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递性推理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传递性关系的判断构成的推理,是一种间接关系的推理。传递性推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传递性推理模型研究,另一个是儿童能进行传递性推理的最早年龄。有关儿童何时能进行传递性推理的研究中,主要有长度、大小及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等的研究,较少人进行重量推理研究。这些研究中存在两个重要不足:(1)未能区分儿童是依据逻辑推理回答问题,还是依据日常知识经验或知觉判断回答问题。(2)在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条件下,儿童掌握传递性推理最早年龄的有关研究中,没有排除位置记忆效应。 本研究目的是对提出的上述两个不足的假设进行验证,同时探讨儿童能进行重量传递性推理的最早年龄。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采用2(材料熟悉度)×2(材料性质)×3(材料形式)×5(年龄段)的混合设计。年龄段是被试间因素,包括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二年级5个水平。材料熟悉度、材料性质和材料形式是被试内因素,其有12种处理,每种处理1道题,用图片的方式呈现,自编计算机施测程序,记录被试作答选项、正误和反应时,以及被试作答的原因。 实验二采用2(材料熟悉度)×2(材料性质)×3(材料形式)一共12种题目两套。第一套题目的素材与实验一不同,形式上有两种:①“A比B重,B比C重,哪个最重?”②“A比B重,C比A重,哪个最重?”第二套题目的素材与实验一相同,形式上也有两种:①“A比B重,B比C重,哪个最重?”②“A比B重,C比A重,哪个最重?”训练一训练时采用第一套题目的第①种形式的题,测试时就用第二套题目的第②种形式的题;训练二训练时采用第一套题目的第②种形式的题,测试时采用第二套题目的第①种形式的题。选择幼儿园大班幼儿为被试随机接受两种训练中的一种,采用李红的枢纽项训练模式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如果大班幼儿能掌握传递性推理,则训练中班幼儿;如果大班幼儿不能掌握传递性推理,则训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以此类推。 通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儿童进行推理时,受到了知觉信息、知识经验的影响。 2、掌握重量传递性推理基本上要到小学一年级末二年级初,平均年龄为7.07岁。 3、未掌握传递性推理的儿童进行推理时基本上属于非逻辑的理性加工。 4、对儿童进行推理训练时,存在位置记忆效应。 5、经过训练,幼儿园大班儿童基本可以掌握重量传递性推理,平均年龄5.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