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天蛾科(Sphingidae)、豆天蛾属(Clanas),其幼虫俗名“豆虫”,商品名又称“豆丹”,是一种传统的食用资源昆虫。随着豆天蛾营养价值的发掘和人们对绿色昆虫源食品需求的提高,“豆丹”市场逐渐活跃,产业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豆天蛾由豆类作物害虫转为食用昆虫资源,形成了特色养殖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关注,在鲁南及连云港周边地区,“豆丹”更是大受青睐,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往对豆天蛾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等环境因素对豆天蛾生物学的影响,本文则从微生态角度研究豆天蛾的营养生理情况及其对寄主的影响,旨在发掘豆天蛾肠道优势菌株,改变“豆丹”生产依靠自然繁育的落后现况,探索一套适用于豆天蛾工厂化生产的人工繁育技术。本文对豆天蛾1~5龄幼虫、越冬幼虫及蛹的肠道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从豆天蛾1~5龄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细菌23株,鉴定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mi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极小短小杆菌(C. pusillum)、克劳氏芽孢杆菌(B. clausii)、纤维单胞菌属(CellμLomonas)、环状芽孢杆菌(B. circμLans)、产酸克雷伯氏菌(K. axytoca)、缓慢葡萄球菌(S. lent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地杆菌属(Terrbacter)、变形菌属(Proteus)、拉恩氏菌属(Rahnella)、阴沟肠杆菌(E. cloacea)、嗜热气硫胺素芽孢杆菌(A. thermoaerophilus)、奈氏西地西菌(Cedecea netei)、哈夫尼菌属(Hafn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魏登施泰腾芽孢杆菌(B. weihenstephanensis)、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变异微球菌(M. varians)、解葡聚糖类芽孢杆菌(P. gluconolyticus);从豆天蛾越冬幼虫肠道中分离得到细菌3株,分别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蛹中分离到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2、在豆天蛾1~5龄幼虫、越冬幼虫肠道中同时分离得到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证明这两种细菌是豆天蛾幼虫肠道中的常驻细菌。同时,在所有样本的肠道细菌分离获得物中,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具有数量优势。结合结合数量和常驻性两个特征,说明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是豆天蛾幼虫肠道中的优势细菌。3、对豆天蛾幼虫肠道细菌进行生理生化测试,发现多数细菌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生存,并且许多可以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同时在糖醇利用和大分子分解方面也普遍能力较强,这与豆天蛾幼虫自然发生于7月至9月份的高温季节相吻合。4、对豆天蛾幼虫肠道的两株优势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获得16S rDNA序列信息,结果显示它们分别与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具有很高同源性,与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测试鉴定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