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的探讨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的探讨

姚仙萍(云南省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67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280-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方法运用风险因素管理办法,对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并制订相应的风险因素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医疗权益。结果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在精神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

精神科护理风险是指在对精神病人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的不安全事件,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风险水平高、不确定性、复杂性、后果严重等特点。为了有效识别、规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必须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本文旨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的意义,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以降低或规避护理风险的发生。

1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评估

1.1患者疾病因素

①受精神症状影响如被害妄想、严重抑郁、应激事件等导致自杀、伤人、逃跑等意外事件发生;②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导致吞咽困难致噎食、体位性低血压致摔伤、药源性精神障碍致焦虑、消极悲观、自杀等意外事件;③患者受病情影响,情绪不稳,易激惹,出现冲动、伤人行为;否认有病拒绝治疗,选择逃跑或自杀;④年老体弱和衰退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防范意识均下降,当伴发躯体疾病时,容易发生跌伤等意外;⑤康复期患者思念亲人或担心家属不接其出院,借工娱疗或外出检查之机逃跑或担心愈后的影响而自杀。

1.2护理人员因素

(1)安全意识欠缺。对可能导致风险和纠纷的护理行为缺乏认识、重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不重视护理文件的记录、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对夜班、交接班、外出检查、会客探视时间等高危时间段未高度重视;对患者表情紧张、关注四周、有冲动行为、四处寻找机会、或故意装出合作态度等危险行为缺乏重视。

(2)欠缺对危险的认识和评估。如忽略或未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危险的情绪或精神症状,没有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如不清楚重点关注患者、重点环节,观察的关键点和技巧和方法不够等。

(3)综合素质不高。有的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对精神患者异常状态的护理技巧和方法。部分护理人员欠缺职业道德精神,不能冷静处理患者的谩骂或伤害,导致意外情况发生。

1.3环境因素

不同年龄段、不同精神症状的患者同处一室,容易发生患者之间的伤害事件或患者因感到单调乏味,不安心住院而逃跑的情况。病房设施不完善,如门窗不牢固,暴露在外的管道,电线;存在刀、化学制剂、药物、等危险物品易发意外。

2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意义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2]。在精神科病房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管理过程的不足与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有助于促进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的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规避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和风险,确保护理安全;能够预防或避免发生病人和医护人员受伤害等事故,降低或消除护理纠纷的发生,改善医患、护患关系。

3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方法

3.1建立精神科风险管理监控考核小组。小组由分管院长领导,科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实施监控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每周进行检查,评估、分析病区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对发生的医疗风险,迅速反应,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月末对全科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将监控和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到各病区。

3.2加强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要加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风险管理理论等的学习,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升护理技术和应急抢救能力。针对已发生的其他医院或本院的风险案例,组织学习、分析和总结,查找已知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能力,做到预防为主,事前控制。

3.3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检查制度、巡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约束带使用制度、探视制度等。护理人员要加强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问题;根据病人病情和危险性确定病人开放程度和活动范围;密切观察有暴力冲突、自杀、自伤、出走倾向的病人的情绪、行为等;病人外出活动和检查,做好登记;新入病人、外出返回病人应做好危险物品检查,防止带入;确保病室内无危险因素,无危险物品;严防病人在办公区获取危险物品或药物等。

3.4护理人员加强自身防护。对有攻击危险病人应掌握接触技巧和防范技巧,避免被伤害;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身安全防护,避免被感染的风险。

3.5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精神病人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流程,将精神病人的风险管理纳入护理工作流程。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特殊的护理要求及伴有躯体疾病的程度,将患者分为特级护理、Ⅰ级护理、Ⅱ级护理和Ⅲ级护理等4级,实施分级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3.6购买商业保险。由医院向保险公司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和附加医疗意外保险,一旦发生风险,经法庭判决经济赔偿后,由保险公司负责理赔,避免经济损失风险。

4结论

综上所述,精神专科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预防意外事件发生,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苏意娟,邹佩珍.护士长在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四新要素”[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56-57.

标签:;  ;  ;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方法和意义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