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机双基地SAR成像机理与算法研究

星机双基地SAR成像机理与算法研究

论文摘要

与单基地SAR相比,双基地SAR可以获取目标的丰富信息,提高系统的抗摧毁性,抗隐身性等优点。在地形测绘、战场监视、地面运动目标侦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双基地SAR的收发装置位于不同的载体上;例如,飞机、卫星以及固定的高塔。星载-机载混合BiSAR(SA-BiSAR)是由卫星作为发射机,飞机作为接收机所组成的系统。卫星按照用途可分为通信、气象、侦察、导航、测地、地球资源和多用途卫星等。与导航卫星相比,由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组成的SA-BiSAR系统具有以下的优点:信号处理过程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可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虽然,其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受到卫星过境时间和照射区域的限制。但是,SA-BiSAR利用现有的卫星资源(本国的或者国外的);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高分辨率成像。由于卫星和飞机在速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与机载/星载BiSAR相比,SA-BiSAR的距离历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导致了SA-BiSAR具有明显的二维移变特性(距离向和方位向)。因此,对于SA-BiSAR系统而言,在成像机理、运动误差分析、成像算法以及运动补偿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为:1.在成像机理与回波信号模拟方面,提出了用收发平台运动轨迹在地面投影的方法来表征双基地几何的差异程度;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BiSAR技术指标(基线距离、双基地角和距离/方位分辨率)与双基地几何之间的解析表达式。在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提出了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解决了近地空间与外太空之间距离的计算问题;实现了任意几何模型下更为精确的SA-BiSAR回波模拟。同时,利用此方法,也可获得直达波信号。2.在方位向移变特性与多普勒特性方面,研究了平飞非等速BiSAR方位向移变的问题,运用Taylor多项式展开的分析方法,推导出了方位向移变量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同时,研究了SA-BiSAR多普勒特性。提出了用矢量法来计算多普勒中心频率和多普勒调频率的方法;通过分析收发平台波束的运动轨迹,推导出了合成孔径时间和方位向分辨率的计算公式。文中给出相应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3.在BiSAR成像算法方面,当双基地几何为非平飞模式情况下,研究了BP成像算法的聚焦效果;当双基地几何为平飞模式,提出了一种适合于SA-BiSAR改进的RD成像算法;在PPS参数估计方面,本文提出了用HAF方法来确定初始值,并且用NM单纯形算法作为搜索方法的极大似然参数估计方法。在较低SNR的情况下,改进了算法的估计性能。4.在运动误差分析与补偿方面,提出了可以同时描述速度误差和姿态误差的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距离误差方程的表达式;归纳出了三种误差类型并且分析了各类误差的来源及其特点。同时,利用仿真的回波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后,表明了误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5.在相位噪声对SA-BiSAR成像的影响方面,研究了机载SAR在静态条件和振动条件下相位噪声的变化情况。基于两个独立非同分布的振荡器模型,推导了振荡器的单边带谱密度和SA-BiSAR积分旁瓣比的计算公式。文中给出相应的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外BiSAR理论方面的发展现状
  • 1.2.1 成像算法
  • 1.2.2 运动误差与补偿
  • 1.2.3 时间/频率/相位同步
  • 1.2.4 系统总体设计与性能分析
  • 1.3 国外BiSAR试验和未来发展计划
  • 1.3.1 机载BiSAR试验
  • 1.3.2 星载-机载混合BiSAR试验
  • 1.3.3 星载Bi/Multi-SAR计划
  • 1.4 国内BiSAR理论与试验的发展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星载-机载混合BiSAR成像机理与回波模拟
  • 2.1 引言
  • 2.2 三维几何模型BiSAR的分辨率
  • 2.3 BiSAR成像机理
  • 2.3.1 基线距离
  • 2.3.2 双基地角
  • 2.3.3 距离分辨率
  • 2.3.4 方位分辨率
  • 2.3.5 仿真与结果分析
  • 2.4 回波信号模拟
  • 2.4.1 卫星轨道的表示方法
  • 2.4.2 坐标系的选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非等速BiSAR方位向移变特性的分析
  • 3.1 引言
  • 3.2 SAR距离向移变特性的分析与校正
  • 3.2.1 SAR距离向移变特性的分析
  • 3.2.2 SAR距离徙动的校正
  • 3.3 BiSAR方位向移变特性的分析
  • 3.3.1 几何模型
  • 3.3.2 方位向移变量的表示
  • 3.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星载-机载混合BiSAR多普勒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条带模式单基地SAR多普勒特性
  • 4.2.1 机载SAR多普勒频率
  • 4.2.2 星载SAR多普勒频率
  • 4.2.3 方位分辨率
  • 4.3 SA-BiSAR多普勒特性分析
  • 4.3.1 合成孔径时间
  • 4.3.2 多普勒频率
  • 4.3.3 多普勒带宽
  • 4.3.4 方位分辨率
  • 4.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星载-机载混合BiSAR成像算法
  • 5.1 引言
  • 5.2 单基地SAR成像算法
  • 5.3 BP成像算法
  • 5.3.1 BP成像算法的原理
  • 5.3.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5.4 改进的RD成像算法与仿真
  • 5.4.1 改进的RD成像算法
  • 5.4.2 仿真与结果分析
  • 5.5 PPS参数估计
  • 5.5.1 信号模型
  • 5.5.2 HAF-NM单纯形算法
  • 5.5.2.1 高阶模糊函数
  • 5.5.2.2 Nelder-Mead单纯形算法
  • 5.5.3 等幅PPS的统计性能分析
  • 5.5.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星载-机载混合BiSAR运动误差与补偿算法
  • 6.1 引言
  • 6.2 三维几何模型
  • 6.2.1 姿态误差
  • 6.2.2 轴向误差
  • 6.2.3 姿态—轴向耦合误差
  • 6.2.4 仿真与结果分析
  • 6.3 改进的PGA算法
  • 6.3.1 Max-likelihood相位梯度的估计
  • 6.3.2 Min-variance相位梯度的估计
  • 6.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星载-机载混合BiSAR相位噪声对成像的影响
  • 7.1 引言
  • 7.2 振荡器的技术指标及其表示方法
  • 7.2.1 频率稳定度
  • 7.2.2 单边带谱密度
  • 7.2.3 幂律谱模型
  • 7.2.4 Allan方差
  • 7.2.5 相噪谱密度与Allan方差的关系
  • 7.3 BiSAR本振相位噪声的表示方法
  • 7.4 振动对振荡器的影响
  • 7.5 振动环境下ISLR的计算方法
  • 7.6 仿真与结果分析
  • 7.7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8.2 今后的工作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星机双基地SAR成像机理与算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