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七”体考论

中国古代“七”体考论

论文摘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七”体的产生乃源于后代对枚乘《七发》的摹拟,这种写作由两汉延续至明清,并最终构成了中国占代文学史上无法回避的文学现象。然则对于这一现象本身及其背后所产生的众多问题,学界始终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与认识,且多拘于先唐一段,而未尝作整体关照。本文在原始材料的辑录与梳理基础上,以“七”体创作史为线索,沿着“发轫”——“勃兴”——“式微”——“复归”的轨迹对“七”体本身以及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学意义进行跟踪解读,尝试以通史的角度弥补断代研究的不足。第一章首先在前人论断基础上,结合先秦之文学、美术、哲学诸方面,对《七发》所开启的“七”体三要素进行溯源;其次比对枚乘《七发》与傅毅《七激》的创作背景与创作内容,解答“七”体写作二百年沉寂这一奇特现象。第二章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七”体创作最为重要的两大现象,即文体的成立,以及模仿与新变的关系。第三章勾勒唐宋“七”体式微的创作面貌,解答个中缘由,并通过对现存作品的解读,展现创作寂寥下变革的一面,为明清“七”体复归埋下伏笔。第四章首先以宋濂诸子为枢纽,揭示元明两代“七”体创作复归的传承关系,并进而展现清代“七”辞之风貌;其次以“辨体”思潮为背景,对唐后,尤其是明清文集编纂中,“七”辞归属现象进行分类解读,阐明“七”与杂文、问答、赋之间的关系。总之,“七”体写作现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文体发生、进化、衰亡的典型案例,由整体观之,其创作变迁背后所附着的时代特质无疑颇具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何谓"七"体
  • 二、"七"体研究现状
  • 三、研究动机、方法与存在的合理性
  • 第一章 、先秦两汉——"七"体的发轫
  • 第一节 枚乘《七发》创作三问
  • 一、何以因"七"名篇?
  • 二、何以问答架构?
  • 三、何来铺陈嗜欲?
  • 第二节 二百年的沉寂与傅毅的创作模式
  • 一、"七"体创作的缺位
  • 二、《七激》产生之背景
  • 三、傅毅的创作模式及其影响
  •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七"体的确立与勃兴
  • 第一节 "七"体的发现
  • 一、从《七启》序到《七谟》序
  • 二、"七"集的编纂与"七"体的成立
  • 三、补论:史部中的"七"
  • 第二节 在模仿中前行
  • 一、"七"体模拟之表现
  • 二、模拟的产生与"七"体的勃兴
  • 三、模拟下的新变
  • 第三章 、唐宋——沉默与寂寥下的新变
  • 第一节 "七"体创作的式微
  • 第二节 柳宗元《晋问》的意义
  • 一、新的拓展
  • 二、《晋问》影响下的宋代"七"体创作
  • 第三节 另一种变调
  • 一、《七进》的故事
  • 二、《七届》与"各言其志"
  • 第四章 、元明清——"七"体的中兴与总结
  • 第一节 "七"体创作的复归
  • 一、得风气之先——以宋濂诸子为例
  • 二、宋濂诸子与宋元"七"辞
  • 三、诸子身后的明代"七"辞
  • 第二节 立、废与拓展——文集编撰中的"七"体博弈
  • 第三节 最后的余响
  • 附录一 历代"七"体创作目录
  • 附录二 先唐"七"体再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七发》的乡邦立场[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甘[J]. 养生月刊 2017(09)
    • [3].《七发》之“七”再探[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06)
    • [4].从“七”的生命蕴涵看《七发》的主题及以“七”命篇的原因[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02)
    • [5].试论枚乘《七发》的文化渊源[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 [6].“观潮”、“观礼”与“观道”——《七发》的文化背景及其美学意蕴[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03)
    • [7].《七发》中的心理疗法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12)
    • [8].《七发》叠音词研究[J]. 读天下 2016(19)
    • [9].交聘之礼与《七发》的章法及承传[J]. 中国韵文学刊 2012(01)
    • [10].再谈《七发》及唐前“七体”赋作的主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1].《反淫》《七发》与王吉《谏昌邑王上书》关系初探[J]. 东方论坛 2018(02)
    • [12].枚乘《七发》的心理学解读[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13].《七发》文本与《周易》复卦之关系探析[J]. 周易研究 2018(02)
    • [14].《七发》:祝由的文学表达[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5].六朝“七体”赋新变[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6].论《七发》的道家文化内涵[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7].枚乘《七发》中的“心理疏导法”探析[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4)
    • [18].《七发》文学治疗功能探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9].对文学史著枚乘《七发》研究的三点质疑[J]. 河北学刊 2018(03)
    • [20].《七发》:治疗骄奢淫逸的一剂良药[J]. 传承 2008(09)
    • [21].辞赋的医疗作用——兼议《七发》的祛病机理[J]. 养生月刊 2008(01)
    • [22].枚乘《七发》“犓牛”释义[J]. 文教资料 2018(19)
    • [23].文可疗疾 画能治病[J]. 长寿 2014(07)
    • [24].袁宏道赞《金瓶梅》“胜于枚生《七发》多矣”释[J]. 明清小说研究 2008(02)
    • [25].游道与养生:北大藏简《魂魄赋》谫论[J]. 长江学术 2017(03)
    • [26].从《七发》看西汉时期生活方式病的文学治疗思想[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1)
    • [27].名作背后的文化之争——枚乘《七发》后的曲江观涛处及江南之“胥山”[J]. 名作欣赏 2011(25)
    • [28].“七”体创作的二百年沉寂与傅毅的写作模式[J]. 求是学刊 2010(06)
    • [29].以“魁”为中心的讨论[J]. 读书 2011(05)
    • [30].枚乘诸赋创作时间考[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3(12)

    标签:;  ;  ;  ;  ;  ;  ;  

    中国古代“七”体考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