果为阳性,P2组)(n=24)。将所有样本影像学数据载入E-film workstation 2.1影像学图形工作站,调整图像亮度、分辨率、大小,对CT图像进行MPR重建,使用量尺工具测量图像中寰齿前间距(ADI)、寰齿后间距(PADI)、寰齿侧间距、齿凸偏心生长角度、寰枢椎外侧关节面是否对齐、枢椎棘突偏离枢椎中线距离、过屈过伸动力位片中寰齿前间距的变化。记录测量所得数据,以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人群与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在影像学表现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研究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影像学诊断。结果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计算均值、T检验/x2检验后得到以下结果:(1)ADI N1组的平均值为0.326±0.097cm,N2组0.212±0.052 cm,而对应的P1组为0.468±0.078cm,P2组0.349±0.081cm。经T检验,P值均<0.001,该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2)PADI N1组测得为1.940±1.176cm,N2组为1.969±1.132 cm,P1组1.888±1.151cm,P2组1.932±0.192cm,P值均>0.50,无统计学意义;(3) VBLADS N1组测得为0.086±0.106cm,N2组为0.078±0.124cm,P1组0.136±0.114cm,P2组0.139±0.137cm,P值均>0.50,无统计学意义;(4)齿凸偏移生长角度N1组测得为0.920±0.909°,N2组为1.210±1.437°,P1组1.440±1.158°,P2组1.346±1.231°, P值均>0.50,无统计学意义;(5)过屈过伸中立位片寰齿前间隙改变N1组的平均值为0.031±0.062cm,N2组0.024±0.060cm,而对应的P1组为0.084±0.076cm,P2组0.088±0.072cm。经T检验,P值均<0.001,该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6)枢椎棘突偏移距离N1组测得为0.127±0.114cm,N2组为0.125±0.174cm,P1组0.185±0.124cm,P2组0.209±0.167cm,P值均>0.50,无统计学意义;(7)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对等N1组4例,占样本量的11.76%,N2组5例,占样本量的13.16%,而对应的P1组为10例,占样本量37.04%,P2组10例,占41.67%。经x2检验,P值均<0.05,该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1.寰齿前间隙(ADI)异常增大、寰枢椎侧块外侧关节面不对等对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过屈过伸动力位片中,寰齿前间隙的改变真实反应了横韧带、翼状韧带的情况,对半脱位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但该检查对颈椎失稳的患者具有较大的风险,临床上应格外谨慎。2.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寰齿侧间距不等、齿凸偏心生长、枢椎棘突偏移现象明显增多,但此现象在正常人群中广泛存在,齿凸偏心生长同时也是造成寰齿侧间隙不等的重要原因,正常人群与半脱位患者相比较缺乏统计学意义,以这些指标作为诊断标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将其作为参考标准将有效降低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漏诊率。3.寰齿后间隙(PADI)能直观的反应椎管内脊髓的实际空间,但是在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方面无统计学意义。4.尽管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仍应该坚持结合病史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作为重要参考的准则。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软件
  • 2.2 样本收集与分组
  • 2.3 设定数据登记表
  • 2.4 影像资料的调整与测量
  • 2.5 各项指标测量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寰齿前间隙(ADI)
  • 3.2 寰齿后间隙(PADI)
  • 3.3 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
  • 3.4 齿状凸偏心生长角度
  • 3.5 过屈过伸动力位片寰齿前间隙改变
  • 3.6 枢椎棘突偏移距离
  • 3.7 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对等
  • 第四章 讨论
  • 4.1 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定义与解剖学基础
  • 4.2 寰齿前间隙(ADI)
  • 4.3 寰齿侧间隙差值(VBLADS)
  • 4.4 寰齿后间隙(PADI)
  • 4.5 齿凸偏离枢椎中轴线角度
  • 4.6 动力位片寰齿前间隙增大值
  • 4.7 枢椎棘突偏移距离
  • 4.8 寰枢椎外侧关节面不对齐
  • 4.9 实验总结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