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黄和双籽藤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藤黄和双籽藤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藤黄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藤黄(Garcinia hanburyi Hook.f.)的胶质树脂。味酸涩,有毒,具消肿化毒之功效。藤黄始载于《海药本草》,生于热带地区,广东和广西有少量栽培,主要分布于印度和泰国。双籽藤黄(Garcinia tetralata C.Y.Wu)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有关双籽藤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在综述了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基础上,对藤黄树脂和双籽藤黄的茎皮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从藤黄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藤黄树脂的氯仿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它们分别是:2α-羟基-3β-乙酰氧基-羽扇豆-20(29)-烯-28酸(1),3-O-(4′-乙酰氧基)-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藤黄醛(3),forbesione(4),hanburin(5),desoxygambogenin(6),isogambogenin(7),desoxymorellin(8),isomorellin(9),β-morellic acid(10),α-morellic acid(11),gambogellic acid(12),藤黄酸(13),30-羟基藤黄酸(14),白桦脂酸(15),messagenic acid(16)和β-谷甾醇(17)。其中化合物1、2、3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双籽藤黄茎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3β-羟基-18β,19β-环氧-羽扇豆烷(18),tetralataxanthone(19),2-(1′,1′-dimethylprop-2′-enyl)-1,4,5-trihydroxy-9H-xanthen-9-one(20),6-desoxyjacareubin(21),toxyloxanthone A(22),globuxanthone(23),1,7-二羟基(口山)酮(24),subelliptenone H(25),6-deoxyjacreubin(26),buchanaxanthone(27),garciniaxanthone H(28),6,11-dihydroxy-2,2-dimethyl-pyrano[3,2-c]xanthen-7(2H)-one(29),subelliptenone G(30),1,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口山)酮(31),1,2,5-三羟基(口山)酮(32),2,6-二羟基-1,5-二甲氧基(口山)酮(33),morolic acid acetate(34),苔色酸甲酯(35),montroumarin(36)和β-谷甾醇(37)。其中化合物18,19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34~3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0~3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从藤黄树脂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对鼠源性白血病细胞P388和P388/ADR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4对P388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化合物5最弱;化合物12对P388/ADR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化合物3最弱。综合这两种细胞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化合物12和13在所有分离得到的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中活性是最强的。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此类结构中吡喃环的存在可以增加化合物对P38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3,12~14),若该吡喃环的2位连有异戊烯基,则活性更强;对于母核上无吡喃环取代的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5位香叶基(C10)的存在可以增强化合物对P388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6~7)。通过对人类白血病细胞HL-60、NB4、U937、K562进行体外测试,发现从藤黄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新三萜类化合物1和2在不同浓度下都具有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对上述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化合物1。为了确定化合物1和2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是否是由于细胞凋亡所引起,通过吖啶橙(AO)和溴化乙啶(EB)染色后的形态计数以及流式检测(FACS),我们对两个新三萜类化合物的凋亡诱导作用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HL-60细胞均能诱导产生凋亡作用。通过对藤黄中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并结合文献检索,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波谱学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藤黄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 一、(口山)酮类化合物
  • 1.1 简单异戊烯基(口山)酮类
  • 1.2 吡喃并(口山)酮类
  • 1.3 呋喃并(口山)酮类
  • 1.4 双(口山)酮类
  • 二、双黄酮类化合物
  • 2.1 C-3/C-8位连接
  • 2.2 其它位置连接
  • 三、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 3.1 简单二苯甲酮类
  • 3.2 异戊烯基二苯甲酮类
  • 四、三萜类化合物
  • 4.1 五环三萜类
  • 4.2 四环三萜类
  • 第二节 藤黄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
  • 2.1 抗HIV活性
  • 2.2 抗菌作用
  • 2.3 抗氧化作用
  • 2.4 抗炎作用
  • 2.5 抗疟作用
  • 2.6 杀虫作用
  • 2.7 抗肿瘤作用
  • 2.8 其他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藤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3.1.仪器和材料
  • 3.2 提取与分离
  • 3.3 化合物2的水解
  • 3.4 结构鉴定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双籽藤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3.1.仪器和材料
  • 3.2 提取与分离
  • 3.3 结构鉴定数据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及波谱学规律
  • 第一节 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 第二节 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波谱特征
  • 2.1 紫外光谱
  • 2.2 红外光谱
  • 2.3 核磁共振谱
  • 第三节 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
  • 第四节 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3.1 抗肿瘤活性
  • 3.2 抗HIV-Ⅰ活性
  • 3.3 抗菌活性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藤黄中部分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一节 实验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材料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细胞活力检测
  • 2.3 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检测
  • 2.4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 2.5 细胞凋亡的流式检测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藤黄中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结果
  • 3.2 藤黄中笼状多异戊烯基(口山)酮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 3.3 藤黄中两个新三萜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结果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藤黄和双籽藤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