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人性论研究

《中庸》人性论研究

论文摘要

任何一种原创性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是那个时代理论发展的产物,一定是对那个时代所提出问题的一种回应。《中庸》人性论的提出就是这样。从商周时代的观念到《论语》,到被确定为子思或前子思时代的《性自命出》,再到《中庸》的人性论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理论发展的清晰线索。与孔孟人性论主要强调人性修养的主体性不同,《中庸》人性论更注重为人性修养建立形上根据,它是通过天与人性的贯通和天的价值意义的重建实现的。这种形上本体具有多重内涵,主要包括:天—道—性—命—教的一体贯通、中和、至诚无息、至诚如神等内容。而这样一种理论倾向必然得出德福一致的结论。《中庸》的人性修养方法,主要有慎独与戒慎恐惧、自明诚、致曲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达道三达德等。所有这些,说到底就是一种护持人性本真,以防其放失、异化的努力,这与西方存在哲学关注的问题有重合之处,但两者对人性本真的看法则有着根本的差异。《中庸》的修养目标是成己与成物:即内在的中和本性向外展开,成就自身的君子气象、实现天下国家的德性治理、最终达到天地位,万物育。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中庸》人性论的形成
  • 1.1 商周到春秋观念的演变
  • 1.2 孔子的“仁”“礼”关系
  • 1.3 以喜怒哀悲与好恶论性——《性自命出》的理论过渡
  • 1.4 收中入心,以中为性——《中庸》人性论
  • 第2章 《中庸》人性论的形上建构
  • 2.1 孔孟人性论开启的主体化进路
  • 2.2 天与人性的贯通和天的价值意义的重建
  • 2.3 人性本体的多重涵义
  • 2.3.1 天—命—性—道—教的一体贯通
  • 2.3.2 中和
  • 2.3.3 至诚无息
  • 2.3.4 至诚如神
  • 2.4 德福一致——人性论形上建构的必然结论
  • 第3章 《中庸》人性论的修养方法
  • 3.1 慎独与戒慎恐惧
  • 3.2 自明诚、致曲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 3.3 五达道三达德
  • 第4章 成己与成物——《中庸》人性论的修养目标
  • 4.1 君子气象
  • 4.2 天下国家
  • 4.3 天地位万物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庸”思想对当代和谐理念的启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话语变迁与概念重塑——从文体角度考察《中庸》升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庸》“隐恶而扬善”发微[J]. 武陵学刊 2020(01)
    • [4].诚体是如何活动的——立足于《中庸》对“诚”之现象的阐明[J]. 学术研究 2020(01)
    • [5].宋人对《中庸》作者及文本的考辨[J]. 船山学刊 2020(01)
    • [6].中庸思维对知识隐藏与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4)
    • [7].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庸型领导:概念、维度与测量[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8].无问西东话“中庸”[J]. 关东学刊 2020(01)
    • [9].从“小富即安”到“且富且安”:中国农民的中庸理性考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中庸”[J]. 山东教育(高教) 2020(Z2)
    • [11].《中庸》“诚”的思想探究[J]. 今古文创 2020(25)
    • [12].“中庸”是做出抉择[J]. 思维与智慧 2019(04)
    • [13].生活的大道是中庸[J]. 思维与智慧 2017(21)
    • [14].中庸[J]. 中国书法 2008(06)
    • [15].《中庸》“诚”的现代性反思[J]. 文学教育(上) 2017(02)
    • [16].《中庸》中的道德自觉思想[J]. 人民论坛 2017(08)
    • [17].浅析《中庸》之“诚”的内涵与价值[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2)
    • [18].《中庸》中“诚”的“自明性”发微[J]. 理论学刊 2017(03)
    • [19].下贯上通:《中庸》性命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0].中庸思想的现代生命力审视[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6)
    • [21].从英译角度识解《中庸》的核心概念[J]. 名作欣赏 2015(35)
    • [22].《中庸》的“参赞”工夫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3].《中庸》作者考辨[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 [24].孔子思想中的“中庸观”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25].《中庸》诚论思想中的教育伦理诉求及当代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2)
    • [26].范式转换背景下的中庸观新形态——北宋明教契嵩的《中庸》新范式探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 [27].《中庸》“诚”论发微[J]. 人文天下 2016(07)
    • [28].谁更中庸?——基于对553个样本中庸思维的测量与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Z1)
    • [29].员工中庸思维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5)
    • [30].敬畏与慎独:《中庸》的道德工夫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伦理学研究 2016(05)

    标签:;  ;  ;  ;  ;  

    《中庸》人性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