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土地是重要的基础资源。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建设需求的扩大,对于土地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因此,对土地资源进行集约化的利用,节约有限的土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我国目前已经颁布并落实了很多的政策来管理土地资源,然而在对土地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文章将对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素;对策

引言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土地利用的基本要求。在土地实行统一管理时就提出了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其“合理”的意义就包含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党的十九大,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为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占用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资源,既不可替代也不可再生。作为国土资源的管理者,应本着对自己事业负责,对我们生生世世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规划利用时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开发、保护、管理和治理做予评估与预算,制定合理的用地计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按照用地计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案,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避免在土地资源利用上铺张浪费,做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1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

1.1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空间特征分析

全国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在时间规律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布局特征。在2011-2017年的6年间,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度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并且从我国东部城市一直到西部城市呈现出递减特征,而节约集约度最高的是上海市及北京市,而西部城市的节约集约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甘肃省,其节约集约度是最低的。

1.2驱动因素分析

1.2.1自然因素

地基承载的情况是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的自然驱动因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土地开发利用的强度及深度上,这就会使得国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质量及水平受到极大影响。

1.2.2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涵盖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另外一个就是内部自身经济实力。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水平及质量。查阅大量资料之后得出,2011-2017年6年时间里,东、中、西部城市GDP比值是4.29:1.98:1,而我国经济情况也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特性,其中东部城市的经济实力是最强的,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和节约集约水平的空间特性非常契合。东部城市因为具备优质的地理条件,再加上良好的经济基础,进而成为国内外投资商进行投资的热点区域,再加上东部城市的生态建设相对要成熟一些,这就会使得土地资源具备良好的投入产出,种种因素就使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高一些。中部城市及西部城市,因为大部分城市的经济还处于成长初期的阶段,不具备较高的经济素质,又由于体制转型及产业调整的巨大影响,只能借助较低的土地价格等特点,引进投资,这就导致土地利用总量的控制存在一定困难,进而使得土地利用结构存在极大的不科学现象,导致节约集约水平跟不上东部城市的发展。

1.2.3政策因素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1980、1990年代“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现象,这就使得土地浪费的现象非常严重,而土地利用规划粗放的问题也急需解决。鉴于此,政府编制并且切实落实了一系列宏观战略方针及措施,使得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运用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也因此使得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化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1.2.4人口因素

在社会经济因素中,人口非常重要,并且在国内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化中扮演着变化驱动力的角色。而就国内的实际情况而言,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度及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能够有效促进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增加;要是人口数量减少,就会使得建设用地规模的增加的速度减小;现今大多数区域的人口状态是基本饱和的,农村经济水平较低、用户收入较差、就业问题非常严重、贫富差距悬殊,因此有效强化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处理上述问题。

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相关建议

2.1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科学的规划

政府部门要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严格控制耕地得到保有量的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要进行统筹安排,对基本农田要加强保护,对经营性建设占用农田的情况要严格管控。在集体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中要提高其集约化程度,加强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审批,对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不符的开发项目,以及改变土地现有性质的项目不得予以批准通过,从而有效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

2.2对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

政府部门应定期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激励对存量的土地资源进行盘活。相关部门应建立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化使用的意识,科学规划集体建设用地布局,并优化集体建设用地的资源配置,促进经营生产的发展。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总量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土地资源的使用结构要进行相应的优化,使集体建设用地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促使集体建设用地能够得到高效的集约化开发利用,防止占用耕地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国家所制定的耕地红线不受侵占。

2.3开发土地资源的空间利用效益,达到节约集约目的

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能只要搞建设就重新占用土地,而应在现有土地中挖掘出更多的潜力。耕地有肥沃、贫瘠之分,工业用地同样也有高效、低效的不同,这样就得对利用率低下的土地地再次开发利用,在抓好零增地技术改造的同时,提倡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盘活闲置、废弃、空闲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利用现阶段提倡的“一区一带”土地制度,提高建设用地高效利用率。发展新型“互联网+”和“旅游+”产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盘活低效用地之路。做好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创新计划,发挥地质调查三维空间模式,为“中国特色”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防护建议。

2.4确保土地的开发与整理,不突破农用地底线

为粮食供给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全,必须保证粮食基本自供自足,而做到这一点,就要守住18亿亩耕地,因此必须全面开展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规划管理控制、保护优先,坚持优化供给、效率增倍,坚持改革创新、补齐“占补”,坚持绿色发展、共享共建。非农业建设占用土地资源时,能不占农用地就不占,必须占农用地时尽量就少占,对占用的农用地的要进行“占补”政策,实行“占补平衡”的原则。

结语

政府非常关注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并且指出一定要构建完善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还有把资源节约作为一种基本国策就优先措施,并且有效监督用地机制的落实。不断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机制的完善及实施,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土地管理机制的形成。良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能够借助土地承载能力及土地利用效果,进而有效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科学布置及节约集约利用的进程,使得社会经济的稳健、长足发展得到极大的保证。此外,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有效促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及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亚雄.基于指标标准化法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分析—以株洲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7(35):228-230.

[2]俞子涵,兰雅琦,代大川,李德军,李音璇.生态足迹视角下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成都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23):27-29.

标签:;  ;  ;  

对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