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

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微小卫星是当前空间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提高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的水平对提升微小卫星平台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微小卫星的增多与空间安全的需要,由微小卫星组网构成微小卫星星座的轨道自主确定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微小卫星姿态确定与基于星间测距信息的微小卫星组网自主定轨技术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系统受成本、质量和功耗的严格限制,姿态敏感器的选择范围小,所以开展了基于微型低功耗新型姿态敏感器的姿态确定技术研究:提出利用CMOS相机对地球边缘成像,克服由安装和控制系统指向误差带来的图像畸变,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提取地心矢量,仿真表明效果较理想;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机可将部分功能集成在星载计算机中实现,所以基于GNSS的卫星姿态确定技术可使姿态确定系统进一步微型化,针对GPS研究了基于单频短基线的整周模糊度快速搜索方法,设计了姿态确定的解算流程,并搭建了地面验证系统,结果表明方法可行;针对建设中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研究了采用三个载波频率的整周模糊度快速求解算法,在分析三载波模糊度搜索成功率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小模糊度搜索空间与相应的寻优搜索方法,提高了模糊度搜索的成功率,缩短了初始化时间。采用新型的信息融合技术是提高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精度和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为提高无陀螺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的精度,将预测滤波算法引入到姿态确定中,从而克服无法建模的非高斯误差的影响,并提出模型误差加权阵偏小设计准则,简化了滤波器设计并克服了滤波的初始振荡;采用改进联邦滤波实现多个低精度姿态敏感器的信息融合,该算法在主滤波器中实现信息预测与分配,子滤波器仅完成量测更新,降低运算量的同时仍具有较高容错能力。在轨实时标定是提高微型低精度姿态敏感器测量精度的又一途径。开展了基于磁强计的剩磁在轨标定方法的研究,基于常值偏置的磁强计测量模型建立了考虑星体剩磁干扰的姿态动力学模型,仿真表明该标定模型效果良好;建立了不依赖其余测量信息的MEMS陀螺偏置标定模型,并分析了适用条件,仿真表明标定方法可行并具有一定精度,适合微小卫星入轨初期使用。利用星间测距信息进行了微小卫星组网自主定轨技术的研究。针对由数目众多的微小卫星组网构成的微小卫星星座,首先分析了基于星间测距的可观测性,提出了星间测距模型与关键的仿真方法,并进行了测距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仿真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星地链路来固定星座整体基准,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微小卫星组网并实现轨道长期自主确定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利用STK(Satellite Tool Kit)与Matlab构建了一套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平台,该平台能实现姿态确定算法与控制律的快速验证,减轻了研制人员的负担;根据某型微小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系统的任务,在确定系统配置、布局、任务流程和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利用PC104嵌入式计算机与VxWorks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开发了某型微小卫星的软件研制与半物理仿真平台,验证了方案、任务规划与算法设计的准确性。本文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微小卫星姿态确定与组网轨道自主确定技术的进步,具有理论与工程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现状
  • 1.2.1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系统的敏感器配置
  • 1.2.2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算法
  • 1.2.3 姿态敏感器在轨标定
  • 1.3 微小卫星轨道自主确定技术现状
  • 1.4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5 论文内容与安排
  • 第二章 基于新型敏感器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基于CMOS 相机的卫星姿态确定方法
  • 2.2.1 CMOS 相机敏感地平的方法研究
  • 2.2.2 地心矢量提取算法研究
  • 2.2.3 基于CMOS 相机的微小卫星姿态确定方法
  • 2.2.4 仿真与分析
  • 2.3 采用短基线单频GPS 的卫星姿态确定方法
  • 2.3.1 GPS 载波相位观测方程
  • 2.3.2 GPS 空间姿态确定方法
  • 2.3.3 短基线的单频GPS 模糊度快速求取方法
  • 2.3.4 系统搭建与实验验证
  • 2.4 基于 Galileo 三载波的卫星姿态确定技术
  • 2.4.1 Galileo 导航系统的概况
  • 2.4.2 伽利略TCAR 技术求解整周模糊度
  • 2.4.3 伽利略TCAR 技术模糊度搜索概率分析
  • 2.4.4 小模糊度空间建立与整周模糊度搜索策略
  • 2.4.5 仿真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的信息融合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预测滤波算法在卫星姿态确定中的应用与改进
  • 3.2.1 预测滤波算法的基本原理
  • 3.2.2 预测滤波在卫星姿态确定中的应用
  • 3.2.3 预测滤波在卫星姿态确定中的改进
  • 3.2.4 仿真与分析
  • 3.3 无陀螺微小卫星姿态确定多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 3.3.1 联邦滤波多信息融合结构
  • 3.3.2 多信息融合模型的建立
  • 3.3.3 多信息融合过程设计
  • 3.3.4 仿真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的标定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微小卫星剩磁在轨标定技术研究
  • 4.2.1 剩磁对姿态确定影响的机理分析
  • 4.2.2 标定算法的量测模型
  • 4.2.3 标定算法状态模型的推导
  • 4.2.4 基于EKF 的标定算法
  • 4.2.5 仿真与分析
  • 4.3 星载陀螺偏置在轨标定技术研究
  • 4.3.1 陀螺偏置在轨标定模型
  • 4.3.2 标定模型的可观性分析
  • 4.3.3 仿真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小卫星组网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星间伪距的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 5.2.1 基于星间伪距的星座自主定轨的可观性分析
  • 5.2.2 基于星间测距的自主定轨模型
  • 5.2.3 基于星间测距的星座自主定轨精度分析
  • 5.2.4 星座自主定轨仿真技术
  • 5.2.5 仿真与分析
  • 5.3 基于星地与星间测距的星座自主定轨方法
  • 5.3.1 基于星地星间测距信息的星座自主定轨原理
  • 5.3.2 自主定轨系统的星地测量模型
  • 5.3.3 基于星地星间测距的星座自主定轨精度分析
  • 5.3.4 仿真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微小卫星姿态确定与控制仿真平台设计
  • 6.1 引言
  • 6.2 基于STK 的微小卫星姿控系统数字仿真验证平台
  • 6.2.1 STK 与姿态仿真器
  • 6.2.2 数字仿真平台的结构与原理
  • 6.2.3 系统运行实例与分析
  • 6.3 基于 PC104 与 VxWorks 的卫星姿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研制
  • 6.3.1 系统实例介绍
  • 6.3.2 姿控系统半物理仿真平台的系统结构
  • 6.3.3 微型仿真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3.4 姿轨确定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3.5 系统运行实例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 7.1.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 7.1.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小卫星标准化现状的分析及思考[J]. 中国航天 2018(12)
    • [2].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J]. 空间科学学报 2019(03)
    • [3].商业微小卫星发展战略研究[J]. 卫星应用 2018(05)
    • [4].微小卫星用频现状及国际空间法规应用研究[J]. 国际太空 2018(05)
    • [5].国外微小卫星监管措施研究[J]. 中国无线电 2018(08)
    • [6].基于商业微小卫星的太空试验平台[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09)
    • [7].微小卫星蓬勃发展 为当前航天管理体系带来挑战[J]. 卫星与网络 2015(09)
    • [8].商业化微小卫星产业发展趋势及思考[J]. 国际太空 2016(05)
    • [9].正在崛起的中国微小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化基地——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J]. 国际太空 2016(07)
    • [10].在蔚蓝星空编制“中国坐标”——探访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7(12)
    • [11].微小卫星特性与应用发展概述[J]. 数字通信世界 2018(12)
    • [12].微小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J]. 国际太空 2019(06)
    • [13].小卫星,大未来——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梁广研究员[J]. 世界科学 2018(09)
    • [14].微小卫星电子载荷技术发展趋势探讨[J]. 卫星与网络 2015(09)
    • [15].先进微小卫星平台技术[J]. 今日电子 2013(01)
    • [16].微小卫星用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电源处理单元设计[J]. 固体火箭技术 2020(02)
    • [17].多颗微小卫星接管失效航天器姿态运动的微分博弈学习控制[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0(04)
    • [18].微小卫星监测能力研究[J]. 中国无线电 2019(04)
    • [19].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设计[J]. 航天器工程 2008(01)
    • [20].小卫星有大作用[J].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8(06)
    • [21].波兰微小卫星技术的崛起与发展[J]. 国际太空 2018(03)
    • [22].基于3D打印的微小卫星推进剂系统优化设计[J]. 航天制造技术 2017(04)
    • [23].由微小卫星引发的太空交通安全机制探讨[J]. 卫星应用 2015(05)
    • [24].国外微小卫星发展现状及产品保证研究[J]. 中国航天 2018(06)
    • [25].高性价比商业微小卫星研制探索[J]. 国际太空 2018(01)
    • [26].基于微小卫星编队的聚光操控技术[J]. 航天控制 2018(02)
    • [27].利用微小卫星平台开展航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新西部 2018(33)
    • [28].多任务微小卫星姿态仿真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10(S1)
    • [29].小卫星 大梦想——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副主任梁旭文[J]. 科学中国人 2012(02)
    • [30].微小卫星集群协同观测构形调整规划[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19(12)

    标签:;  ;  ;  ;  ;  ;  ;  ;  ;  ;  ;  

    微小卫星姿轨自主确定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